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加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6
  • 8月19日,山西煤监局、山西省工信厅、山西省能源局组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标国家中心等单位专家,对潞安集团高河能源公司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汇报,进行了井上井下考察、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近年来,潞安集团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矿山,出台了智能化总体规划,基于一套数据标准、系统运营管理体系,构建一张全面感知融合网络,形成一个数据应用中心,开发一个业务智能管控平台,形成“精准定位系统+MOS大数据平台智能化采掘面”建设格局。高河能源应用5G技术,建设融合通信平台、云数据分中心、MOS智能管控平台,具备了在线监测、一键启停、顺序启停等功能。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安标国家中心副主任杨大明认为,高河能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应用集成MOS智能管控平台与UWB精确定位等新技术,不但实现了原煤产量增长、工效提高,而且把工人从危险岗位、复杂环境中解放出来,当班作业人数由24人减到12人,还有进一步减人空间。
    潞安集团总经理刘俊义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载体,以“重装备、高可靠性、用人少”为智能化矿井的主攻方向,加大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力度,加快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建成一批智能化高效示范矿井。

相关报告
  • 《全国矿山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八百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5
    • 过去,矿山工人身处地下几百米,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还伴有透水等危险;如今,一个按钮、一句指令,就能实现远程作业。诸多改变的背后,是我国智能矿山建设的快速进步。在14日举行的应急管理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介绍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最新进展。 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到813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65%。其中采煤面为477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43%;掘进面为336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109%。已有29种煤矿机器人在370余处矿井现场应用。 创新加快发力。国内首台全断面矩形智能掘进机研制成功;自主研发先进的10米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井下探放水智能操作系统相继应用;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车辆达到146台……一批智能矿山技术取得新进展。 政策支撑更足。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建设更多智能矿山。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等14省份也先后出台文件,对智能矿山建设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 标准日益完善。目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已推动制定智能化控制系统、生产辅助系统等92个相关标准,并指导成立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矿山行业组,组织编制《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等,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此外,监管也更加高效。“我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全国2611处正常生产建设的煤矿全部联网接入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煤矿安全风险监测感知数据‘一张网’全覆盖。”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法规科技司司长王端武说。 从实践看,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有效帮助提升了矿山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和保供能力。“今年1—2月,全国矿山事故下降46.8%。2021年,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和12.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创历史新低。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煤炭实现增产,同比增长5.7%。”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昕说。 今年4月1日,修改后的《煤矿安全规程》将正式实施。王端武介绍,这是煤矿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部门规章,增加了积极推广煤矿自动化、智能化开采的要求。“我们会继续积极支持智能矿山建设,坚持用科技手段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
  • 《全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达338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06
    • 记者从近日举办的全国煤炭交易会获悉:今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达9.1亿吨,比去年增长5000万吨。前7个月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率整体良好。   同时,煤矿智能化发展进一步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达338个。“2015年全国只有3个煤矿智能化工作面,2018年发展至80多个,2019年达到275个,今年年底预计达到377个以上,呈加速增长态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宋元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