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时代结束 充电智能时代开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30
  •   6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新能源汽车报承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峰会以“智能生态 打造充电新时代”为主题,诚邀到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领导、行业专家、高校学者、整车和充电桩企业高管、权威媒体等300多人出席,会议规模和档次均创历届新高。

      近年来,我国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覆盖率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居全球首位,已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5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21.4万个。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明显滞后。一方面表现为,充电桩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不匹配;另一方面表现为,充电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充电桩的使用率偏低,缺少可持续、可复制的商业发展模式。同时,智能共享欠缺,互联互通不足,标准规范不健全等。

      为破解充电基础设施现有难题,十多位行业大咖在本届峰会上发表精彩演讲,为行业健康发展献言献策。峰会期间,主办方还特意组织高端对话环节,引得高论频出,可谓是“充电江湖,谁与争锋”,亮点十足,火花绚丽,为全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专家表示,在充电建设中,我们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鼓励围绕用户需求,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服务,拓展平台增值业务。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此外,本次大会召开之前,主办方就通过企业自荐、行业机构推荐,以及网络投票评选、专家评审组综合打分的方式,评选出“2018中国充电桩十大品牌”、“2018中国充电桩最佳运营商”两大奖项,奖项结果于会上公开宣布。

      获得“2018中国充电桩十大品牌”的企业分别是: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华烁高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2018中国充电桩最佳运营商”的企业分别是:e充电、优易充、万马新能源投资、普天新能源、星星充电、云杉智慧、智充科技、聚电网络、轻享科技、车电网”。

      在双积分政策的鼓励下,相信2018年将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一年,充电桩行业也将告别单纯的圈地运动,专注增长服务,迎接智能新时代。

相关报告
  • 《“风口”上的充电桩产业 从跑马圈地走向精细运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1
    • 国家电网27亿元、南方电网12亿元、特来电10亿元、星星充电10亿元……新基建赋予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新的发展机会,充电桩产业将在“万亿级市场”的愿景下迎来巨变,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开始介入布局充电桩市场。8月3日,2020中国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专题大会在成都举行。充电桩企业如何抓住“风口”,成都如何抓住机遇?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深度探讨由此展开。   半喜半忧 多数充电桩企业亏损   按照《成都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 行 动 方 案(2020—2022 年)》,2020-2022年间成都将建成投用2.3万个充电桩(直流充电桩7500个、交流充电桩15500个),累计共建成4.5万个充电桩,配套保障2022年底全市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此方案的公布,让运营商们热情高涨。   蛋糕很大,但对于充电桩生产企业和运营商来说,亏损却是当下的现状。会上,英杰电气下属子公司蔚宇销售总监吴德猛表示,据他所知,目前川内充电桩企业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实现盈利的,甚至多数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部分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据我们不完全数据统计,川内充电桩企业市场占比不到10%,全国充电桩品牌前十名没有一家是川企,甚至2020年国网入围供应商目录中76家,四川企业只有一家。”他认为,四川的充电桩企业尚未进入主流市场。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的观点也与此呼应,“成都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还处于一种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目前市场比较开放,入门门槛低,建设运营管理水平低,行业还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   成都试点 未来可期   现实中,一方面,不少消费者抱怨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另一方面,充电桩生产企业和运营商却在亏损。这组矛盾背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打通产业链。   消费者口中的“充电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居民小区充电桩安装难、建设难、管理难。成都市经信局电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公司与众多居民对充电桩安全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充电桩管理责任不明,以及电力负荷不足等。   最新的消息是,7月1日开始,成都从“5+2”城区选择部分居民小区先行先试,尝试探索“统建统管、智能管控、有序充电”的方式,到今年年底将在70个居民小区进行试点。   所谓“统建统管”,以高新区天悦府小区为例,运营商特来电公司对小区的主电缆、控制箱等设施进行集中改造,在控制箱预留充电桩接口。车主只需要在公司的APP 一键下单,缴纳固定套餐费用,运营商将在限定期限内把充电桩安装到车位,并全权负责后期维护管理,承担相应安全责任,消除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用户安全顾虑——这就好比安装宽带一样,用户只管用,其他的由运营商负责到底。目前,该小区已经有业主通过这种方式开通了充电桩服务,反响良好。   以前,不少车主下班回家就开始充电,这时候往往正是小区用电高峰期,可能会影响公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开始尝试有序充电模式,引导居民利用谷段(夜间11点之后)充电,降低充电成本。”成都市经信局电力处相关负责人说。位于成华区的华林南苑小区是成都率先启动的试点小区之一,该小区因电力负荷紧张,一直没有安装充电桩。此次由特来电公司一次性集中建设了24个充电桩,车主下班后可把充电枪插在车上,进行充电排队。等晚上11点后小区富余电力容量空出来之后,监测管理系统会安排充电桩通电对车辆进行充电。如果用户想在高峰期充电的话,监测管理系统会根据整个小区用能情况进行安排,但不保证一定可以充。   “此外,成都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鼓励居民小区引入第三方建设运营商的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利用资金补贴的杠杆作用,调动实力过硬、经验丰富的企业参与积极性。”成都市经信局电力处处长胡演斌表示,同时,成都还将探索把加油站变成综合能源服务站点。有业内人士表示,资金补贴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对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寻找细分市场 找准服务定位   这次的会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充电桩建设运营如何才能盈利。百源智联(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振中认为,中小运营商本就面临运营方式单一、缺乏资本和资源等问题,如今一些大型国企进入充电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生存堪忧。   “出路也不是没有,比如调整运营思路,主攻细分市场。”范永军指出,目前物流车、网约车数量多,公交、出租、环卫市政、政府公务用车等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正在加速,公共充电需求量高,一些运营商可根据自身情况精细化运营。   这条路走得通吗?8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锦城公园内一家由民营机构运营的充电站。记者看到,下午4点到5点30分这段时间内,到该充电站充电的几乎都是网约车,整个充电站约有一半的充电桩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单靠充电桩运营,难以带来盈利,商业模式必须多元且创新。”特来电特别专家、高级经理蔡振龙透露,特来电目前正在做司机延伸服务,扩大周边商家服务范围。例如,充电设备在充电的同时可以提供电池包检测服务,车主只需支付10元就可收到一份电池安全报告,这一增值服务颇受欢迎。   深圳市电王快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蒋中为也表示,充电桩企业90%的收入来源为电费差价与充电服务费,不要恶意低价竞争,最终是以服务决胜。吴德猛说:“市场竞争到最后,一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竞争,优胜劣汰,‘剩’者为王。”
  • 《特斯拉“终身免费充电”结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20
    • 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终身免费充电时代结束了。 据《财富》网站报道,特斯拉宣布,9月17日开始,所有新加入的车主都不再享受终身免费的超级充电服务。 此前,特斯拉在充电方面对车主有两种服务模式:一是通过特斯拉引荐计划购买Model S和Model X,可享受终身免费使用特斯拉超充的资格。而不享受“不限额度免费超充服务”的车主,特斯拉每年提供400kWh的免费超充额度,超过这一额度则需要付费。据特斯拉官方的说法,400kWh的电量相当于可行驶大约1600公里。 不过,现在通过引荐计划加入的车主也不再享受免费充电的优惠,而是将获得价值100美元的超级充电服务额度,超出部分则需自己缴纳费用。 特斯拉中国也同步执行了这项政策。 特斯拉官方微信在9月14日发布通知称:“2018年9月16日前(含),通过车主引荐计划购置全新Model S和Model X的消费者,可在用车周期内享受不限额度的免费超级充电服务。在该日期之后使用引荐链接购车的客户,将获得价值1888的超级充电额度”。 事实上,特斯拉早在2016年就释放出将逐步叫停免费充电模式的信息。原本特斯拉给出的最后期限是2017年。当时特斯拉也留了一定的余地,称如果新车主通过引荐计划加入,可以获得电动车的推荐识别码,凭码获取免费充电服务,不过最新上市的Model 3车型并不在免费之列。相比最早的计划,彻底叫停免费已经推迟了一年多落地。 在充电收费价格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定价基本固定,价格包含税费和服务费。在北美、中国大陆采取按度收费的模式;在日本、中国香港则按照充电时间收费,以分钟计算。中国大陆的收费标准为1.8元/度。 《财富》的报道评价认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特斯拉的一个聪明之举。“该公司多年来一直丰富收入的来源。而现在,由于业务出现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特斯拉似乎需要谋求更多的成本削减和创收模式。” 汽车新闻网站Electrek在报道中称,鉴于特斯拉的定价组合,如果不再提供免费的超级充电网络,该公司可能会在未来产生5000万到1亿美元的能源销售收入。 不过,特斯拉曾承诺,永远不以超级充电为盈利点。实际上,特斯拉已经推出了充电标准转换头,方便车主转换成国标充电接口充电,因此对车主来说,在超级充电网络之外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