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年会发布军民融合十大技术难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8
  • 这些军方瞩目的技术,也将影响经济和民生。5月25日,浙江建德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上,发布了10项军民融合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执行秘书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吴松说,征集、评选并发布这十大技术问题,旨在推动我国超前部署一批前沿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水平、提升我国重大工程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吴松说,他们已制定并即将发布《军民两用前瞻性技术发展指导目录》。

    头顶的威胁和机会

    论坛上,12位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军民两用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一个技术难题是发现和拦截无人机。无人机违规飞行案例日益增多,而低慢小目标探测管控是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技术无法实现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探测与拦截:单一探测方法无效;综合探测方法效费比低,没法大规模部署。而且缺少适应城市特点的避免二次毁伤的拦截方案。目前方案不够安全可靠。

    刘大响说,另一个技术难题是卫星激光通信。它利用激光束作载波,在星间、星地信息双向传送。激光载波频率高于微波,带宽更宽;而且激光终端小、轻、功耗低,适合卫星搭载。其民用和军用潜力很大。2013年7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业务型激光通信卫星Alphasat。但卫星激光通信尚难实用:激光波束窄,载波捕获难;星地链路易受大气影响;杂光干扰严重。

    海军和渔民想要这些装备

    十大难题,半数在海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祥宝说,首先是南海渔业、旅游、维权的平台装备开发不足,包括海上运载装备平台、长期驻留平台、海洋立体监测、探测、遥感通讯网络等等。

    第二个难题是无人舰船,如无人潜器、舰载无人直升机、无人水面艇。除了亟须发展可自主完成任务的无人潜器和无人水面舰艇,舰载无人机的降落回收也是个问题,目前固定翼无人机大部分是靠舰载阻拦网,或伞降水面打捞,不安全,又贵。

    舰船动力储能再生也是难点技术。激光、粒子束以及电磁炮,这类新概念舰载武器大多需要大功率脉冲电源,亟须能量储存、大功率释放、能量高效高速控制的技术,为此应发展大功率燃料电池、舰船超导磁储能系统和大容量集成化飞轮储能发电机。

    另一个难点,是雷达监测极地海冰变化,以及模拟极地的冰水池。漂浮冰山和北极的大雾威胁通航,未来应该升级雷达技术,打造冰山和船只跟踪系统。

    难点技术还有融合天基、岸基、海基、水下的监测系统。海陆空天潜一体化的基层网,加上军方技术侦察设施提供的信息,构成的一体化网络,是未来战场数字化、透明化的基础;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则着眼于海空、海面、海水、海底、海岸、海岛的物、化、生、地现象。以上两技术将支撑海洋发展和维权。

    计算与智能的瓶颈

    新一代认知物联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刘大响看来,现阶段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和服务能力,赶不上传感器数据生成速率。应构建“人—机—物”三元计算系统,提高数据采集能力。融汇跨时空的同类和异类传感信息,快速有效认知环境和对象的类别、属性。还应该通过非明确编程方式,持续学习,揭示事物模式,让数据转化为知识。

    量子计算机也被列为十大技术难题之一。2013年,D-WaveⅡ量子计算机以全新超导处理器为基础,运算速度达512量子比特。“虽然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在洛克希德·马丁、谷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少数几家机构有零星应用,但其还面临着编程能力弱、环境要求高、功耗大等问题。”刘大响说。

    刘大响说,另一个难题是立体化多维度的安检,意图在多种环境下实现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的识别、检查与风险预警。刘大响认为:“一站式安检”是世界性工程难题;高效、多目标、远距离、非接触、无感知地采集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的特征信息并自动预警,是安检技术的关键挑战。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5/28/content_674817.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linana
    • 发布时间:2024-07-04
    •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据介绍,今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收到102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推荐的597个问题难题,涵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空天科技、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领域。中国科协号召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和国际组织参与问题难题凝练推荐,129位院士专家经过初选、终选等环节,严格评议把关,最终选出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中国科协方面表示,将持续关注发布的问题难题,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问题难题集智攻关,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科技力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 1.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 2.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 3.对多介质环境中新污染物进行识别、溯源和健康风险管控 4.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 5.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 6.实现氨氢融合燃料零碳大功率内燃机高效燃烧与近零排放控制 7.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8.通过耦合与杂化实现柔性材料的功能涌现 9.人类表型组微观与整体的复杂关联及其机制解密 10.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素与免疫疗法的互作及机制研究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包括: 1.工业母机精度保持性的快速测评 2.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品质管控理论与技术 3.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拱坝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4.冰巨星及其卫星就位探测飞行器技术研究 5.介科学支撑多相反应器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的一步放大 6.深远海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7.空间多维组学引航下一代分子病理诊断革新 8.基础设施领域自主工程设计软件问题 9.以高通量多模态的方式实现脑机交互 10.通过高效温和活化转化及大规模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生态碳平衡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包括: 1.通过精准化学实现药物和功能材料的绿色制造 2.采用清洁能源实现低成本低碳炼铁 3.云网融合技术在卫星互联网中的应用 4.基于数字技术的碳排放监测方法研究 5.自主可控高性能GPU芯片开发 6.饲料原料豆粕玉米替代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7.构建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繁育技术体系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8.高端芯片制程受限背景下实现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9.应用AI眼底血管健康技术促进相关代谢疾病分级诊疗 10.基于CTCS的市域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突破
  • 《中国科协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7-09
    •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7月6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一、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 1.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 2.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 3.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4.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 5.宏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系统间相互作用机制 6.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 7.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 8.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 9.作物野生近缘种在提升栽培种抗逆特性的育种潜力 10.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 二、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包括: 1.复杂模型的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算法与理论 2.深海规模化采矿装备与环境扰动抑制 3.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海水协同利用与治理技术 4.面向通信与智能融合的智简网络技术体系 5.生物制造复杂器官 6.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 7.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8.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 9.大宗食品原料及高值配料的生物制造技术 10.建立基于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体系 三、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包括: 1.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装备进口瓶颈 2.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抗氧化性能提升 3.面向深空资源开发的自主采矿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 4.面向产业的智能无人系统自主能力评测系统建设 5.芯片间高速光互连(光-I/O)技术产业落地 6.衰老状态下再生生物材料开发 7.实现能源电力“安全-低碳-经济”综合平衡的路径 8.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产业化应用 9.基于合成生物学与AI驱动的智能响应病虫害生物疫苗 10.脑功能评估与脑机智能闭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