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找到了终结新冠的药物,封闭ACE2受体,让所有变异株都无法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12-13
  • 随着国内一波又一波解封浪潮的袭来,增强抗病能力成了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疫苗是当下抵抗新冠最有效的药物,强化疫苗接种也是较理想的应对措施。

    不过,奥密克戎病毒株已经演化出极强的感染能力,希望通过疫苗来杜绝感染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对老人和孩子的危害仍然不可忽视,而这两类人群又正是免疫力较弱的群体,疫苗接种效果可能较健康成年人偏弱,对他们的保护非常必要,也需要其他措施加持。

    其实,不管是奥密克戎,还是之前的德尔塔等变异株,它们感染人体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那就是利用它们携带的“钥匙”打开细胞的“门锁”,进而实现感染和传播。

    这个“钥匙”就是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而“门锁”便是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随着病毒的变异,“钥匙”越来越适配“门锁”,以至于传播力不断增强。、

    如果可以让ACE2减少,或者将其封闭,阻隔病毒刺突蛋白和ACE2的结合,那么不管病毒如何演变,也无法“开锁”进入细胞。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美妙的想法似乎就要实现了!

    12月5日,《Nature》重磅刊登了一篇论文,研究团队在文中称它们发现了封闭ACE2的药物,而这个药物竟是平平无奇的老药——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最初是从熊体内提取获得,如今已经可以人工生产。它被广泛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具有利胆功能。

    研究团队曾意外发现,胆汁酸能使ACE2的表达升高,其原理是胆汁酸激活FXR通路,FXR结合到ACE2基因启动子部位,驱动ACE2的转录。FXR广泛分布在气道和肠道,而这也正是新冠病毒易于感染的部位。

    接下来,研究人员用胆汁酸刺激气道和肠道类器官,FXR和ACE2含量果然升高;用熊去氧胆酸处理则使FXR和ACE2含量下降。同时他们还发现,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熊去氧胆酸都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

    这些基础实验结果让研究人员信心倍增。于是,他们进一步利用人体器官进行研究。由于伦理限制不能直接在人体进行实验,实验人员选择了两个未用于器官移植的健康人供肺,一个用熊去氧胆酸灌注,另一个作为对照。

    与设想一样,熊去氧胆酸处理后,肺组织的ACE2含量明显降低。在灌注熊去氧胆酸后再用新冠病毒感染肺组织,结果显示,熊去氧胆酸极大地降低了肺组织的感染程度。

    至此,实验团队申请进一步在人体进行研究。他们招募了8名健康志愿者,让他们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的熊去氧胆酸,连续使用5天,然后再用棉棒擦拭获取受试者的鼻腔粘膜上皮细胞用于检测。

    果不其然,熊去氧胆酸治疗之后,受试者的鼻腔粘膜上皮细胞ACE2含量明显下降。另外,他们还收集了临床患者的血清蛋白信息,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使用过熊去氧胆酸。相关分析提示,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患者,其血清ACE2水平更低,这与之前的实验结论吻合。

    为进一步验证熊去氧胆酸是否可以抵御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人员分析了相关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在感染了新冠的患者当中,使用熊去氧胆酸的群体预后更好,住院时间更短,重症率和死亡率更低。

    那么,熊去氧胆酸是否可以和疫苗协同发挥作用呢?他们发现,已接种疫苗的人群里,使用熊去氧胆酸的群体出现中、重度病情的比例明显更低。

    尽管还没有临床试验确证熊去氧胆酸治疗新冠的效果,但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熊去氧胆酸购买途径广泛,价格低廉,副作用较少,相较于所谓的新冠特效药,更适合普通民众使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仍然只是一项基础研究,熊去氧胆酸究竟临床效果如何还需要更多关注。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病毒是否会开辟ACE2以外的途径感染人体也不可知,一切都还需要谨慎对待、密切监测。

    参考文献

    Brevini T, et al. FXR inhibition may protect from SARS-CoV-2 infection by reducing ACE2. Nature. 2022 Dec 5. doi: 10.1038/s41586-022-05594-0.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295e5167247.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现有药物可终结新冠!关闭新冠感染受体,不怕病毒变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12
    • 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项研究表明(图1),一种用于治疗肝病的现有药物能够“锁定”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的通道,即细胞表面上称为ACE2的受体。由于这种药物针对的是宿主细胞而不是病毒,因此它可以预防病毒的未来新变种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 来自剑桥大学Wellcome-MR剑桥干细胞研究所和Addenbrooke医院的Fotios Sampaziotis博士与柏林夏里特健康研究所的Ludovic Vallier教授合作主导了这项研究。研究者表示如果该研究的结论可以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便可以提供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保护那些接种疫苗无效或无法获得疫苗的人群。 Sampaziotis博士表示:“疫苗通过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来保护我们,使其能够识别并清除病毒。但疫苗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例如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疫苗。”研究人员寻找了替代方法来保护人体免受SARS-CoV-2感染,这些方法不依赖于免疫系统并且可以补充疫苗接种。 熊去氧胆酸对类器官和动物最初的影响 Sampaziotis博士之前一直在研究类器官——“微型胆管”用以研究胆管疾病。类器官是可以在培养物中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簇,具有与正在研究的器官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3D结构。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发现,一种被称为FXR的分子大量存在于这些胆管类器官中,它直接调节病毒“门道”ACE2,有效地打开和关闭它。 继续深入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肝病药物,它可以“降低”FXR并关闭ACE2通道。发表在Nature的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关闭“微型肺”和“微型内脏”(代表SARS-CoV-2的两个主要目标)中的ACE2通道,并防止病毒感染。 为证明UDCA这种药物不仅可以预防实验室培养细胞的感染,还可以预防活生物体的感染,为此,研究人员与利物浦大学合作,合作研究UDCA可以预防暴露于SARS-CoV-2病毒的仓鼠感染,该病毒被用作抗SARS药物临床前测试的“黄金标准”模型。研究得到了重大发现:用UDCA治疗的仓鼠受到了保护,免受病毒的delta变种的侵害,这种变种在当时是新出现的,而对现有疫苗有部分抵抗力。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仍需要适当对照的随机试验来证实以上发现,但数据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充分表明UDCA可以作为可靠的药物来预防COVID-19并作为补充疫苗接种计划,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可以发挥很大价值。” 熊去氧胆酸对人体器官的保护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与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为了研究UCDA在仓鼠身上的发现是否适用于暴露于该病毒的人类肺部。研究小组取了一对不适合移植的捐赠肺,用呼吸机让它们在体外呼吸,并用泵让类似血液的液体在肺中循环,以保持器官的功能,同时可以对它们进行研究。一个肺被给予药物,但两个肺都暴露于SARS-CoV-2。果然,接受药物的肺没有被感染,而另一个肺却感染了。以上结论对器官移植非常重要,考虑到通过移植器官传播COVID-19的风险,UCDA可能会开辟在移植前用药物治疗器官以清除病毒的可能性。 来自剑桥大学的第一作者Teresa Brevini表示:“这项独特的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进行真正的转化科学,利用实验室发现直接解决临床需求。使用几乎所有触手可及的方法,试验证明了一种现有药物UCDA可以关闭病毒的大门,并可以保护人类免受COVID-19的侵害。更重要的是,因为UCDA这种药物作用于我们的细胞,所以它不受病毒突变的影响,即使出现新的变种也仍有效。” Sampaziotis博士表示,这种药物是保护那些对COVID-19疫苗无效或无法获得疫苗的群体的一种负担得起且有效的方法。医学界已经在临床上使用UDCA多年,所以深知UDCA是安全的并且耐受性很好,这使得对COVID-19高风险人群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UDCA这种药物成本低廉,可以快速大量生产且易于储存和运输,这使得药物在病毒爆发期间可以快速被广泛使用;UDCA不针对免疫系统或病毒本身,因此可能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有效,并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UDCA也可能对未来的冠状病毒大流行有效,因为ACE2是许多此类病毒的入口。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乐观地认为这种药物会成为我们对抗COVID-19的重要武器。 特别提醒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UDCA对于COVID-19治疗以及预防的作用仅限上述Nature的论文研究中的试验结论,如有相关药物上市后的具体效果,还需关注后续的信息。
  • 《对国内各新冠突变株均高度有效!中国团队开发出新的抗体药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16
    •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BA.5及BF.7已在国内形成大流行之势。虽然病毒的毒力下降,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微,但咳嗽发烧等问题仍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困扰。并对老年人、有免疫缺陷或者其他基础疾病的人也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对新冠各突变株高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开发,仍然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王乔实验室和艾棣维欣生物制药组成的科研团队,发现了对国内各新冠突变株均高度有效的广谱的中和抗体XG005,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对新冠病毒野生型、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 BA.1、BA.2、BA.3、BA.4/5等各个毒株都具有超高的中和活性,并通过工程化改造,开发出了对应的单克隆抗体药物ADV2301(XG005M)。最新结果显示,其对国内正在流行的BA.5.2和BF.7突变株仍然保持着高度的中和效力。 近日,相关论文“Fortuitous Somatic Mutations during Antibody Evolution Endow Broad  Neutralization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s ”已在bioRxiv预印本上发表。 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基于XG005进行了工程化改造。改造后的抗体分子,在原中和抗体的超高中和活性基础上,可显著避免潜在的ADE(抗体依赖增强)副作用,增强药物的安全性;并且抗体的半衰期得到了延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可能达到半年以上。这意味着该款抗体药物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可能有长期的预防感染作用,提供被动免疫保护。 ▌超广谱中和抗体 XG005中和抗体是由研究人员从野生型毒株感染康复者的血清中分离得到,一共从血清中分离了48株抗体,通过不同毒株假病毒筛选鉴定,发现其中的一株XG005对当时出现的所有突变株WT、 B.1.1.7 (Alpha)、B.1.351 (Beta)、P.1 (Gamma), B.1.617.2 (Delta) 和B.1.1.529 (Omicron)全部有超高的中和活性,对这些毒株的IC50指标分别达到了4ng/mL、5ng/mL、3ng/mL、6ng/mL和5ng/mL。 而用后续出现的其他突变株检验时,包括B.1.351-L242H、B.1.617.1 (Kappa)、C.37 (Lambda)、B.1.621 (Mu)等都保持着超高的中和活性。对后续奥密克戎新出现的各种子代突变株,如BA.1、BA.2、BA.2.12.1、BA.3、BA.4/5的IC50,都维持在4 ng/mL、3 ng/mL、3 ng/mL、6 ng/mL和5 ng/mL的超高中和水平。最新结果显示,XG005对国内正在流行的BA.5.2和BF.7突变株仍然保持着高度的中和效力。 面对病毒的不断突变,全球已上市的抗体药物的效力已经大幅下降,礼来、再生元、葛兰素史克等多家药企的产品,都因对突变株无效而被停用。 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通过特殊审批的阿斯利康抗体药物Evusheld(AZD7442/恩适得)对BA.5及子代的中和效力也已大幅下降。根据报道显示,其对BA.4/5的中和效力已下降至609 ng/mL。 中国国内厂商中,仅腾盛博药的长效新冠抗体药物,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于2022年7月批准紧急使用。根据相关数据,其对于奥密克戎突变株虽然还保持一定的中和效果,但也出现了实质性的下降,对BA.4/5的IC50下降至2405 ng/mL。 全球范围内,仅剩礼来制药的Bebtelovimab(LY-COV1404)抗体药物对BA.4/5还保持着高效。但近期FDA已撤销其上市许可,原因是其对美国最新的突变株BQ.1等失去效力。 ▌超保守中和表位 XG005拥有如此广谱而高效的中和效力,其中和表位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研究者对抗体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能与新冠病毒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区域(RBD)结合,阻止病毒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 序列分析发现,奥密克戎S蛋白上有三个突变位点(N440K、G446S和N501Y)位于XG005抗体的识别表位上。通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发现,这三个结合位点并没有显著影响XG005与RBD的结合。 虽然N501Y突变使RBD和XG005失去了两个氢键结合,但G446S突变使两者之间又增加了两个氢键,而N440K突变在减少一个氢键结合的同时又增加了另一个氢键。此外,奥密克戎RBD和XG005之间还形成了两个盐桥。因此,这三个突变并没有明显减弱RBD与XG005的相互作用,XG005仍保持了对所有奥密克戎RBD的强大结合力。 ▌更安全,更长效 在确认了XG005的高效中和能力以及保守的中和表位后,研究人员开始将其开发为药物。在细胞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 XG005存在与Fc受体(FcR)的相互作用,进而诱导抗体介导的细胞感染。类似的中和抗体,如礼来的LY-CoV1404也同样有类似的现象。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ADE效应,研究人员将其FC端进行了工程化改造,减少了FC区域与FcR的相互作用,彻底消除了XG005潜在的ADE副作用。 保证了抗体的安全性后,研究人员又进一步对该抗体进行了长效化改造,大幅延长了半衰期,预期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能维持半年以上。这意味着,该抗体可能为受试者提供半年以上的长效保护,即存在着长期预防的价值。实验数据表明,改造后命名为XG005-CYLK的抗体对病毒的中和效力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研究人员已将其开发为单克隆抗体药物ADV2301(XG005M),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最后,研究人员在小鼠中检测了XG005-CYLK抗体的对真病毒攻毒的保护效果,实验证实,无论是对BA.2还是BA.5,单剂XG005-CYLK抗体注射便能显著降低活病毒在小鼠肺部的载量,降低幅度达到1000倍以上,显示了优异的抗病毒效果。 ▌应用价值很高的被动免疫 目前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是靶向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S蛋白)。S蛋白相当于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钥匙,当抗体药物与S蛋白的特定位点结合后,就能阻止S蛋白发挥功能,相当于阻断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通道。病毒无法进入细胞,便不能繁衍复制,最终会被人体免疫细胞清除。因此,抗体药物不但能有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降低病毒载量、防止疾病恶化,也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疫苗作为主动免疫的工具,是对抗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然而新冠病毒突变频率非常高,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便已出现BA.1→BA.2→BA.5→BF.7/BQ1.1/XBB等几波不同突变株的大流行。根据前几代毒株开发的疫苗,能够诱导人体产生的抗体的预防作用已大幅下降。并且,现有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半年后抗体水平大幅下降,疫苗的效果也会大幅降低。 因此,人工制备的能够广谱应对各种突变株的抗体药物,具有很高的医疗应用价值。在疫苗的主动免疫之外,抗体药物可以增加一层被动免疫的防护。普通人群在感染后使用抗体药物,可以加快症状缓解、缩短转阴时间;在病毒暴露前后使用,可以避免感染,确保关键时刻的工作生活出行不受影响。 此外,社会中还存在大量脆弱人群、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群,以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无法通过疫苗激发足够的免疫保护,这类人群可以使用抗体药物进行被动免疫。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缺陷人群、癌症患者等,及时注射抗体药物,有望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艾棣维欣生物制药的董事长张璐楠博士表示,团队正在加速将这款抗体药物推向临床阶段。拟先以注射液的剂型,对感染新冠病毒的志愿者进行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并开展病毒暴露前预防感染的临床研究。与此同时,鼻用喷雾给药的剂型也正在加紧开发中。 据悉,鼻喷给药是一种更加便捷的使用方式,抗体通过喷雾给药至呼吸道黏膜系统中,可以在入侵的第一关便将阻挡病毒。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不久前也开发了一款相似原理的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鼻用喷雾(F61),同样是为了起到即时预防的效果。相信抗体药物,尤其是鼻喷给药等更便捷的使用方式,能给我们提供新的防护和治疗选择,让更多普通人在后续的流行季免于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