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鼻腔递送方法,有望带来更好的艾滋病和新冠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医药速览公众号8月22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的免疫策略,通过将疫苗直接接种到黏膜细胞来产生对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等新兴威胁的有效保护。该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两性蛋白的脂质结合免疫原,通过鼻内途径给药后,在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各种粘膜组织中诱导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G(IgG)和IgA抗体,从而驱动有效的黏膜和全身免疫。使用两性蛋白疫苗通过黏膜上皮细胞传递抗原是一种能够促进针对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及其他传染病的黏膜免疫的有效策略,有望用于开发预防艾滋病毒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的疫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owT9Tg7DYRLA7KKQm59zg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候选艾滋病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6-08
    •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6月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美国华人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候选艾滋病疫苗,预计2019年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未来有望让健康人群对艾滋病病毒具备广谱免疫能力。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许凯和周同庆等人此前发现,艾滋病病毒上的融合肽容易被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识别。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艾滋病病毒上的融合肽引导病毒包膜和机体细胞膜融合,从而使病毒侵入细胞。 在新研究中,许凯和周同庆等人针对这一融合肽的特性设计开发出新候选疫苗,使机体免疫应答集中在这一融合肽上的特殊薄弱位点,有效促使机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从而让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力。 研究人员为小鼠接种其中一种融合肽序列类型的疫苗后发现,序列匹配的代表性艾滋病病毒毒株都能被抑制。而最新进展显示,这种疫苗在豚鼠和猴子身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此前尚无疫苗研究在实验动物模型上产生这样的广谱抗体。 研究人员表示,新候选疫苗有望让健康人群在接种后较短时间内产生保护性抗体。未来临床应用可使用单价疫苗或综合使用几种类型融合肽的多价疫苗,以对抗大多数流行艾滋病病毒毒株。
  •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出通过鼻腔将AAV高效递送到大脑的方法,可绕过血脑屏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据Brainology公众号11月9日消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小鼠模型中证实了聚焦超声鼻内递送(FUSIN)方法能够突破血脑屏障,将腺相关病毒载体(AAV)通过鼻腔高效递送到大脑。AAV是目前基因治疗的主要递送载体,具有递送和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研究人员使用FUSIN通过鼻腔向大脑递送腺相关病毒,发现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相关病毒5型通过聚焦超声和微泡将GFP递送到了大脑皮层和脑干。FUSIN的递送效率与直接颅内注射效果相似,比静脉注射结合聚焦超声诱导血脑屏障破坏高出400多倍,比鼻内递送高出2000多倍,有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多种脑部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BioMedicin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