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适合于纳米材料的分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2-12
  • 原子力显微镜(AFM)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技术跨越许多部门,是一种提供一个准确的地图表面的地形和性质在原子水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的适用性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纳米技术领域,它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分析的主要技术。

    有许多技术被用来分析纳米材料,但那些可行的是那些可以提供纳米尺度的测量和显微技术,可行的技术是那些可以提供纳米分辨率的技术。由于原子力显微镜是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分析表面,所以它的原子分辨率对于分析纳米材料和体积较大的材料的表面(在纳米尺度上)都是非常有利的。在众多的分析技术中,原子力显微镜是最适合分析纳米材料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AFM是什么?

    AFM是一种特殊的表面成像方法,其操作与其他显微镜方法不同。有许多不同的AFM成像模式。有些模式只是成像材料表面原子的相对位置,而其他成像模式则提供材料表面的性质和表面形貌的信息。在确定性能的情况下,大多数成像模式将首先扫描地形,然后进行第二次扫描以确定性能。每一种扫描都产生一个表面的可视地图,它们可以叠加在一起,以突出不同的原子区域及其特定的属性(如导电区域和绝缘区域)。

    在操作原理方面,原子力显微镜使用由压电悬臂和原子尖组成的探针来扫描材料表面。当尖端扫描表面时,尖端和表面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将尖端拉向表面。在某些模式下,尖端接触表面,但在非接触模式下,尖端向表面移动而不接触表面(后者用于较软的材料,但由于大多数纳米材料是硬的,所以接触模式是最常见的)。

    在扫描过程中,激光被定向到悬臂臂的背面。因此,每当悬臂梁向表面移动时,激光束就会相对于原子的位置和偏转的程度发生偏转。这是记录在一个位置敏感光电二极管(PSPD)。在整个扫描过程中,每个原子都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每当悬臂发生偏转时,都会通过反馈回路将其复位到起始位置。

    AFM和纳米材料

    原子力显微镜非常适合于纳米材料的分析,因为它可以用于分析所有的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材料应用的许多方面。除了表面的形貌,许多不同的成像模式意味着可以确定纳米材料(或纳米尺度的表面)的各种特性,包括表面的机械、电气、介电、光学和热特性。在许多对大块材料的分析中,所获得的信息可能只对材料的表面是正确的,特别是当它是一个活动表面时,因为在整个材料中的性能可能不一样。但是纳米材料具有固有的厚度,这意味着表面所显示的特性(在许多情况下是活性表面)通常适用于整个纳米材料。在分析2D材料时,这一点变得更加确定,因为在这些场景中分析的材料本质上是单个活动表面(如果是单层2D材料)。

    除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外,原子力显微镜还可用于探测使用纳米材料的材料和器件的特性。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纳米电子设备和组件。AFM可以用来推断器件的性能和器件内活性材料的基本性能。其范围从映射任何压电和铁磁域,到局部介电特性,以及查看设备是否可能发生任何电流泄漏或电气故障。这只是几个例子,但是理解纳米电子和传统电子设备的纳米级特性对于理解该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原子力显微镜还可以与各种纳米制造方法一起用于操纵各种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帮助在纳米材料表面建立新的拓扑特征。这些方法可以采用AFM尖端本身对纳米材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AFM与电子束光刻和蘸笔光刻一起从纳米材料中物理地去除原子。除了改变表面的性质外,这些方法还可用于在纳米材料表面产生特定的图案。原子力显微镜也可以用来测量操作方法对纳米材料的影响。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11日

相关报告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石墨烯在纳米尺度上的功能特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3-27
    • AZO于2021年3月25日发布关于石墨烯的内容,文章指出在纳米电子或能量转换设备中使用石墨烯时,通常需要对材料进行修饰。这些修饰通常采取吸附或共价结合的形式,然而,原始石墨烯的局部表面不均匀性(例如褶皱)可能会影响其均匀性。 石墨烯的精确纳米级形貌表征至关重要,这必须与评估材料的功能特性相结合。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这项任务的理想选择,它结合了真实空间地形成像和功能表面特性的精确检测;例如,附着力,电势和模量。AFM促进了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整体表征方法。 当材料压缩为二维时,就会产生独特的特性,因此,石墨烯展现出一系列特殊的物理特性。这包括优异的载流子动力学、高机械强度和高导热性。 二维材料如石墨烯有许多潜在的未来应用——从光电子到柔性电子和电化学储能。二维材料的轻量和低维性也引起了奈米电子学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正在研究电子设备的不断缩小 石墨烯在电子设备中的工业应用需要使用大型晶圆尺度的石墨烯薄膜,这促使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改进单层生长程序上。催化铜(Cu)上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是本研究中探索最多的途径。 然而,在铜衬底上生长的石墨烯需要随后转移到绝缘衬底上,而这一过程可能会破坏单层,并引入污染物。因此,在绝缘衬底上直接生长是石墨烯未来应用发展的重要一步 本文概述了在爱思强CCS研发反应堆内,在LED级c平面蓝宝石上生长的晶圆级石墨烯的研究。 AFM的多功能性使得它特别适合于研究绝缘蓝宝石上cvd -grow石墨烯的形态和功能特性。因此,Park系统NX20原子力显微镜上的边带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被用于蓝宝石上石墨烯的表征。 石墨烯和蓝宝石表面之间的表面电位有明显的对比。研究人员还注意到石墨烯褶皱和台阶边缘表面电位的变化。 图1显示了地形和表面电位的三维叠加,清晰地显示了地形特征和KPFM表面电位的相关性。与蓝宝石梯田相比,这种覆盖层可以显著降低石墨烯褶皱和蓝宝石台阶周围的表面电位。表面电位分布也符合用Park的精确纳米力学模式解析的力学特征。 KPFM和纳米力学信号之间的这种相关性表明石墨烯的电子和机械性能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表明AFM作为一种全面表征技术的潜力,是2D材料的理想选择。
  • 《为什么纳米FTIR对材料分析有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2-12
    • 红外(IR)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是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成熟技术。但就像任何表征方法一样,新的进展不断出现;通常由不同的技术组合而成。一种以这种方式出现的方法是纳米级FTIR,它采用了FTIR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的原理。 随着我们开始从使用块状材料转向使用纳米和微米级材料,分析纳米级材料或物质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要使用这些材料,需要知道地形结构和性能,以确保正确的表征和效率。在这里,我们要看看如何和为什么纳米ftir开始用于分析材料在纳米尺度。 Nano-FTIR原则 AFM和s-SNOM的原理在纳米ftir的操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纳米ftir使用金属涂层的AFM尖端来扫描样品的表面,其中一束IR光从光源通过光束分离器和抛物面镜照射到尖端。s-SNOM和纳米ftir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是光束,而纳米ftir使用的是更宽的光束。由于金属涂层和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光照射到针尖上,导致光照射到针尖上。这种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强近场。 tip扫描和操作与传统的AFM和s-SNOM模式非常相似,因为tip扫描表面并与样品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给出了tip与之相互作用的每个原子的位置,以及它的一些属性或结构特征。nano-FTIR超过其他方法的区别在于,生成的近场相互作用直接与技巧与样品相互作用,这在分析影响光线的反向散射过程的后向散射光检测器,分析表面的原子。探测器以干涉测量的方式检测背向散射光,从而得到表面的近场干涉图。 然而,由于样品被放置在干涉仪的一个臂上(而不是像在FTIR中那样放在干涉仪的外部),近场信号被增强,在记录光的振幅和相位的同时去除背景噪声。这就产生了一个FTIR光谱,可以与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比较(但是比传统的FTIR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 使用纳米ftir的好处 用纳米级分辨率扫描表面的能力对任何对材料或物质进行表面分析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该仪器通过分析被测光的相位和振幅,对材料进行高光谱成像,从而获得纳米级的分辨率。这与FTIR不同,FTIR不分析被测光的相位信息。这使得在图像/扫描区域的每个像素都能产生光谱,因为原子尖用于分析表面,所以每个像素都有纳米级的分辨率,可以提供关于材料表面及其特性的大量信息。使用纳米ftir实现的平均空间分辨率在10到20纳米之间。 与FTIR和类似方法相比,纳米FTIR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使用宽频带红外光源,这使得它能够对非常少量的材料(包括单分子和单层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纳米ftir也可以用于广泛的材料。对于许多有机分子、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光谱可以简单地与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快速准确地识别这些材料。然而,对这些软材料的分析仅仅是可能的,因为不需要样品制备,而且技术本身是非破坏性的——不像其他技术,工作原理或样品制备方法可以破坏软样品。这种技术通常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提供补充数据,但不像它名字所暗示的,它可以提供的信息太赫兹(太赫兹)可见光谱范围,使它一个非常通用的分析technique-hence其更多地使用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和薄的材料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