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核电出口需提高经济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2
  • 全球核电出口与经济增长整体上呈正相关,经济增长为核电出口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核电出口与两国关系、核电政策、融资条件等密切相关。
    核电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项目,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也高,比较而言其总体开发成本较高。但核电一旦成功投入运营,其稳定的电力输出、较低的运维成本也将带来持续、稳定、可观的收益。
    发展核电,不仅需要强大的核工业基础、专业的监管运营队伍,更需要有力的国家财力支持,成功的核电建设运行也会促进项目所在国工业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和投融资能力是推动核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已开工和建成的项目反馈来看,国际核电项目有赖于进口国的经济状况、政府支持力度,并与出口国的融资政策和融资条件息息相关。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取决于进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情况。
    借鉴全球核电出口影响分析,业内人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定位目标国
    核电出口不单纯是市场行为,它受两国关系、核电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要重点关注这些因素,精准定位出口目标国。
    首先要筛选地缘政治稳定、关系友好的国家清单,作为潜在核电出口合作的目标,为将存续百年的核电投资、建设、运行和维护选择一个良好的国家间合作环境。其次,根据是否制定积极核电发展计划作为条件再次缩小目标清单,筛选出拟合作国家,分析其工业和电网条件,抓住需求积极推进。第三,评估目标清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趋势,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作为重点开发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作为长期跟踪市场。
    2、提高经济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而核电站建设成本持续上涨,新建核电的资金筹措和不断升高的平准化电价已成为核电发展的主要屏障。如英国HinkleyPointC核电项目,项目总成本已从2010年的195亿英镑(合240亿美元)攀升至215亿英镑(合265亿美元)-225亿英镑(合278亿美元),HinkleyPointC项目差价合约(CFD)价格在2012年被确定为92.50英镑/MWh(合114美元/MWh),而英国的风电价格在2019年9月20日仅为40英镑/MWh(合49美元/MWh)。如此大的电价差距,使得手握先进机型的核电站供应商,在合作谈判中往往因为买方筹资困难、成本太高、电价不能承受而遭挫折。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所说,“核电企业需加快适应进一步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的新要求,从技术改造更新、降低造价、提高安全运行能力等各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三代核电批量化、规模化建设,将推动其经济性持续提升。”
    3、创新核电项目投融资方式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核电出口所需资金体量看,中国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能够很好地支撑核电“走出去”需求,但目前中资银行提供的商业贷款成本普遍偏高,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个因素。未来可考虑通过设立海外投融资平台,发行海外债权或联合世界合作伙伴投资等方式,获取低成本资金。此外还可参考其他海外工程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海外核电工程投融资模式和渠道。

相关报告
  • 《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9%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26
    • 全球经济或将在2018年继续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经济前景将会变得更加乐观。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而言,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是其在2017年最经常做的事情之一。1月22日,IMF在其1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将全球经济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预期提高至3.9%,均比去年10月的预测水平高出0.2%。与此同时,IMF将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3%和0.4%至2.3%和2.2%。维持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预期增速4.9%和5.0%不变,但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去年10月的6.5%上调至6.6%。   通过浏览IMF本次经济增长预测报告,记者注意到,美国成为了其中耀眼的“明星”。相比去年10月作出的预测,IMF本次将美国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预估值分别大幅上调0.4%和0.6%至2.7%和2.5%,其中,美国税改政策实施成为了最重要的“助推器”。“预计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将刺激经济活动,短期影响主要来自公司所得税降低带来的投资增长。预计在2020年之前,税收政策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是积极的,到2020年累计影响达到1.2%。”IMF指出。   IMF的分析或将令美国总统特朗普喜笑颜开,毕竟他在推动税改法案通过时的主要论点,就是坚信税改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此外,IMF表示,美国的税改政策和相关财政刺激措施将对美国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带来积极的效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之路也并不会就此一帆风顺。在肯定税改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IMF强调,由于税改政策中的某些条款是临时性的,因此IMF预计,从2022年开始的之后几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美国经济增速预测喜人,并且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一举一动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IMF表示,迄今为止,长期债券收益率和美元对美国税收政策变化的反应似乎有限,目前市场预计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将比《世界经济展望》基线预测更为缓慢。不过,IMF举例称,若美国通货膨胀出现企稳迹象,这可能将引发金融市场调整,这是由于需求增长将对已经非常低的失业率造成下行压力。“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加上美联储提高政策利率速度快于基线预测,可能导致美国的期限溢价较大幅度地收缩,美元走强和股价下跌。全球金融状况趋紧将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导致拥有较高的债务再融资需求和未对冲美元负债的经济体有可能陷入金融困境。”IMF表示。   事实上,在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外,欧元区在2017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美国复苏势头。而在2018年,欧元区或将继续迎来辉煌。IMF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调高0.3%,分别达到2.2%和2.0%。与此同时,欧元区内许多经济体的增长率也得到了上调,特别是德国、意大利和荷兰,这反映了内需增长势头的增强及外部需求的上升。   另外,正陷于脱欧谈判的英国也值得特别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英国脱欧困局对其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并非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脱欧谈判确实仍是困扰英国经济前景的风险因素之一。IMF维持了去年10月对英国2018年经济增速1.5%的预期水平不变,并将2019年该国经济增速水平小幅降低0.1%至1.5%。作为七国集团(G7)成员之一,英国的表现超越了意大利和日本,但落后于其他成员国。   更重要的是,IMF提出了一项关键的风险因素——内向型政策。包括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脱欧谈判和之后的经济贸易协定协商以及北美自贸区协定重谈在内的重要长期商业协议正在进行之中。IMF认为,在这些谈判或其他类似安排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增加和监管调整都将给全球投资造成压力,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拖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潜在增长。“如不能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外失衡扩大都可能会导致采取内向型政策的压力增加。”IMF强调。   此外,尽管IMF维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预期不变,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前景差异依然存在。具体而言,新兴和发展中亚洲地区,中国与印度表现亮眼,相比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印度经济将出现回暖,今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4%,与去年10月预期持平。在新兴和发展中欧洲地区,预计2017年的增长率将为5.2%,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活动将继续强于去年10月时的预期水平,“主要带动因素是波兰,尤其是土耳其高于预期的增长。”IMF表示。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复苏将加强,2018年将增长1.9%,而2019年增长水平预期则提高0.2%至2.6%。IMF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墨西哥前景受益于美国需求增强而出现改善、巴西经济复苏进一步得到巩固、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融资条件更为有利。
  • 《加快提升三代核电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9
    • 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一期两个核电项目,为核电发展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动力。围绕“华龙一号”新项目核准的意义、我国核电发展主要成绩、当前核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核电发展目标及建议等话题,本文展开了调研。 “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综合多位业内人士观点,此次核准这两个项目具有多方面意义。 其一,说明“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目前国内6台、国外2台“华龙一号”机组正在顺利建设中,还有2台核电机组已核准待建,“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预计今年年底并网发电,现在又核准4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这说明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核能产业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二,拉动内需,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粗略计算,一个2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核电项目投资大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收入近100亿元人民币。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一期两个项目4台机组,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带动大量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实现“六稳”的重要举措。 其三,利于推动我国“华龙一号”走向国际市场。两个核电项目采用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到85%以上,并在首堆基础上进行了设计优化和工程验证,设计和建设经验得到反馈,这将巩固和提高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比较优势,更加有效推动我国“华龙一号”走向国际市场。 已形成每年8~10台套主设备国产化制造产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已达47台,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8个省18个核电厂中,总装机容量达到487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在建14台,总装机容量155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已核准待开工核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241万千瓦。今年9月份,海南、浙江两核电项目4台机组核准,田湾核电站5号机组建成投运。2019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4.88%,低于世界10%的平均占比水平。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秦山、大亚湾等13个核电基地,自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发电以来,47台机组累计运行383堆年,没有发生2级以上核事故,核电安全总体水平位居国际先进行列。具备了核电自主创新和自主设计能力,实现了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实现了与世界同行并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技术“华龙一号”及国家重大专项“国和一号”;形成了每年8~10台套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制造产能;具有同时建造30多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建立了较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核燃料生产与供应能力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已完成初可研阶段的核电厂址总规划容量约4亿千瓦左右。总体看,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核电经济性面临更高要求 9月22日,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意味着我国未来能源发展必须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核电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这主要基于核电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环保方面,核电不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不排放二氧化碳,放射性气体液体均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水平以下,具有可再生能源的清洁低碳属性。二是核电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特点,适于承担电网的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三是天然铀能量密度大,易于储存,具有准国内资源属性,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四是核能还可在清洁供暖、海洋开发、空间探索、海岛及特殊偏远地区供电、海水淡化及工业供汽等诸多综合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我国核能产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法规标准有待完善、产业发展不稳定、公众沟通有待加强等问题。 需特别强调的是,核电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正持续降低,而近10年来,由于产业升级、安全性要求提高等诸多因素,我国新建三代核电机组的发电成本却升高了。另一方面,核电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量占比正在提高,交易电价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核电机组参与调峰,存在导致机组运行可靠性降低的风险,还会造成核燃料的浪费,增加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处理量。2019年,全国核电累计上网电量3263.24亿千瓦时,其中市场交易电量1076亿千瓦时,上网电量市场化比例约33%,较2018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这对核电经济性提出更高要求。 正积极推动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出海 近年来,我国核电“走出去”东风劲吹,目前取得诸多积极进展,但除出口到巴基斯坦的6个核电机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口核电机组到其他国家。 接下来,我国将积极推动自主核电技术出海。中核集团稳步推进巴基斯坦C-5项目、阿根廷压水堆核电项目、约旦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中国广核集团稳步推进“华龙一号”海外认证: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GDA)认证工作第三阶段进展顺利,即将开展第四阶段工作;欧洲用户要求认证(EUR)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多国技术认证(MDEP)启动相关工作。国家电投集团与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第三方核电市场开发、研发设计及工程建设领域务实合作。华能集团以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为依托,向泰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展示技术特点和优势。此外,我国核电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孟加拉国、斯洛文尼亚、泰国等国的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技术推介、人员培训等领域交流持续扩大。 “十四五”推动三代核电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2020年2月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呈报了《关于统筹推进新时代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的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核电发展总体目标是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取得重要进展。 核电装机目标和经济性指标上,到202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比目前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6%,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在建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批量化建设的三代核电每千瓦建成价15000元左右,核电上网标杆电价在0.40元/千瓦时左右,具有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 先进核能科技创新上,20万千瓦高温堆、60万千瓦快堆示范工程相继建成并实现满功率运行,开展商业化推广工程深度优化设计工作;掌握小型模块化核能供热堆、海上浮动堆等关键技术和工程化设计技术,建设相关示范工程。 核电装备制造上,攻克核电领域“卡脖子”技术,全面实现核电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核电成套装备供应具有全球竞争力。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上,原子能法、核损害赔偿法、核电管理条例、乏燃料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发布,基本形成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标准体系。 为此,报告建议:一是推进先进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稳定建设节奏,优化布局,加强厂址开发与保护,开展核能多用途推广应用。二是促进核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发展。三是建立稳定的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四是优化核燃料加工产业布局、完善产业政策。五是推进核燃料循环后段产业体系建设与能力布局。六是加强核安全保障、管理与监管。七是完善核能法律法规体系,为核电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发展环境。大力提升核电经济性。 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廷克看来,从核电企业自身来讲,唯有增强市场主体意识,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升核电项目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政策层面,要充分考虑核电机组不宜频繁、深度、长期参与负荷调节的特点,让核电适度有序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保障核电带基荷满发,7000小时以上的电量可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执行市场化电价。同时,结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核电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