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11月9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92号建议的答复。针对这份《关于加快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的建议》,答复文件明确,科技部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凝练等工作,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升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为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目前,财政部正联合科技部等部门,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在积极性高、经济条件和政策基础好、具备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的地区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部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十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三纵三横”(三纵: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研发布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作为“三纵”之一得到重点研发部署,并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持续进行科技攻关。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两个重点专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持续得到重点部署。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在车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启动项目13项,重点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及商用车应用领域,对面向产业化的和未来前瞻性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发部署,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项目主要由整车企业牵头,将极大带动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已启动项目17项,重点在高效电解水制氢、先进制氢技术,高压储运氢、固态储运氢、加氢站及安全评价技术,燃料电池发电、长寿命电堆及关键组件、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技术,膜电极、空压机、循环泵、氢气纯化、催化剂技术加强研发部署。

      答复文件指出,经过4个五年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燃料电池从电堆、系统到关键部件技术研发均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形成了涵盖制氢、储氢、氢安全及燃料电池及整车应用等技术的产学研用研发体系,培育了一批从事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以分布式能源领域、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城市客运、物流等商用车型为先导开展了规模化示范运行,并以资本为纽带,带动广东、江苏、湖北等多地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开展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科技部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考核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燃料电池轿车作为马拉松先导车和燃料电池客车作为运动员收容车开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拉开序幕。到2020年,在北京、上海、郑州、佛山、盐城等地开展累计百辆级的燃料电池客车、轿车、物流车商业化示范运行工作。

相关报告
  • 《科技部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2
    • “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国内)电堆的水平还算不上世界一流。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气瓶、空气压缩机等还比较落后,需要进口;加氢基础设施现在还是不足,对燃料电池示范和验证有制约。”在第一届中国?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续超前着重指出了当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主要短板所在。   要·点·速·览   加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创新的引领,科技部下一步工作重点:   ★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   ★继续开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工程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创新组织方式   ★扩大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范围,探索以氢能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的供应体系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保有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全世界新能源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氢能作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成为全球能源和交通领域发力的热点。目前国内已经将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未来能源技术的战略选择。续超前认为,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了一批从事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制氢、储氢、氢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体系,并在分布式能源、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燃料电池汽车、轨道交通辅助电源以及商业化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既要补短板,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坚持。”续超前表示,未来科技部将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前沿的技术问题,凝聚科技资源,着力加大基础前瞻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加强氢能和可再生能源创新的引领。   据他介绍,科技部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科技部将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委等部门加强沟通,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协同合作,消除障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引导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是继续开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续超前透露,科技部牵头的“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正处于专家组研究阶段,其中氢能部分将聚焦膜电极、双极板、高压储氢瓶、增压机、制氢、储氢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意在补短板、强能力,尽快取得技术突破,提高自主研发和配套能力。   三是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工程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创新组织方式。续超前指出,应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与整车工程化水平,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率、不同使用环境形成系列化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能力。   四是要扩大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范围,探索以氢能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的供应体系。   “氢能是很重要的调节技术,也是一种储能技术,对各种能源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据续超前介绍,目前科技部已经部署了智能电网,主要用于实现多能互补。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已经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市场培育提供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支持,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以丰田、现代为代表的国际汽车企业纷纷推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们国家氢能燃料电池行业也处于优胜劣汰快速发展的时期。”续超前希望,龙头企业能发挥好对当前零零散散还不够集中的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的快速成长起来,“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科技部将一如既往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过程,引导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所以这次论坛也欢迎各部门、各地方和各位专家献计献策,为实施我国能源强国和汽车强国的战略共同努力。
  • 《工信部:大力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25
    • 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方向。 黄利斌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和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黄利斌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要。 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示范运行,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大力推进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最近,国家对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比较关注,动作频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带队赴广东省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4月8-9日,调研组实地了解了国鸿氢能、佛山飞驰、爱德曼氢能装备、重塑科技等企业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以及云浮、佛山等市加氢站建设运营情况。4月10日,辛国斌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上海、广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广东省佛山市、云浮市政府,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潍柴动力、上海重塑等企业代表对《规划》的意见建议。 辛国斌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广东佛山、云浮两地政府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相关企业积极创新、持续投入,初步形成了包含氢燃料电池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体系,并在公交、物流等领域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发展成绩值得肯定。 辛国斌表示,在氢燃料电池产业方面,下一步还要继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不断降本增效、完善标准体系,打通氢能供应关键环节,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整车成本较高,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 实际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体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及相关的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优化完善,某种程度上比电动汽车的推广难度可能还要大。 2019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降低国补,取消地补,加快市场化进程,过渡期三个月。但由于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市场化条件,政策扶持重点转向燃料电池汽车。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将根据不同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单独出台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