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
·武汉市的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最强。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具备良好的环境污染控制能力和较高的生态环境支持能力,善于综合运用经济、政策、社会号召、文化推广等手段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在第一组城市中,长沙市在组内排名第二,表现出良好的污染控制能力,尤其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上。南昌市的综合环境治理在组内排名第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排名第四,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环境质量维持能力。
·在第二组城市中,常德市的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排名第一,其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如工业固废废物、工业二氧化硫和粉尘的处理率等在第二组内排名靠前。九江市具有良好的城市绿化建设能力,环境治理维持能力也较高。衡阳市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政治支持力度较强,市民对其环境宣传工作、环境政策等评价较高。
·咸宁市位列第三组城市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榜首,体现出较高的环境支持能力。株洲市的环境污染控制能力较强,尤其体现在其对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粉尘等污染物的管控上。景德镇市具有较好的大气质量和绿化情况,表现出良好的环境质量维持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是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要求有效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环境治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等有机联系、相互配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沿岸考察中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并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脊骨”,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其不仅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因此,了解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治理能力,对于促进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高质量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状况分析
聚类分析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计算、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方法。在此次测评中,我们通过对个别数据、城市角色定位、城市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未来发展方向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将长江中游城市群重新组合,将具有相似特征(如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等)的城市归为同一组进行测评分析。共分为三个组,武汉、长沙、南昌归为组1,九江、常德、衡阳、宜昌、岳阳、襄阳归为组2,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归为组3。聚类分组有利于更好地反映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分析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差异,更加科学合理地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环境治理水平测评分析,使排名结果、分析内容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