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全方位解读》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2-09
  •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创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且正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在工业生产中,磨抛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真空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 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里洛·奇别克在其科幻剧本《罗萨姆万能机器人制造公司》(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首次使用了ROBOT这个名词,之后便成为机器人的代名词。 1938年3月,The Meccano Magazine报道了一款搬运机器人模型,这是最早的关于以工业应用为目标的机器人模型的报道。它由GriffithP.Taylor于1935年设计,可以通过一个电动机实现5...

相关报告
  • 《解读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11-21
    • 10月13日,欧盟贸易委员会批准美的集团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的收购要约,标志着库卡收购案的重大行政障碍被扫除。同日传出消息,上海电气为首的中资企业有意收购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旗下柯马机器人业务。 10月13日,欧盟贸易委员会批准美的集团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的收购要约,标志着库卡收购案的重大行政障碍被扫除。同日传出消息,上海电气为首的中资企业有意收购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旗下柯马(Com au)机器人业务。而意大利另一大机器人企业吉马蒂克(Gimatic)刚刚于今年6月被汉德资本收购。欧洲机器人企业成了中国企业最热门的收购目标。 中资企业为何对欧洲机器人企业情有独钟?这一方面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而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只能满足其中小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则因为欧洲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都具有雄厚的实力。世界十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有五个在欧洲。而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中,欧洲拥有两家,包括库卡和瑞典瑞士联合企业ABB。整体来看,欧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整体水平和日本水平相当,同处第一阵营,领先于美国和韩国。 众所周知,1959年美国发明家弗兰克·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有关机器人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也大多发生于美国。为何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反而后来居上?这和欧洲特殊的人口结构和法律环境,以及各国政府的鼓励都不无关系。 二战后,西欧在复兴工业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而西欧有关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立法又一直以严格著称,同时为了和美国大工业竞争,西欧一直有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这些因素一方面推动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促使欧洲各国在政策上鼓励新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德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在“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对机器人使用做出强制规定:部分有毒有害的危险工作岗位必须使用机器人,这种行政手段真正将机器人推向市场。1985年提出的“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的计划使机器人应用于德国的各个产业。2012年德国推出“工业4.0”计划,这个以构建“智能工厂”为核心的计划将致力于改进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有望将德国工业机器人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德国影响下,英法也推出了各自的国家机器人产业计划。 虽然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水平总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各国工业机器人装备水平差距极大,德国、意大利、瑞典和芬兰相对发达,而法国和英国则相对落后。德国每万名工人装备工业机器人323台,而英国仅有71台。其次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均衡。除德国外,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工业机器人集中于汽车制造和电气设备制造领域,这导致欧洲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优势发挥得并不够充分。 为了巩固欧洲在机器人产业的优势,欧盟于2014年启动“火花”计划,投入28亿欧元经费进行机器人研发。此计划的重点是推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增强工业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将机器人推广到更多的工业生产领域。欧盟选择机器人领域作为未来工业的突破点有多重考虑,首先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将会出现爆发性的成长,其次,工业机器人符合欧洲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不足的总体趋势,同时可以发挥欧洲劳动力教育培训水平高的优势,规避其成本高的劣势。最后,据欧盟相关部门测算,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不但不会造成新的失业,反而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有助于遏制欧洲工厂外迁的趋势,强化欧洲工业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推动“火花”计划采取的是专业协会和政府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欧洲机器人协会是计划的主体,能较好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声音,欧盟则扮演推动和监督的角色。另外,经费的投入也采取公私联合模式,欧盟投入其中四分之一,其余皆由协会企业投入,这确保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辅助,除了收购以“库卡”为代表的国际机器人领军企业,我们的政府和产业界能否吸取国外产业政策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出中国的“库卡”呢?.
  • 《探访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6-22
    • 中国有数百家机器人工厂,排名第二的厂家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而沈阳新松机器人年销售可达16亿元。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有什么技术优势?生产车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新松车间的某一块区域,几十条机械手臂在不停地挥舞,场面相当壮观,甚至有科幻电影的架势。 中国有数百家机器人工厂,在小而散的竞争格局中,排名第二的厂家,年销售额甚至还不到1亿元。只有沈阳新松机器人一家,鹤立鸡群,年销售收入16亿元。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有什么技术优势?生产车间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之声记者吕红桥近日来到这里,进行了探访。 大家好,我叫小松,是新松服务机器人家族中的一员,很高兴在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立大会现场与您见面…… 资料图 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在沈阳上演,主持发布会的是一台机器人。这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台服务机器人,虽然已经是老款,但客串主持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纰漏。 机器人主持人还算不上主角。进入工厂车间,一台头带屏幕的白色机器人就跟记者说话了。 机器人: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这是机器人大堂经理,主要用在银行,它可不是只能迎来送往,站着摆摆样子。新松机器人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说,人类大堂经理干的活儿,它基本都能干。 哈恩晶:可以介绍,刷小票,可以刷脸,因为它技术越来越先进了,可以识别,可以人机交互。你看它中间那里还可以搬点东西,带着客人到指定的窗口,就相当于大堂经理一样。它可以自动避让,你看人在那里,它就围着人走。 机器人大堂经理的一旁,几个端着托盘和矿泉水的机器人,在桌子中间来回穿梭。它们的身份是机器人服务员,也被称为送餐机器人。可其实,它们不光能点餐、送餐,有的还能完成调酒这样的技术活儿。在一些城市,机器人服务员已经“上岗”了。 哈恩晶:这个送餐的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你们也经常看到机器人餐厅什么的,所以它还是比较方便的。未来可能跟支付宝,还有其它端口结合,它可能就能结账了,客人吃晚饭用它就能买单了。 除此之外,新松还在开发用在医疗和养老康复等领域的新型服务机器人,当然,这些现在还对外保密。不过,目前公司最拿手的还是工业机器人。 在新松车间的某一块区域,几十条机械手臂在不停地挥舞,场面相当壮观,甚至有科幻电影的架势。其实,这是在做工业机器人的测试。这里有快速分拣机器人,一分钟可以搬运两百下,让人眼花缭乱;有并联机器人,两只机械手可以协调装配零件;有打磨机器人,精度超高,还不怕粉尘污染。 哈恩晶:比如说视觉、传感等很多新技术我们也都加上了。我们国产的机器人现在大量替代进口,包括美国通用 汽车 的总部现在用的很多机器人都是我们提供的。 车间的一角,记者见到一台机器人,有点像小了几号的篮球架。没想到,这竟然是国际上唯一投入使用的复合机器人。它的杀手锏是,无论车间环境多么复杂,都能搬着东西全方位行走,跟着流水线装配零件。哈恩晶说,连鼎鼎大名的德国 库卡 ,目前也造不出这样的机器人。 哈恩晶:复合机器人就是移动作业了,这个在国际上也是首创的。库卡也研究出了这项产品,但是它没有达到应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