《西南石油局川西气田提速创效工程成效显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12月8上午9时整,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川西气田所属钻井工程项目——彭州6号平台90101钻井队全队员工,随着井队长的一声哨响,各自步入预定岗位,一场紧急防喷演习开始。这是川西气田首个超深高含硫丛式井组四机联作平台施工现场的一幕。

    据了解,彭州6号平台包含6口开发井,其最深井深高达8102米,最大水平位移3164米,是川西气田高含硫超深水平开发井项目的重中之重,这一区块因地下压力层系多、井壁易垮易塌而成为难啃的“硬骨头”。

    为确保平台安全施工,彭州项目部建起三道“防护墙”。一是强化井控训练。严格按“四七”动作进行实战化演练,定期开展平台联动防喷演习,给参加演习的当班人员现场打分考核,提高作业队伍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值班干部白天夜晚巡回检查全覆盖,发现问题和隐患在第一时间整改,把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头。三是严格执行技术措施,确保钻井施工高效安全。针对该平台陆相深部地层须三段、须二段、小塘子组石英含量高,研磨性强,硬度大,难钻井段长,以及须家河组煤线层稳定性差,须二段易漏,小塘子组易钻遇高压裂缝性气层,喷漏同层风险高,造斜段滑动钻易托压卡钻等技术难题。彭州项目部钻完井技术管理人员牵头,在“一井一策”“一段一策”的基础上,多次组织钻井、定向以及堵漏经验丰富专家等施工单位人员召开技术研讨,针对每段地层制定安全快速方案,形成以强攻击抗研磨个性化PDC破岩钻头提高机械钻速,优配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稳定井壁,配套利于提高复合钻井效率的混合PDC钻头+振荡螺杆+MWD定向和“多增-多调”轨道控制等关键技术。通过甲乙方联合攻关团队严格督导现场精细组织实施,进一步优化钻井参数和钻具组合,同时重点贯彻“即打即封”技术逐步提高上部地层承压能力,钻至须二段、小塘子高压气层提前提高密度和加强封堵,安全顺利钻穿多压力系统喷漏同层地层,实现陆相深部难钻地层快速高效施工。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项目管理、不断夯实HSE管理基础。针对重点井,重难点区域,组建甲乙方现场联合监管团队,依托生产技术、随钻地质跟踪、安全监管三个保障组。提前制定运行计划,加大提速攻关、抓实风险管控、推进节能降本“四提一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彭州6-1D井单只钻头破川西气田须二、小塘子组井段单只钻头进尺最高纪录;彭州6-3D井小塘子组单日进尺89米,破小塘子组直径241.3毫米井眼单日进尺最高纪录;彭州6-6D井二开一趟钻钻至造斜点井深4100,直井段平均机械钻速每小时4.92米,创川西海相井二开直井段钻速最高纪录;彭州6-3D井二开钻井周期59.25天,破川西气田二开钻井周期最短纪录,彭州6-1D井二开钻井周期55.37天,再次刷新二开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天府气田中江区块SXM组气藏勘探评价成效显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7
    • 12月18日,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天府气田中江区块金浅214、金浅216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中江区块SXM组气藏勘探评价圆满收官。至此,中江区块实现“当年勘探评价、当年探明储量、当年编制方案、当年批复方案、当年启动建设”,再次刷新致密气快速增储和效益上产新纪录。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紧紧围绕致密气快速增储上产,聚焦年度储量产量任务,抓实抓细井位部署、钻前工程、井工程实施等工作,高效推进中江区块致密气勘探评价,实施效果显著。 西南油气田公司一体化组织高效落实井位部署,强化勘探开发、地面地下、技术经济一体化相结合,统筹探明储量和后期建产两大需求,高效部署勘探评价井20口,成功率100%,圆满完成探明储量目标任务;探井转开发生产井17口,转采率85%,形成井口日产能100万方,打造出高效增储和快速建产新模式。 西南油气田公司高效组织协同推进钻前工程,突破地企关系影响,高效推进井位勘定、钻前测设、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整体实施周期较控制周期缩短7%;以“实用、管用、够用”为原则,精简钻前功能需求推进装配式场平和应急池等新工艺新技术运用,实施周期较控制周期缩短24%。同时,全过程统筹高效推动井工程实施,统筹“井位勘定、前期评价、土地协调、钻前工程、钻机搬安、钻井工程、试油工程、交接井”等八大工序全过程管理,做到提前介入、后端延伸,确保全过程及时有效衔接,今年区块井位搬家、钻井、压裂时效同比提高10%以上,实现井工程整体提速提效。 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成效显著,打造致密气地质导向中心,强化地质-地震-工程一体化导向跟踪,持续地震“1+N”迭代,水平井储层钻遇率超90%;为了提升探转采比例,以大斜度及水平井设计优化轨迹,实施过程动态调整,2口井钻遇优质储层及好显示,动态优化直接实施水平井,提高测试产量同时大幅节约勘探开发投资;强化地质-工程-经济最优改造参数,利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型,优化经济改造参数,水平井井均无阻流量超70万方,改造费用较前期下降5%。
  •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 “智慧引擎”驱动钻井全周期提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4
    • 4月18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页岩气项目部工作人员李辉,正通过电脑远程确认威页46-2HF井完钻信息。李辉一边操作电脑上的石油工程智能化管控平台,一边用视频通话对该井后续完井作业进行技术指导。“53.79天,该井创造深层页岩气井钻井周期最短纪录!”他略显兴奋地介绍。 中国石化“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开展以来,西南石油局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深化信息共享,应用自主开发的“石油工程智能管控平台”,通过“智慧引擎”驱动钻井施工全周期提速,拧紧产能建设的每一链每一环,抢抓攻坚创效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同每口钻井都有‘成长档案’。”走进西南石油局信息化管理中心,石油工程管控平台设计人员江莹莹介绍,“管理人员只要拿起手机、打开电脑,甚至不用进入井场,就能快速推进建设流程。”她熟练地打开电脑页面,登陆石油工程管控平台,点击一个井号,从研究设计、部署搬迁、现场技术、施工验收再到监督评估,以前需要不同的部门审批、不同的施工队伍对接,现在可以通过系统实现钻井全生命周期网上管理。 在设计阶段,石油工程智能管控平台开发了在线设计模块,科研人员可以查看所有井的施工参数。一方面省去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施工设计时“用数据说话”,摒弃“凭经验、靠感觉”的粗放式工程参数设计模式,提升钻井工程设计的经济性、科学性。 “鼠标一点,完成的设计便能提交审批,上级管理人员也能实时收到推送提醒。这样无纸化的线上办公,使项目审批周期大大缩短,让项目‘能上尽上,能快尽快’。”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设计人员房舟语气轻快地介绍。该设计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应用近两百口井,缩短项目准备时间的同时,大幅节约资料印刷和车辆使用费用。 在施工阶段,石油工程智能管控平台集成操作标准、地质跟踪、远程监督、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模块功能,并且能够实时采集施工中的数据,自动录入钻具信息等工程参数。过去人工录入施工参数效率低、准确率低、可靠性差,而智能平台推广应用以来,系统自动录取施工情况,每日减少现场技术人员资料填报时间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班组长可根据实时传输的数据准确判断施工井“健康状态”,随即针对不同情况调整钻进方案,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 异常监督管控和远程验收功能的实现,让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在平台上掌握施工进展。“以前管一口钻井需要好几个人,现在只要登陆系统,通过视频,一个人就能够管好几口。”石油工程监督中心副主任周静介绍,“如果施工过程发生异动,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 今年以来,西南石油局50余口钻井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管理,已开展远程验收30余井次。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远程管理减少人员上井百余人次,不但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更确保了现场安全连续施工 中国石化西南工区有多个上产区块,又有多家石油工程作业单位。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西南石油局与石油工程公司联合行动,共享智能管控平台数据,统筹推进生产运行、技术保障、物资供应、降本增效、质量管控等工作。换句话说,工区内的合作施工单位都可以根据权限登录智能管控平台,查看地层特性、钻头选型、临井数据等参数,使优秀施工经验在工区内快速推广,提升工区队伍整体施工水平。 四月春光明媚,西南石油局威荣页岩气田、元坝气田、川西气田开发建设施工正如火如荼,威页45-6HF井、威页46-2HF井、彭州3-5D井相继刷新工区钻井周期最短纪录,“智慧引擎”正驱动天然气产能建设全力“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