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5
  • 3月22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牵头编制的《Q/GDW12056-2020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通用技术规范》获公司批准发布。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新能源场站紧急态信息感知与协调控制的相关标准,对规范和引领新能源场站机组级感知能力与精益化控制水平提升、促进源网友好互动能力升级有重要意义,填补了国内外在新能源机组动态信息感知控制方面的技术空白,也为后续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网源协调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近年来,新能源迅猛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国网西北分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电网运行故障事件,发现新能源运行控制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故障过程中新能源动态行为复杂,现有动态感知手段不足,难以快速、精准掌握机组运行状态;现阶段新能源场站紧急控制主要依靠切除电厂馈线,控制手段较为粗放,未能充分利用电力电子设备快速调节功率的能力;宽频带振荡等新型稳定问题越发突出,相应的监测手段缺失,系统级防控无从下手。

    对此,国网西北分部在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应用的同时,坚持“标准先行”理念,于2018年牵头申报了公司企业标准《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创新提出新能源紧急态全过程感知与控制整体技术方案,组织研发了新能源感知控制装置,并在天中、祁韶、灵绍等特高压直流近区完成200余台新能源机组全景监控功能试点建设。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新能源机组关键动态信息的高速、精确掌握,提高了新能源机组控制速度和精度。

    据介绍,国网西北分部年内将完成500万千瓦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建设,持续推动将“五型”电网建设中积累的新思路、新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不断提高新能源高占比、高度电力电子化、交直流高度耦合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管理水平。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dianli/2021/03/25/detail_2021032594094.html
相关报告
  • 《《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三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1
    •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第16号公告,批准了204项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其中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垃圾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编制的第二批三项电力行业标准《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L/T 1937-2018)、《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DL/T 1938-2018)、《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DL/T 1939-2018),将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北京恒泰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信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铁力山(北京)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该标准规定了垃圾发电厂监控系统的结构及配置、功能、性能、工作条件、包装和贮存等技术要求。标准的发布有助于各垃圾发电厂合理选择各类设备设施的监测技术、安装实施工艺、信息集成方案、辅助运行管理办法,为建设方、运营方、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客观评价标准。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该标准规定了垃圾发电厂焚烧炉炉渣的出渣控制、炉渣预处理工艺、炉渣综合利用和监测要求。标准的发布将促进垃圾发电厂提高炉渣处理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防止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在处理处置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自我监督及行业监管部门和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嘉园环保有限公司、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该标准规定了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要求,对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的水量、水质、处理工艺及运行条件做出详细的规定,为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标准规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提供依据。   三项标准的发布凝聚了垃圾发电领域同仁们生产管理实践的经验智慧和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期待,将为近年来数量飞速增长的垃圾发电项目适应环保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保驾护航。   目前,中电联垃圾发电标委会已有5项标准由能源局批准发布,《垃圾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规范》、《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垃圾发电机组仿真机技术标准》等8项行业标准处于在编或待批准发布阶段。标委会将继续加强与相关标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垃圾发电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交流协作,使标准制定更加切合垃圾发电行业实际需求,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标准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委会将及时组织标准宣贯工作。
  • 《北京市发布“天敌军团”技术规范》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7-21
    • 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寄生蜂类天敌繁育与应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北京市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农业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其中利用“天敌军团”防治害虫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生态友好的防控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在天敌产业化方面,北京市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寄生蜂类天敌繁育与应用技术规范》涵盖了寄生蜂类天敌的繁育、检验、包装、贮运、应用及档案管理等全流程要求。该标准首次系统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市农林业生产中人工繁育的寄生性天敌,包括赤眼蜂类、蚜小蜂类、蚜茧蜂类等,填补了寄生蜂类天敌繁育和释放标准的空白。这一举措对于改善天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准入门槛、规范监管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蜂类“天敌军团”成员众多,包括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烟蚜茧蜂、棉蚜茧蜂、燕麦蚜茧蜂、菜蚜茧蜂、丽蚜小蜂、海氏桨角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等。这些天敌可用于大田玉米、设施蔬菜、西甜瓜、草莓、果树、园林绿化树木等多种农林作物的害虫防治。 目前,北京市拥有天敌生产企业12家,建成65条生物天敌生产线,年产能超过3000亿头。2020-2024年,全市累计释放生物天敌1500亿头,用于蔬菜、大田、园艺等作物害虫防控,覆盖面积达690万亩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寄生蜂类天敌的规模化繁育,天敌生产企业生产效率可提高10%以上,寄生蜂类天敌产品的合格率可提升10%至15%,进而使田间防治效果提高10%至20%。 该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北京市天敌产业生产标准化、田间应用技术科学化,不断提高天敌产品质量,保障应用效果。同时,它还将提升种植户对生物天敌产品的接受度,推进农药减量行动的实施。此外,这一举措也有助于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为首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