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主导暗物质实验自旋相关研究取得世界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高校动态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7-02-24
  • 一百多年来,交大人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累累硕果,谱写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第一”。这是人才培养的智慧、科学研究的智慧、服务社会的智慧、为国争光的智慧。新闻网特推出“交大智慧”专栏,聚焦交大人的智慧之光,展现交大人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由上海交大主导的PandaX-II液氙暗物质探测实验最近公布了暗物质和核子自旋相关作用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结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作为编辑推荐于近日发表。 大量天文和宇宙观测证据表明,构成宇宙质量的27%是一种全新未知的物质,被统称为暗物质。主流理论认为,暗物质很有可能是由一类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相关报告
  • 《上海交大2项成果入选《科技导报》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图》

    • 来源专题:高校动态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7-02-24
    • 日前,由《科技导报》编辑部从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中国科技成果中,按科学、技术、工程3个类别,遴选、推荐候选条目,经《科技导报》编委、审稿人等专家通信评选,推选出2016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进展30项。在2016年度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中,上海交通大学2项成果入选,分别是实验证实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PandaX-II实验对暗物质粒子特性给出迄今最强的限制。 同时入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的还有:精子RNA可做为记忆载体将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构建出世界上首个非人类灵长类自闭症模型;提出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首次在原子尺度...
  • 《哀悼!著名核医学家、上海交大医学院一重量级教授逝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4-20
    • 4月18日晚,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布一则讣告:我国著名核医学家,中国临床核医学创始人之一,上海第二医学院放射医学专业创建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奠基人朱承模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7日19时46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0岁。 朱承谟,是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1930年3月,他生于江苏江阴。1954年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1955年为国内首批副博士研究生。1960年参加创建放射医学专业,从事核医学。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主任、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卫生部核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卫生部和上海市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 朱承谟教授生前主要从事肿瘤放射免疫分析、核心脏病学和放射免疫显像等研究,在肿瘤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免疫显像、冠心病核医学显像、内分泌及脑疾病的SPECT显像、肿瘤PET显像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和成就。 早在70年代初期的放射免疫创始时期,朱承谟教授在国内首先创建甲胎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新方法,为我国肝癌普查、早期诊断和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初,他又在国内率先建立癌胚抗原放射免疫分析新方法,为结、直肠癌和肺癌等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1982年在国内承担“六五”攻关项目——核心脏病学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曾参与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显像在肾上腺疾病中应用的研究、核医学计算机应用、痴呆和帕金森病的核医学显像等项目,均为国内领先水平。他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13项,发表学术论文126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8部;并获“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终身成就奖”。 朱承谟教授生前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多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9名。其学生们在各自领域中均有所建树,成长为各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朱承谟教授曾获得上海瑞金医院第二届“纪辉娇”奖一等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柯达教学奖和“红烛奖”。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