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或为最具潜力生物燃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09
  • 生物燃料作为排放更清洁的可再生燃料拥有诸多潜在的好处,但由于有成千上万种生物燃料可供选择,能源部门因此很难将重点放在少数几种燃料上以求进一步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缩小潜在生物燃料领域的范围,同时这也是美国能源部一项名为“燃料与发动机联合优化”计划的一部分。

      为确定哪种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致命副产品最少,UCF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副教授苏比斯·瓦苏与其博士生塞缪尔·巴拉克进行了一项独特的实验。日前,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乙醇是最好的生物燃料,因为它产生的煤烟最少,而煤烟是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致命的副产品,与呼吸道疾病、癌症和心脏疾病直接相关。

      “能源部和其他机构正在努力生产更经济、更高效的生物燃料。”瓦苏说,生物燃料有超过1万种潜在的候选材料,而他的研究小组负责测试能源部认为最有前途的5种材料,包括苹果、葡萄、香蕉和其他一些水果中发现的醋酸甲酯,以及自然存在于桃金草和荷兰薰衣草中的甲基呋喃等。

      “这项计划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将尽快决定将哪种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的生物燃料添加到我们的燃料流中,以提高性能、减少碳排放,并对现有系统的影响最小。”巴拉克介绍说,在首次实验中,他们将生物燃料放在一个可进行受控燃烧实验的长圆柱形激波管中,并将其置于约3000华氏度的高温下,再通过激光测量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量。最终发现,乙醇作为生物燃料潜在优势最多。目前,美国出售的大部分汽油中都含有乙醇。乙醇已经在其他生物燃料领域占据了优势,因为它的制造基础设施成熟,且成本低廉,原料来自玉米等农作物,并且是碳中性的。

      研究人员还确定了燃烧反应中涉及的化学途径,这些信息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减少煤烟的产生,研究数据也已经被应用到国家燃烧反应的计算机模型中。

      据悉,这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资助,始于2017年,并将持续到2021年。未来,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生成数据来改进燃烧模型。

相关报告
  • 《我国对于纤维素乙醇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7
    • 纤维素乙醇,是以农作物秸秆与壳皮、林业边角料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而成的燃料乙醇。为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燃料乙醇受到关注。一直以来,乙醇是以粮食为原料制得,随着燃料乙醇需求攀升,此领域粮食消耗量不断增加,纤维素乙醇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粮食浪费,因此被寄予厚望。 全球农作物秸秆产量庞大,以我国来看,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到9亿吨以上,早期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纤维素乙醇技术发展可行性高。我国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能够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一是促进环境保护。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雾霾问题,秸秆焚烧是雾霾的季节性污染源之一,禁绝秸秆焚烧是京津冀等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紧迫任务。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推动农作物秸秆高值利用和高端转化,能够解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焚烧问题。同时,纤维素燃料乙醇有利于碳减排,为履行我国在2015年气候变巴黎大会上作出的“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承诺作出积极贡献。二是促进能源替代。生物燃料乙醇是交通运输液体燃料中里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纤维素燃料乙醇是代表生物燃料乙醇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能够有效替代化石能源。三是促进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生物质中的糖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形式存在,其中,纤维素糖使用传统发酵法可以转化为乙醇,而半纤维素糖转化难度高,并且,不同的植物纤维素成分存在差异,因此纤维素乙醇技术难度高。 现阶段,纤维素乙醇制备工艺主要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发酵法、联合生物加工法等。其中,酸水解法包括浓酸水解与稀酸水解两种,其收率较高,可处理不同原料,但存在污染性;酶水解法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发酵法与联合生物加工法仍在探索过程中,特别是联合生物加工法理论上是最优良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方式,因此其技术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海外市场中,已经开始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布局的企业主要有美国POET-DSM、德国Clariant、意大利Beta Renewables、巴西GranBio等。全球纤维素乙醇行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乙醇汽油覆盖率提升,利好我国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此背景下,我国纤维素乙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分析人士表示,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具有缓解能源危机、资源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突出优点,具有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受到全球多个国家的关注。纤维素乙醇原材料来源广泛,随着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正在逐步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纤维素乙醇行业也面临一定程度的瓶颈。一是秸秆低密度、高分散、难储存,收储运易受到季节、气候、地域和道路等因素制约,导致原料收购成本高、可持续供应难度较大。二是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化技术和装备成熟度不高,投资门槛高,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三是新兴产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还缺乏有力的财税扶持政策。四是纤维素燃料乙醇与粮食燃料乙醇在终端消纳上没有区别,在成本远高于其他燃料乙醇产品的情况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此,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大力度发展纤维素乙醇:一是大力支持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化技术创新。在纤维素预处理、酶制剂和戊糖发酵等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基础上,推动技术集成优化和完善。二是出台实质性财税扶持政策。参照国外成熟做法和国内相关领域经验,阶段性对纤维素燃料乙醇提供政策扶持,以加快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加强纤维素燃料乙醇优先消纳保障。三是对纤维素燃料乙醇给予优先消纳权,明确要求石油企业应足额消纳纤维素燃料乙醇,并对纤维素燃料乙醇企业产品销售在销量、价格上给予差别化保障。
  • 《中国主要农作物可收集秸秆能源潜力与生物乙醇生产潜力研究》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0-11
    •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而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准确估算其生物能源潜力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县域产量数据,结合分省的作物秸秆系数,估算2015年中国县域尺度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可收集秸秆产量、潜在生物能源潜力和生物乙醇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秸秆收割系数和运输成本影响的情况下,2015年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可收集农作物秸秆总量为5.01亿吨;总生物能源潜力达到2.44亿吨等量标准煤,约占2015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68%;生物乙醇生产潜力为0.81亿吨。中国潜在生物质能源分布呈现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密度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这两大粮食主产区。总结而言,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内含巨大的潜在生物质能源潜力,进一步提升秸秆能源利用有助于缓解中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同时带来显著的环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