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森林转变对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0
  •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所造成的微生物β多样性降低是微生物群落组成“空间同质化”现象,这会影响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完整性,减弱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评估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马逊热带森林转变成较单一的农田,且其对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的影响尚存争议,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研究没有考虑季节变异的影响。因此,研究森林转变对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异特征有助于人们理解微生物对干扰响应的时间依赖性。

    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清奎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刘圣恩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开展了相关研究,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采用嵌套采样的方式采集了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探讨森林转变对土壤细菌和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随样点间的距离增加而变大,且微生物β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具有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β多样性均高于杉木人工林,而冬季相反;天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提高了随机过程在局域尺度上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作用,在夏季环境过滤对真菌作用较强,而在冬季对细菌作用较强;结合理论模型和该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微生物次生演替过程中“随机过程/决定性过程”变化的概念模型。

    以上研究成果以Forest conversion induces seasonal variation in microbial β-diversity 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中,刘圣恩为第一作者,王清奎为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基金委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2298.html
相关报告
  • 《南京土壤所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将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升高》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14
    • 文章来源:南京土壤研究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30 打印   自1979 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过去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寻找证据,以预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微生物是养分元素循环的“转换器”、环境污染的“净化器”、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调节器”,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与发展。气候变化也必将影响我们脚下的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最年轻的高原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消退速度加快,冻土不断消融,动植物多样性丢失,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土壤中微生物将如何响应,是否可以预测未来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了回答这个科学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时玉博士与北京大学科研队伍踏上青藏高原这片雪域高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样品收集,并对土壤微生物进行了高通量测序。该课题组与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利用种群分布模型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研究发现,过去的气候(50 年前)能更好地预测现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利用现在的气候预测未来的微生物多样性,发现青藏高原大多数地区在未来几十年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呈现增加趋势。为了验证预测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研究者同时预测了北美洲未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发现相似的变化趋势。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在大的空间尺度上预测未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地下微生物的影响不仅在当代而且在未来,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演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发表的同时,美国微生物学会在其主页进行了的新闻发布
  • 《华南植物园在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共存网络的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05
    •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降水格局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带来重要的生态后果。尽管土壤微生物对于亚热带森林的巨大碳库有着显著的反馈作用,但是关于微生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的认识并不充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何聃助理研究员、博士生赵倩和申卫军研究员等共同开展研究,依托鹤山站常绿阔叶林模拟降水季节变化控制试验平台,分别研究了真菌和细菌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和共存网络方面的响应,通过减少干季降水、增加湿季降水,以及保持年降雨量不变,来控制降水的季节分配(处理以 MAPS 表示)。   结果表明, MAPS 显著地减少了真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而对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大。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的物种丰度和个体多度在 MAPS 处理下显著减少,而外生菌根真菌的多度大大提升了。在 MAPS 处理和对照之间,真菌群落网络结构的变化也比细菌群落网络结构的变化要更大。降水变化使得真菌的共存网络拥有更多的联结度和簇,意味着真菌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潜力得到了增强。真菌网络结构的变化与土壤磷含量存在有显著相关性,从侧面启示了外生菌根真菌通过磷素营养方面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真菌群落内部的交流。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几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在未来降水格局变化背景下,南亚热带森林土壤难降解有机质的真菌降解作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总之,南亚热带森林的降水季节变化更容易影响土壤真菌而不是细菌群落,并且可能会带来微生物介导下土壤碳库变化和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重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