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绞痛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的决定因素: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4
  • 目标: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心绞痛的长期预后尚不确定。本分析主要评估此类患者长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方法和结果:我们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收集以2017年1月以前用英文出版的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复合主要结局,以估计汇总发生率。我们确定了54项研究,其中报告了共35039例患有心绞痛并且无梗阻性CAD的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为0.51,97970人年)的结局。随访中位数为5年(四分位数间距3-7年)后,主要终点的汇总发生率为0.98 / 100人年[95%置信区间(CI)0.77-1.19%],其中研究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I2 = 91%,P <0.001)。主要结局中相关的有普遍的血脂异常(P = 0.016)、糖尿病(P = 0.035)和高血压(P = 0.016)。纳入低阻塞性CAD患者的研究显示,主要终点(1.32 / 100人年,95%CI 1.02-1.62)的发生率比仅包括“完全正常”冠状动脉患者(0.52 / 100人年,95%CI分别为0.34-0.79; P <0.01)的更高。主要结局的发生率在仅招收记录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和不管缺血是否存在的患者的研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通过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记录缺血的研究其发生率较高(P = 0.02)。总的来说,这些患者的复发性住院率很高。

    结论:无梗阻性CAD的心绞痛有不同的预后。主要不良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存在“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的明确的心肌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因住院率高、心绞痛复发以及反复冠状动脉造影等有所恶化。

相关报告
  • 《筛查发现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3-09-12
    • 初级保健医生对高危成人——患有 2 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心血管疾病 (CVD) 进行系统筛查——与常规护理相比,诊断出的 CVD 事件发生率增加了一倍多 荷兰的一项研究涉及 1200 多人和 25 个初级保健机构。 Amy Groenewegen 医学博士在 202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表示,考虑到患有 2 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年人数量众多,将该计划扩大到更大的人群可能会发现大量目前未被识别的 CVD 患者。 艾米·格罗内韦根博士 格罗内韦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认为这种筛查已经准备好常规使用,但随后可能会进行前瞻性研究,调查它是否会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产生更多益处。” 她强调,尚未明确证明患有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经过测试的方法更早地检测出 CVD,其长期健康状况会更好。 拉斯·科伯博士 大会指定讨论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 Rigshospitalet 心脏病专家兼教授 Lars Koher 医学博士评论道,“我们需要简单的方法来识别相关患者,以进行额外的 CVD 筛查和潜在治疗”。 “非常简单”的症状问卷。 科伯指出,这项研究很重要,因为它测试了“非常简单”的症状问卷作为初始筛查阶段,但 CVD 诊断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患者高出两到三倍。 恢复 CVD 早期诊断 (RED-CVD) 试验对荷兰的 14 家初级保健诊所进行了随机分组,对患有 2 型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的成人患者应用结构化筛查方案,另外 11 家诊所则作为对照,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 关心。 该研究包括筛查组 624 人和常规护理组 592 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68岁。 在筛查组中,87% 患有 2 型糖尿病,20%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中 6.3% 患有这两种疾病。 在常规治疗组中,86% 患有 2 型糖尿病,21%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7.4% 患有这两种疾病。 研究队列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有心血管疾病诊断史,但他们被纳入研究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发展成另一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 该研究考虑了三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 CVD 筛查方案首先由患者完成一项包含 11 个问题的调查,询问他们的症状。 这项调查是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的,他们参与了这项研究。 对于有提示症状的人,第二阶段是体检、测量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升高表明发生心力衰竭)和心电图。 在此阶段继续表现出与 CVD 一致的结果的患者随后由主治医生酌情转诊给专家。 CVD 诊断率提高一倍以上。 该筛查计划在筛查队列中总共产生了 50 例新的 CVD 诊断 (8%),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中总共产生了 18 例新的 CVD 诊断 (3%),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终点。 最多的事件涉及心力衰竭,其次是冠心病。 筛查问卷发现,70% 的完成问卷调查的人有提示性症状,例如呼吸短促、跛行或心悸。 第二阶段的后续评估将可能出现新发 CVD 的人群缩小至该组的 44%,参与的医生将 39% 的人转诊给专科医生。 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流行病学家 Groenewegen 报告称,一项针对若干人口统计和临床变量进行调整并排除非阻塞性冠心病作为新的 CVD 诊断的分析表明,系统筛查方法导致的新诊断比常规治疗多 2.4 倍。
  • 《胆固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相关》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4
    • 目标:利用系列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检查个体内血脂变异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的之间的关联。 方法和结果:我们对9项临床试验共497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事后病人级分析,这些患者在多种医学治疗中接受了一系列的冠状动脉IVUS。我们评估了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ΔPAV)的进展、临床结局和脂质变异性(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 HDL-C、总胆固醇(TC)/ HDL-C和载脂蛋白B(ApoB))。使用个体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标准差测量血脂参数的变异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变异性与ΔPAV显着相关(LDL-C:比值比(OR)为1.09,95%置信区间(CI)为1.02,1.17,P = 0.01;非HDL-C:OR为1.10,95% CI为1.02,1.18,P = 0.01;TC / HDL-C:OR为1.14,95% CI为1.06,1.24,P = 0.001;ApoB:OR为1.13,95% CI为1.03,1.24,P = 0.01)。生存曲线显示累积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24个月随访后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变异性增加的四分位数之间显着的逐步关系(所有脂蛋白除HDL-C以外的log-rank P <0.01)。在达到的脂蛋白水平和ΔPAV之间注意到更强的相关性(LDL-C:OR为1.27,95% CI为1.17,1.39,P <0.001;非HDL-C:OR为1.32,95% CI为1.21,1.45,P <0.001;TC / HDL-C:OR为1.31,95% CI为1.19,1.45,P <0.001; ApoB:OR为1.20,95% CI为1.07,1.35,P = 0.003)。 结论:尽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之间的关联性似乎更强,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的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临床结局显著相关。这些数据显示实现低度和持续性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水平在促进斑块消退和改善临床结局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