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 Advances:解决气候问题新方案——平流层脱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9-08
  • 平流层水蒸气(WV)被认为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具有明显的年度循环和十年趋势。在当前背景下,平流层脱水有助于减少地球系统的辐射强迫。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通过在热带平流层入口处高海拔地区的冰过饱和空气中定向注入冰核颗粒(INP),降低对流层顶附近和WV浓度,以增加长波辐射,进而实现气候干预。机载现场调查数据表明,仅针对该地区的一小部分气团实施INP就足以实现平流层大面积脱水。这种“蓄意平流层脱水”(ISD)策略不会抵消二氧化碳造成的大部分强迫,但可能会通过与其他减缓气候变暖措施相耦合加强减缓效果。论文还概述了INP方法、合理性、技术障碍和负面影响。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0593?adobe_mc=MCMID%3D56863942939033333891220978812717036791%7CMCORGID%3D242B6472541199F70A4C98A6%2540AdobeOrg%7CTS%3D1710986086
相关报告
  • 《如何解决原油脱水率低的难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9
    • 讲述人:齐文明 (锦州石化炼油一联合车间工艺工程师) 【操作难题】原油在进入常减压装置前必须进行脱盐、脱水操作。随着生产周期增加,脱水效果逐年下降,当原油含水量超过0.2%,水中夹带组分就会增加能耗成本,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 【破解方法】锦州石化炼油一联合车间工艺人员通过研究原油脱盐脱水前换热系统(简称脱前换热系统)运行初期数据发现,导致脱盐脱水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脱前换热系统整体温差下降,多台原油脱前换热器换热效果下降,导致原油脱前换热温度下降,必须在20余台脱前换热器中找到故障设备并精准在线检修,才能提高原油进入电脱盐罐的温度,解决脱水率下降的问题。对此,这个车间总结出一套单位面积传热量计算方法,能快速检测到故障设备。 通过采集脱前换热器管壳层、介质出入口温度,在排除原料流量变化影响后,通过计算得出换热器传热系数,比对设备投用之初的数值,技术人员判断出壳层有油泥或管程结盐的换热器。通过在线变更流程,切除问题设备并检修,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应用效果】2022年年底,这个车间应用单位面积传热量计算方法,精准查到4台故障换热器,并进行在线维修。对检修后的换热器进行测量,流量和返塔温度均有所升高,说明热源品质变好,换热器换热效果得到改善。原油入电脱盐罐温度提高后,脱水率均在0.2%以上,有效降低了能耗。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发基于索雷特效应的多通道热扩散技术,实现液态相脱盐与盐水浓缩,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提供高效、低成本且可扩展的新方案》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9-15
    • 水-食物-能源纽带强调了水资源、食品生产和能源生成之间的深刻相互依赖。这些系统紧密相连,一个领域的行动往往会对其他领域产生连锁反应。比如,用于锂提取的蒸发池占据了大面积土地,并向大气中损失大量水分,减少了农业用地,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水和能源是文明的支柱,但全球超过70%的淡水用于农业,这一部门正面临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尽管蒸馏技术已经使用了数千年,但其能耗高。目前主导的海水淡化技术是反渗透(RO),虽然能效更高,但成本仍难以广泛应用于农业。而蒸发池和溶剂法虽然常见,但效率低且环境影响大。膜系统会退化,化学方法存在危险,相变过程能耗高。尽管海水淡化技术已商业化六十年,但其满足了全球不到0.5%的淡水需求。全球有超过十亿人受到缺水影响,急需新的、可扩展的、可持续的水技术。理想的水处理技术应具备以下特点:使用低成本或免费能源(理想情况下为低于80°C的废热)、在单一液相下操作(避免高能耗的蒸发过程)、不使用膜或化学品(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制造性(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或3D打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我们开发了多通道热扩散技术,这是首个完全在液相运行的热海水淡化方法。基于索雷效应(温度梯度下的物种移动),该过程避免了蒸发、膜或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既简单又具有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