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转录因子OsMYB73及其应用 [发明]》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08
  • 一种水稻转录因子OsMYB73及其应用 [发明]


    申请号:CN202211396519.7


    申请日:2022.11.09


    国家/省市:86(杭州)


    公开号:CN115746114A


    公开日:2023.03.07


    授权公告号:


    授权公告日:无


    主分类号:C07K14/415  


    分类号: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10;A01H6/46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31140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水稻所路28号


    发明人:唐绍清  胡培松  刘松  邵高能  魏祥进  焦桂爱  谢黎虹  圣忠华  胡时开  吴佳民  祝毛迪  操瑞节  陈雨娟  


    当前权利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代理人:沈渊琪


    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范畴分类:18G


    当前状态:审中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转录因子OsMYB73及其应用。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正常野生型粳稻品种中花11(ZH11)成熟种子稻米胚乳表现为透明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OsMYB73,两个不同突变类型纯合突变体cr?myb73?35(插入C碱基)和cr?myb73?46(插入T碱基)稻米腹部胚乳呈现明显不透明垩白(腹白)性状,种子粒长和千粒重都极显著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淀粉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该基因突变后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序列表SEQIDNO.4和SEQIDNO.7所示。本发明有助于阐明水稻粒形及粒重、胚乳淀粉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为水稻产量及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重要基因储备、种质资源和理论基础,同时拓展水稻MYB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生物学功能。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水稻粒形及粒重、胚乳淀粉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的转录因子OsMYB73,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 原文来源:https://cprs.patentstar.com.cn/Search/Detail?ANE=5DAA9FEA9FGE9DGC9GHF5BDA5CAAABHAAEHA8ADA9ICCBDGA
相关报告
  • 《华南植物园“一种来源于水稻的启动子及其应用”获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1-30
    • 1月4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段俊、张建霞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来源于水稻的启动子及其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510260602.5)。 该发明从水稻中克隆得到HDT702启动子。该启动子是一个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其能够启动下游基因在水稻的花药中特异性表达。将其应用于转基因工程中,可使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特异地在花药中积累,增加局部表达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植物营养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在转基因工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美人蕉试管苗叶鞘不定芽再生的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08
    • 一种美人蕉试管苗叶鞘不定芽再生的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 申请号:CN202211378185.0 申请日:2022.11.04 国家/省市:52(贵州) 公开号:CN115633640A 公开日:2023.01.24 授权公告号: 授权公告日:无 主分类号:A01H4/00   分类号:A01H4/00 申请人:贵州大学   申请人地址: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贵州大学西校区农学院 发明人:张文娥  甘祖燕  潘学军  王国芳  舒木林  欧珍贵   当前权利人:贵州大学   代理人:王钟楠 代理机构: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范畴分类:12A;18H 当前状态:审中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人蕉试管苗叶鞘不定芽再生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美人蕉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鞘为外植体,进行1?3叶龄的叶鞘切取,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的增殖、优化试管苗的生根培养以及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最终不仅成功建立了大花美人蕉“墨红”试管苗叶鞘不定芽再生体系,而且取得了较高的再生率、较快的再生速度以及较好的移栽效果等。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加速大花美人蕉“墨红”育种进程,为大花美人蕉“墨红”基因功能研究及转基因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美人蕉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主权利要求: 1.一种美人蕉试管苗叶鞘不定芽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美人蕉种子萌发的1-3叶龄无菌苗叶鞘为外植体,使用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1.0-7.0mg/L 6-BA+0.5-2.0mg/LNAA+0.1-0.5mg/L TDZ/L+7g/L琼脂粉+30g/L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