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近40年发展概况(1978-2018)》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9-11-22
  • 正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作为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支撑机构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情报中心"),40年来在软件、硬件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进行学科建设、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可谓突飞猛进,实现了多项领先,跃人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图书情报机构的行列。这里概要“记忆”情报中心在40年中奋发图强,立创一流的部分业绩。

相关报告
  • 《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2018年12月11日,《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期刊分区表”从量化角度提供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数据。该数据可为判断学术期刊质量、提供学术评价的宏观数据支撑提供参考。《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的计算方法与2017年相同。JCR表中6种刊物由于是2017新创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没有收录。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牵头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高峰论坛》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郭林林
    • 发布时间:2022-10-14
    •   2022年8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合肥开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牵头实施的“开放科学与科学数据共享下的我国科技期刊新格局、新业态”高峰论坛,从科学数据共享、开放科学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和格局,以及在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探索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智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科学数据总中心主任周园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工程师、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赵文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新为本次论坛作专家报告。   现场多位专家表示,科学研究需要一种开放的模式,包括开放数据、科学出版物的开放存取。目前数据已经成为科技界和出版界的“一等公民”,成为学术期刊的基本要求。开放数据的承载服务平台在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面对开放科学给科技期刊带来的挑战,很多科技期刊积极适应变化,支持开放科学,努力推出新举措、新方案和新模式,服务于开放科研团体。大数据技术与出版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加速出版行业产业升级,催生出版新格局,引领出版新生态。未来,政策环境、科研评价体系、数据共享文化与服务支撑平台将多方协同,共同赋能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数据开放共享文化氛围,进而保护我国数据主权,提升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