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窒息、扼杀和杀戮—有害植物和动物的威胁》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8-08-17
  • 有害植物和动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窒息、扼杀、形变、感染、杀戮)破坏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从而严重威胁我们的本土和生产性的植物和动物的健康。

    惠灵顿大区委员会提出的区域有害生物管理计划现已公开征询公众意见,主要侧重于保护和增强该地区环境的健康和活力。它描绘了我们作为一个社区如何通过消灭,抑制或控制危害我们环境的有害植物和动物,共同创造可持续的 生物安全区域。 “为了让我们的本土植物和动物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采取最新的害虫管理方法,并且与他人合作,预测和应对有害植物和动物带来的挑战,”惠灵顿大区的生物多样性总经理Wayne O’Donnell说。

    拟议的计划概述了在惠灵顿大区有效管理和根除特定生物的框架。“计划将通过协调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植物和动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活动将把它们排除在该地区之外,减少它们的数量或者在特定地点控制和监测它们,”O’Donnell先生说。拟议的计划将更新10年前的方案,并确保其符合政府的有害生物管理国家政策方针。一旦达成协议,它将继续有效20年。拟议的计划属于生物安全框架,由一系列补充政策和计划支持,包括惠灵顿大区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关键的本土生态系统计划和惠灵顿市议会的“我们的自然资本 - 惠灵顿的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2015”。

    “生物的多样性很重要,它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但它不是赠与的。恢复和维持我们的自然资本是需要资源,努力和承诺的。拟议的计划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了一起。”

相关报告
  • 《外来物种对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威胁最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6-20
    • 世界不同地区已建立的外来物种分布库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全球受外来物种影响最大的热点地区。 来自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iDiv)和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这些潜在的热点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外来物种均在岛屿和沿海地区被找到。该研究已于2017年6月12日发表在著名的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 人类应该为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入侵现象承担主要责任,这些入侵地区之前从未有人居住过。已建立的外来物种库数量随地域而异。以杜伦大学Wayne Dawson博士为首的25人国际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动植物组数据库(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蜘蛛、蚂蚁和维管植物),发现了异于原栖息地的186个岛屿和423个大陆新物种新分布区域,并明确了已知外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是:在岛屿和大陆沿海地区发现的外来物种最多。夏威夷岛被发现拥有最多的外来物种,其次是新西兰的北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研究人员还对任一区域外来物种数量负荷的指标进行分析。Dawson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岛屿和大陆沿海地区包含了更多的外来物种,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重要的入口点,例如港口。总体来说,更富裕的地区以及人口密度更大的地区,外来物种相对更多”,这些因素增加了人类带入新物种的可能。岛屿和沿海地区似乎尤为脆弱,因为它们在全球海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外来物种的出现带来了严重后果,特别是本土物种被驱逐和自然栖息地被改变。对于岛屿来说,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许多本土物种往往只存在于岛上,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外来入侵者的威胁。“像新西兰和夏威夷这样的岛屿,通常在地理上是孤立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具有独特的植物群,根本没有能力容纳更多样化的物种”,iDiv的生态学家Marten Winter解释道:旨在减少外来物种传播的各种法律和条约已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这源于欧盟对入侵物种的监管,是欧洲的跨境合作,这十分重要且必要。”新西兰已经通过了一项有关禁止外来物种引入的立法,在一些较小的岛屿上,像老鼠或其他外来捕食者已被成功消灭。 (刘思青 编译)
  • 《动植物的保护状况》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0-07-27
    • 如何评估物种?新西兰科学界的专家小组通过以下评估确定物种的保护状况:(1)目前的种群规模是多少?可以是繁殖成年的数量或栖息地的面积;(2)在接下来的三代或十年内,估计种群数量增长或下降了多少?(3)如果种群数量稳定,过去是否有所下降?(4)种群数量是人为影响的结果吗? 濒危和受威胁之间的区别?对许多人来说,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物种只是描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即处于危险中的动植物。在新西兰威胁分类系统中,这些术语意味着两件事:(1)受威胁物种是用来描述一系列风险类别的总称;(2)濒危物种是一种特定的风险类别。 受到威胁?受威胁物种具有最大的灭绝风险。(1)全国危急:受到最严重威胁的物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2)全国濒危:短期内面临灭绝的高风险;(3)全国易受伤害:在中期面临灭绝的风险。 有一定风险?处于危险中的物种并未被视为受威胁物种,但是如果物种数量持续下降或出现新的威胁,它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威胁物种。(1)下降:种群数量在下降,但仍然很普遍;(2)恢复:种群数量少,但在先前下降之后有所增加;(3)残遗:种群数量减少后稳定下来;(4)天生不常见:天生种群数量很少,因此容易受到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