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布《气候变化对北极海冰的影响》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23-10-18
  • 英国气象局、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与英国海洋气候变化影响伙伴关系发布了《气候变化对北极海冰的影响》(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rctic Sea Ice)报告。报告指出,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北极地区持续面临海水快速变暖和海冰减少的压力。卫星数据显示,1979-2022年,海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约7.9万平方公里。北极海冰观测数据中,超过50%损失可直接归因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报告预示未来:(1)北极很可能在2050年出现至少一次季节性无冰状态,降低北极温度可以有效改善。(2)北极地区快速变暖降低了低纬度地区温度梯度,影响了急流路线和欧洲西北部气候。(3)北极变暖冰川融化导致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影响了低纬度地区。这些淡水的流入改变了北大西洋亚极地海洋环流和海面温度,同时也会对大尺度环流和气候产生影响。(4)海冰覆盖率减少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未知影响。(熊萍 编译)

相关报告
  • 《NOAA发布《北极报告202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21-02-28
    • 2020年12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全球海洋监测与观测网发布2020年北极报告。这份报告中列出了环境变化持续改变和破坏北极地区多种途径,并对天气、气候、渔业、生态系统和土著社区产生了影响。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 ·基于自1900年以来的保持记录,北极地区的年平均陆地表面气温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之间达到第二高的水平,并在这一年内造成整个北极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影响。在过去10年中,有9年的空气温度比1981-2010年的平均值高出至少1摄氏度(1.8华氏度)。过去六年的北极温度都超过了以前的记录。 ·2020年春季,西伯利亚地区的极端高温导致欧亚大陆北极地区在过去54年内观测到的6月降雪量最低。 ·9月达到2020年北极最低的海冰程度,这是卫星记录中第二低水平。在过去10年中,随着北极冰层从更老、更厚、更坚固的冰团变得更年轻、更薄、更脆弱的冰团,海冰盖的总厚度也在减少。 ·MOSAiC探险是北冰洋中部Polarstern破冰船的一项为期一年的探险,其冰层漂移比预期的要快得多,而且比预期的要薄,海冰动力学使科学任务复杂化。 ·2020年俄罗斯北部萨哈共和国境内发生了特大山火,使得该地区的气温变暖和降雪减少。 ·在过去的30年,由于当地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磷虾和其他食物来源向北穿过白令海峡的运输增加,这是北冰洋长期变暖的信号。 (李桂菊  编译)
  • 《NOAA发布2020年度《北极报告》》

    • 来源专题:先导专项——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监测服务
    • 发布时间:2020-12-21
    • 2020年12月8日,NOAA连续第15年发布了《北极报告》(Arctic Report Card),《北极报告》作为经同行审议的环境观测年度报告,旨在分析北极经历的快速且剧烈的天气、气候、海洋与陆地环境变化。2020年的《北极报告》由来自15个国家的133名科学家编制,通过视频形式发布,记录了2020年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破坏作用,其中北极气温达到史上第二高值,夏季海冰面积降至史上第二低值。报告指出,海冰流失和极端野火构成了2020年北极变化的显著特点。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1 海洋方面 (1)西伯利亚东部海域和拉普捷夫海地区2020年春季的海冰流失异常提前,创下6月份拉普捷夫海海冰面积新低。2020年夏末的海冰面积出现了42年卫星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而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 (2)2020年8月海面平均温度比1982~2010年8月北冰洋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高出约1~3℃,而且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的异常升温与北冰洋海冰的提前流失同步。 (3)2020年7~8月,拉普捷夫海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别比这两个月份的平均水平高约7倍和约6倍。 (4)数千年来,露脊鲸作为沿海土著人口的主要资源,对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适应能力。 在过去的30年中,北极太平洋扇区的露脊鲸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这很可能源自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及其赖以生存的浮游动物向北迁移,这一现象释放出北冰洋长期变暖的信号。 (5)在气温、风暴强度、海冰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沿岸多年冻土的侵蚀速度有所加快,而这些地区则是大部分北极居民的居住地,且工业、商业、旅游和军事活动正在进一步扩大。 2 陆地方面 (1)过去5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春季的异常高温导致欧亚北极地区6月份积雪量创历史新低。 (2)2020年,俄罗斯北部萨哈共和国(Sakha Republic)的极端野火与北极地区极端高温、积雪流失量创新高同步。 (3)自2016年以来,绿色苔原趋势在不同大陆之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其中北美大陆急剧下降,但仍高于欧亚大陆的长期平均水平。 (4)2019年9月~2020年8月,格陵兰冰盖的冰块损失量高于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但仍大大低于2018/19年的最高纪录。 (4)以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冰块流失为主,格陵兰岛以外的冰川和冰盖仍呈现出大幅流失的趋势。 图片 3北极观测方面 (1)模型和观测手段之间的结合取得一定进展,从而提高了北极海冰预测在季节、年代际和世纪时间尺度上的水平和使用。 (2)北极观测网络(AON)系统和数据产品的扩充以及在数据处理方面取得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北极报告》的内容质量以及可获取性。 (3)“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计划”(MOSAiC)于2020年9月结束了历时1年的北极海冰探险活动,收集了对于进一步认识北极环境变化、建模及预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集。 (4)借助阿拉斯加乌特卡维克(Utqia?vik)附近新设立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巴罗观测台,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大气和陆地原位观测将得以延续。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参考》2020年第24期,薛明媚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