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生物多样性或者“暗”生物多样性概念类似于物理学中“暗物质”概念,一般是指在“局部群落”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存在于特定生境的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暗”多样性的研究或估计受“观察者”或“观察时空”的影响。关于潜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多数仍停留在概念性的讨论或比较,鲜有系统的评估方法或实际评估。尽管存在这些技术难题,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马占山研究员2019年6月22日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发文,以室内居家环境菌群动态变化的数据示范了“潜在多样性”的预测估计,提出一项预测估计“潜在”生物多样性(Potential Diversity: 也谓之“暗”生物多样性 Dark Biodiversity)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文章中提出的一个用于描述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的新数学模型。文中示范新模型所采用的室内微生物菌群(Indoor Microbiome)多样性数据,包括了来自人、宠物、家居环境的菌群样本,新模型有效地描述了不同时空菌群多样性的三维动态变化。同时,室内菌群的研究是目前建筑学和微生物交叉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课题。科学家已经开始探索室内环境微生物菌群动态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不同方位的室内环境可能具有不同光照和温湿度条件,自然会影响室内环境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即菌群多样性)。因此,住宅“风水”中一些难以解释的因素或许是小小微生物菌群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