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电国》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02-26
  • 据华尔街日报2月22日报道,IEA署长比罗尔表示,中国让天空重新变蓝的计划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IEA指出,未来20年,中国核能发电量料增加两倍多,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电国。

    比罗尔在周三出席伦敦国际石油周会议时表示,美国和欧洲核电投资不足,而中国正在发力。

    他表示,中国正在强势回归,目前全球在建的核电站大约有60座,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国;中国核电站数量不断增加,很快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他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核电领导者,但目前有两个趋势可能将美国拉下来:一是核电装机容量几乎没有增加,二是现有核电站的使用寿命没有延长。他说,欧洲情况也是如此,欧洲主要核电国家法国的核发电量最近几年大幅下滑。

    Birol说,如果持续下去,美国的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将从20%降至7%。

    他表示,这对能源行业影响巨大,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也是一样;中国边干边学,降低了成本,目前已准备输出技术,而且比其他国家的成本效益高得多;中国已经对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的现有核电出口商构成挑战。

    比罗尔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能国家。

    中国大力发展核电的背景是经济转型,即从大力发展制造业以消除贫困人口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更注重发展清洁能源的经济模式。

    IEA网站数据显示,到2040年,核电在中国总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将达到4%,高于2016年为2%。2040年,所有类型的总电力供应将达到3,188千兆瓦,较2016年的1,625千兆瓦提高一倍。这意味着核电装机容量将较2016年的32.5千兆瓦增长两倍多,至127.52千兆瓦。

    比罗尔还提出,中国让天空再次变蓝的计划是未来几十年重塑能源市场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

    他举例说,仅仅五个月前,中国政府决定限制煤炭使用并转用液化天然气(LNG),结果中国LNG进口量上升逾50%,亚太地区LNG价格从6美元暴涨至12美元。

    他指出,中国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的能源新政意味着全球能源市场迈入新阶段。

    比罗尔提出的其他三大因素分别是美国油气生产、太阳能发电和经济电气化趋势。

相关报告
  • 《油市的大新闻! IEA: 超美! 中国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原油买家》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7
    •        国际能源署 (IEA) 官员今天称、由于需求增长、中国有望最早于今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据中国海关数据, 中国2016年日均进口原油764万桶;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 (EIA) 数据, 美国日均进口788万桶 IEA 能源市场和安全主管圭定今天在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国际能源周 (萧) 启动前的活动时接受采访所作出的上述言论。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 但我们还是看到汽油需求在快速增长, 因为中国消费者购买的汽车数量在增加, 而且石油也是部分工业活动所必须的原料" 定指出, 美国产量将加速增长, 到2017年底美国致密油日产量将比2016年增加50万桶。到2022由, 所有亚洲国家都将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即使中东所有原油全都出口亚洲, 亚洲到2022由, 仍将短缺100万桶/天。 虽然中东仍将是亚洲最大的原油来源, 但亚洲将寻找从其他地方, 如美国、中亚和非洲进口更多原油, 为满足亚洲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们势必将看到出口渠道更加多元化。
  • 《IEA:三大转变将深刻影响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9
    • 6月26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天然气市场2018》报告 指出,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五年(2018-2023年),中国将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工业部门将取代电力行业成为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美国将引领全球天然气供应和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增长,上述三大变化将重塑全球的天然气市场。受到上述三大转变的影响,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快速增长,年均增幅将达到1.6%。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五年的变化趋势,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及其他新兴亚洲市场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 2017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3%,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主要是中国需求增长强劲所致。受到国内工业需求旺盛和煤改气政策推动,2017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15%,占全球天然气需求净增量的近三分之一,而这直接导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空前激增,使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预测期(2018-2023年)内,全球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6%,而全球天然气市场预计在2022年超过4万亿立方米。到2023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亚洲市场将占到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的一半以上。受到“十三五”规划支持(规划将天然气定义为清洁能源),中国到2019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引领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预测期内,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占全球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进口量占比将从39%上升到45%。到202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1710亿立方米,主要由液化天然气供应。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工业部门(包括化肥和石化)和电力部门的天然气消费将增长,而发展国内市场和基础设施也需要进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 图1 2017-2023年全球各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以中东和北美为首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的消费量也将经历持续增长。预测期内,中东地区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发电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得益于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美国鼓励化工行业和其他工业部门进一步增加天然气使用量。埃及天然气供应及消费需求的反弹是非洲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拉美市场正在积极开展改革以发展国内天然气生产线。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欧亚大陆天然气消费略有下降。预计欧洲、日本和韩国等成熟净进口市场的天然气需求将停滞不前。 价格竞争力和市场改革对维持新兴市场天然气需求增长至关重要。与传统买家相比,新兴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天然气价格竞争力是维持该地区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中期内,亚洲新兴市场(预计占全球消费量增量一半),仍主要使用石油价格指数机制来确定天然气价格。如果进口国希望从更具竞争力的批发市场(包括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机制)获益,则应进行适当的市场改革,进一步开放其国内天然气市场。 2、工业部门将取代电力部门引领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 由于电力部门发电燃料资源日渐多元化,天然气在电力部门的增长将趋缓。过去十年,得益于充足的天然气供应、新兴市场从石油到天然气的燃料转换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核能发电减少,电力部门天然气需求增量占到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一半。在预测期内,受益于价格低廉,北美和中东用于发电的天然气需求继续增长。但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电力需求增长放缓、可再生能源电力快速增长,以及来自煤炭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亚洲),电力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受到抑制。相反,预测期内工业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强劲,预计工业部门将占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40%,从而取代电力部门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图2 2017-2023年全球各部门天然气消费增长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 3、美国将引领全球天然气供应和出口增长 美国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考虑到展望期内与天然气相关的致密油产量将大幅提升,美国将占全球天然气供应量增量的最大份额。在经历2016年产量短暂下降后,2017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得到恢复,其中页岩气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来自阿巴拉契亚盆地(干气)和二叠纪盆地(主要伴生气)的页岩气是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预测期内,美国天然气产量将从2017年的7600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9200亿立方米,其增量将占全球增量的近45%,其中三分之二通过管道运输出口到墨西哥或以液化天然气出口全球。 除美国以外,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是天然气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俄罗斯正积极寻找全新的出口基础设施,如通过管道或者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以实现出口渠道的多元化。相比之下,随着北海产量逐渐减少和格罗宁根油田逐步衰竭,欧洲供应缺口增大,需要通过增加额外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进口来弥补。 图3 2017-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产量增长情况(单位:十亿立方米) 4、LNG市场将在2023年开始收紧 LNG出口能力持续强劲扩张,使得LNG成为区域间天然气贸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8-2023年间,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将增加约1400亿立方米的液化气产能,使全球产能增加近30%,其中超过一半增长来自美国(超800亿立方米),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分别贡献300亿立方米和150亿立方米。相比之下,管道气的增加有限,主要出现在北美(美国至墨西哥)以及欧亚大陆至欧洲和中国。 美国将逐渐成为全球天然气主要出口商,而这将对液化天然气贸易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未来两年内,新一批的液化项目的投运将确保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充足供应和增长,但同时也将对传统天然气合同贸易模式带来冲击。以灵活的出口目的地和天然气指数定价为主的美国天然气出口给目前标准固定交付、石油指数的供应协议带来了挑战。作为新兴天然气市场玩家,澳大利亚和美国可能在亚洲市场上会给卡塔尔造成一定的威胁。 几乎所有新建的LNG项目都将在2020年前投入运行,因此2020年后LNG项目短缺可能会导致市场收紧。而就短期来看,2020年前大规模增长可能会导致供应过剩,导致供应商竞争加剧。由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这一宽松市场估计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液化设施平均利用率可能会在2023年前回到2017年以前的水平。由于这些LNG项目的前置时间(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在未来几年做出投资决策以确保2023年以后的充足供应。 图4 2013-2023年液化天然气液化产能和贸易量变化态势(单位:十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