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推动清洁能源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9
  • 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近年来,海湾国家不断探索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以降低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据卡塔尔《海湾时报》报道,由10个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共同发起成立的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日前宣布,为支持能源转型,将在未来两年内向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绿色能源项目拨款10亿美元。该公司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引入绿色和可持续债券,促进能源行业采用可持续商业模式,鼓励行业参与者践行能源多样化和可持续理念。这一举措反映出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努力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清洁能源发展的愿景。

    内外驱动能源转型

    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等6国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主要成员国。这些国家盛产石油,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石油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关数据显示,在海湾国家,石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80%,占总出口的20%—90%。2019年,石油产品约占沙特全部出口的77%。阿联酋GDP的30%与油气产量直接相关。阿曼化石能源产值占其GDP的35%、总出口商品的60%以及财政总收入的70%。科威特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石油天然气产值约占其GDP的45%。卡塔尔80%以上的政府收入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有着“海湾珍珠”美誉的巴林,石油产值也占其GDP的20%左右。

    近年来,海湾国家不断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希望在经济上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称,随着未来石油市场供需结构变化,如果不进行持续的能源重组和经济结构改革,海湾国家的石油财富到2034年将可能耗尽,“未来10多年是海湾国家实现转型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呼声日益高涨,海湾国家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今年10月以来,海湾国家相继公布本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沙特宣布将投资约1800亿美元,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阿联酋宣布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巴林表示将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标;卡塔尔则称到2030年本国将实现碳减排25%的目标。

    埃及科技大学教授哈菲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自身发展需求和外部推动下,海湾国家正努力以创新方式实现经济多元化,其中包括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升级,以达到重塑能源结构、优化整体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调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全球碳排放具有积极意义。”

    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

    近年来,海湾国家陆续出台发展清洁能源的计划和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效。国际能源署去年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清洁能源在海湾国家的加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可减少约1.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阿联酋政府发布的《2050年能源战略计划》提出,到2050年,阿联酋低碳能源在总体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50%以上,其电力领域的碳足迹将减少70%以上。同时,把企业和个人的能源消费效率提升40%以上。阿政府表示,过去15年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投资力度,到2050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至少投资6000亿迪拉姆(1美元约合3.67迪拉姆)。目前阿联酋已建设和运营了两大太阳能发电厂,还将启动第三座更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其中,“马克图姆太阳能园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光伏发电规模达5000兆瓦。

    沙特政府在“2030愿景”中表示,将努力实现沙特经济多元化、扩大竞争力。沙特能源大臣日前表示,计划到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3800亿里亚尔(1美元约合3.75里亚尔)。今年4月,沙特还宣布将建设一座15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这将是该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发电。

    根据“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可持续发展目标,卡塔尔水电总公司今年宣布,将继续加强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今年8月,在梅赛米尔城,该公司安装了卡塔尔第一个“储能和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站”,通过分布在270米范围内的216块光伏电池板向汽车提供太阳能发电。目前,卡塔尔全国已安装19个充电站。水电总公司还与卡塔尔交通通信部、卡塔尔基金会等机构合作,计划再完成8个新车站的安装和运营工作,并将完成对全国100个充电站安装和运营的招标。

    今年初,阿曼正式启动25兆瓦的卡布斯太阳能发电厂项目。该项目位于阿曼北部苏哈尔港自由区内,占地约50公顷。卡布斯太阳能发电厂的运营,每年预计可减少2.5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巴林政府提出计划到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255兆瓦。今年1月,巴林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一个3兆瓦的招标,项目包括多个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设施,分布在8个地点,包括66个政府建筑。此外,巴林国际投资园区的一个25兆瓦的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氢能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报告,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燃烧热值高、循环利用率高等特点。近年来,一些海湾国家也加快发展氢能,将其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

    阿联酋今年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宣布,每年将生产30万吨氢,并于8月初向日本出口了第一批蓝氢。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则新近完成了耗资160亿美元的加氢裂化装置工作,该装置每年可生产约45.4万吨清洁燃料。

    沙特日前制定了一个价值70亿美元的绿氢项目,预计于2025年建成,建成后绿氢日产能为650吨,绿氨年产能120万吨,这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氢项目之一。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首席执行官纳赛尔表示,该公司的氢能增长和出口潜力巨大,希望占据更大的氢能源市场份额。

    今年8月,阿曼成立“国家氢能联盟”,由13家公共和私营部门机构组成,包括政府部门、石油和天然气运营商、科研单位以及港口等机构。该项目也是阿曼“2040愿景”经济转型计划中能源多元化目标的一部分。

    沙特《经济报》的文章分析称,海湾国家的这些新能源计划如落实到位,将减少海湾国家整体的碳排放,有助于其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阿联酋海湾经济事务专家穆阿苏米分析指出,海湾国家具备发展氢能得天独厚的优势。普华永道全球能源负责人凡·霍夫强调说,未来10年对于氢项目的开发,包括大规模生产、进口、分销和使用氢能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在未来几年成功把握这一点,将能为2030年以后氢供应呈指数级增长铺平道路”。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2574.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能源局: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能源建设重视清洁能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7-12-22
    • 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能源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 提出,到 2020 年,四川、云南、西藏、青海风电装机累计并网容量分别达到 500 、 1200 、 20 、 200 万千瓦。 《方案》要求光伏扶贫规模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安排:在下达“十三五”光伏扶贫规模计划时,对《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附表中的深度贫困县予以重点支持。优先支持“三区三州”因地制宜、按照相关政策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项目补贴发放及电网接入,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光伏扶贫项目电网接入,督促电网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加快并网进度。特别对于通渭县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支持通渭风电项目、清洁供暖试点项目、光伏扶贫项目、生物质秸秆及垃圾气化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建设以及其它重要事项,结合风电开发预警管理调整、清洁取暖试点推进等工作,予以积极支持和指导。
  • 《吉林油田上半年新能源建设蹄疾步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9
    • 完成规划评估,争取指标落地,推动施工建设,强化过程管控……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新能源建设蹄疾步稳,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为绿色低碳新型油田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年初以来,吉林油田锚定“三分天下”战略布局,围绕本质扭亏中心目标,按照“三年一盘棋”总体部署,以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对内清洁替代,不断拓展对外供能,加快构建“油气热电氢”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争做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的主导者、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   紧跟形势,优化顶层设计 贯彻国家“双碳”战略,深入落实集团“三步走”部署,积极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及2024-2026年滚动计划编制。总结成绩认识,重新评估发展形势和技术可行性,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使其更具适应性、操作性及落地性。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各单位区域特点和主导技术攻关应用情况,为各油气生产单位量身打造低碳生产新模式,并同步试验,融合推进,尽快分批次实现化石燃料清零。 主动出击,争取指标落地 在风光发电方面,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与省能源局、松原市、白城市、吉林石化等政府和企业对接,推进落实发电指标,谋划通过建设“松原300万+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基地”和“白城500万+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基地”,利用企地协作、上下游合作和产业延伸等办法,推进解决消纳和上网难题。在地热供暖方面,积极做好外部供暖市场储备,与松原经济开发区、镇赉县签订地热供暖协议,现已超额、超前完成了100万平方米年度目标。   强化组织,推动项目建设 按照年初整体方案部署,累计推进绿电项目8个,清洁替代项目21个。其中,在绿电项目方面,15万千瓦自消纳项目建成并网发电;55万千瓦风电项目完成了初设批复、风机招标等工作;130万千瓦吉化乙烯配套绿电项目现已完成可研编制,正按与吉化乙烯项目同步建成发电目标,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在清洁替代项目方面,19个自建项目全部完成备案,下达投资12个,全部启动建设,2项余热利用项目已建成试运行。 精益管理,促进达产达效 像管理油气产量一样管理发电项目达产,精细量化发电量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项目辖区单位和岗位,按月实施发电量考核兑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底。上半年,15万千瓦自消纳风光发电项目累计发电1.3亿度,超计划35万度,实现替代创效5000余万元。同时,强化节能管理,加大清洁替代力度,自用原油天然气压降效果明显。上半年,自用原油较计划下降了56吨,自用天然气降低了411万立方米。   示范先行,推进深度融合 按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加块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积极组织方案编制、探索零碳示范先行、加快推进融合发展项目落地。其中,利用新立Ⅲ区块位于查干湖旅游区的独特优势,综合平台集约化建产模式,布局实施了零碳示范区工程:通过建设井场光伏、小型风机、储能等清洁电力措施替代网电,实施井筒取热、光热、储热等清洁热力措施替代化石燃料消耗,再结合二氧化碳注入,实现整个区块零碳生产。目前,各个项目已陆续投产,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规模清洁替代和油气生产系统化石燃料消耗逐渐清零提供了保障。 创收创效,实现协同发展 统筹推进,碳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深挖碳资产开发创效潜力,15万千瓦自销纳项目所成功开发的碳资产一期已成功交割了千万元;余热项目“打包”开发碳资产,现已成功完成预注册,预计收益超千万元。同时,吉化至吉林油田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有序推进,“吉林碳网”骨架结构规划建成后,将初步形成东碳西用、南北贯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