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SmartWatch3评论:屏幕差、心脏监视功能缺失等使SmartWatch3前景不容乐观》

  • 来源专题:可穿戴技术
  • 编译者: 高芳
  • 发布时间:2014-12-24
  • 索尼并未从以前制作SmartWatch的努力中获得成功。事实上,SmartWatch2做的相当糟糕。索尼从错误中学习,推出了第三代可穿戴设备,命名为SmartWatch 3。

    SmartWatch3在设计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包括更好的防水和通用的表带,关键的是,索尼公司已经抛弃了其笨重和不愉快的自定义接口。其采用的是Android Wear,这是由谷歌为智能手表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统,旨在为索尼,三星,LG,摩托罗拉等公司的产品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并允许开发人员能在其平台上创建app,能够在所有设备上运行同样的应用程序。

    目前SmartWatch 3已开始出售,在英国售价190英镑,在美国售价250美元,在澳大利亚可以从英国的在线购物网站expansys上购买,售价315澳元。

    设计和展示

    与LG的LG G Watch R一样,SmartWatch3采用方形表盘代替了传统的圆形表盘,再加上与玻璃表面相配的橡胶表带,使得SmartWatch3看起来更像一款健康追踪设备而不是普通手表。它的魅力虽无法与金属和皮革点缀的G Watch R相比,却并非毫无吸引力。只是普通的方形表面和黑色橡胶表带略显沉闷。

    橡胶表带柔软有弹性,佩戴舒适,腕表却厚实沉重,让人不想戴着它睡。SmartWatch3沉重的部分原因是它有一个micro-USB接口,可以从这个接口直接充电而不需要如同其他Android Wear产品一样携带额外的充电设备,这相当美妙,设想当你要出外整晚的时候不得不带独立充电设备,那是个巨大的麻烦。

    SmartWatch 3可以将表盘和表带分离,你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样式的表带。虽然目前仅有黑色和浅绿色两款表带。索尼称随后将生产其他颜色的表带,这将使你的SmartWatch 3与这个标准的黑色版本相比更显个性。

    SmartWatch 3是完全防水的,这意味着你在洗碗或洗浴时也不用担心损坏它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下落的水滴滴在表盘上可能会激活显示屏,这可能使你正用SmartWatch 3播放的音乐意外暂停。

    外观和颜色

    与其他智能手表类似,它采用了一个1.6英寸,320x320像素的分辨率的显示屏。显示的效果很明亮,但在强光下很难看清显示内容。与LG更为优雅的G Watch R相比,它的颜色黯淡一点。而且SmartWatch 3的可视角度不算很好,这意味着你必须从合适的视角观看来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颜色不是问题,因为你并不会在SmartWatch 3上看视频或看图片,Android Wear系统也可以选择黑色或白色界面,这对系统性能并无影响。有问题的是你观看SmartWatch 3的视角,鉴于SmartWatch 3是带在手腕上的,不能保证随时是从最佳视角去看,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SmartWatch 3的显示效果非常清晰,但它给人的印象并无G Watch R或三星的Samsung's Gear Live那般深刻。SmartWatch 3的表面也是可以选择的,这有助于定制智能手表的外观,但这影响不大,很少有人专为此定制。电子表配以运动型的外观,未能使它显得优雅。 LG的G Watch R的表面可选择的范围更多,其中很多样式都可以它显得奢华精美。

相关报告
  • 《国家防总:今年长江上游局地或现洪涝 黄河海河不容乐观》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04
    • 随着全国由南往北陆续入汛,今年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全面展开 “三门河、和平河均出现较明显的涨水,强降雨天气导致小部分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第一次沿河地带的险情。”8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防汛办值班员白召向记者介绍,“防汛办已通知有关乡镇和水库等地24小时派人值守。” 6日以来,广西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部分江河出现超警洪水。不仅仅在广西,随着全国由南往北陆续入汛,今年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从国家防总获悉,今年气候形势较为复杂,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 黄河、海河流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出现多次较强降水过程。截至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来水量呈南多北少态势,主要江河水位总体偏低,水库蓄水较常年偏多一成;北方冬麦区局地土壤中度缺墒;黄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均已平稳开江。 进入汛期后,大江大河汛情如何?记者了解到,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预计主汛期(6月—8月)长江流域降雨正常偏少,长江中下游降雨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伏旱。长江上游降雨正常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应警惕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引发区域性较严重洪涝或干旱灾害。 今年夏季,黄河流域降水预计整体偏多,黄河防汛形势不容乐观。黄河水利委员会防办副主任魏向阳分析,中游大部和下游偏多约二成,中游山陕中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偏多二至五成,这一地区是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源区,持续强降雨极易形成峰高、量大的高含沙洪水,黄河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海河流域部分水系可能发生大洪水。今年的北方多雨区覆盖部分海河流域,加之可能有强台风深入内陆北上,海河流域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国家防总提出,今年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要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保障水库防洪安全是今年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保障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作为关键要害。国家防总、水利部提出,派出稽查检查组对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状况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稽查检查。 开展拉网式普查,提前摸清薄弱环节和隐患风险点 8日17时,广西博白县蕉林河蕉林村河段、白沙河龙潭镇河段两个站水位超警。该县防汛办主任丘永明介绍,此前已做了相应防汛备汛工作,落实了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 广西水利厅副厅长、防汛办主任何棠介绍,今年入汛以来,广西出现多次降雨过程,各地积极有效应对,未出现灾情险情。自治区防办已发出暴雨防御警报,要求各地压实防汛责任,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备汛防汛,贵在早部署、早准备,提前摸清薄弱环节和隐患风险点,做到未雨绸缪。 国家防总要求,汛前检查要做实做细,针对流域和地区特点,找准突出问题,及时整改。国家防总组织9个检查组对全国大江大河和重点地区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进行检查,对未安排的省份,国家防办派出工作组进行检查,确保汛前检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水利部组织检查组,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和中线河北境内邯石段工程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 排查崩岸险情,是长江流域汛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2月,长江防总印发长江中下游及汉江兴隆以下河道崩岸预警信息。针对江苏扬中崩岸险情,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先后9次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和督导组赴现场,加强崩岸整治督导,目前整治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黄河流域内山洪灾害险点多,中小水库、淤地坝、尾矿坝等面广量大,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应对和防范局地暴雨灾害的任务必将十分繁重,这是其汛前检查的重点。魏向阳介绍,黄河防总提前部署,完成了所辖各类工程拉网式普查。目前正排查发现问题,评价工程安全状况,落实度汛措施。 11.77万处水毁工程修复基本完成 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公布 集中力量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是防汛备汛工作的重点。国家防总督促地方落实水毁工程修复责任、方案、资金和队伍,倒排施工计划,抓好工程质量,加强督促检查。截至目前,11.77万处水毁灾损水利工程修复任务已完成99%。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程艳红介绍,据预报,今年主汛期黄河流域山陕区间降水偏多,两岸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支流的坡度大、汇流快,洪水形成时间短,只有铜墙铁壁般的防洪工程,才能抵御住暴涨陡跌、泥沙含量大的洪水。 3月27日,国家防总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南水北调东线及中线工程沿线防汛行政责任人和全国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因思想麻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处置失当的责任人要追责问责。 海河水利委员会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各地结合河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治理,注重加强中小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管护,坚决杜绝发生脱岗现象。 国家防总提出,今年要加快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强化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罗少军说,河北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发挥村两委作用,确保转移不漏一人。(王浩 李纵) 来源|人民日报
  • 《环保部:今年秋冬重污染天气提前 天气形势不容乐观》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09-21
    • 刚进9月的一场污染天气过程,勾起了人们对秋冬季雾霾的担忧。环保部3日发布消息,经有关专家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气形势不容乐观,重污染天气过程相对提前。 9月1日前后,北京等地空气质量转差,部分地区达到中至重度污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信息显示,4日白天,京津冀中南部中度污染过程可能持续。预计5日前后,受冷空气影响,污染形势缓解。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污染形成过程和2015年、2016年9月中旬的污染过程相似,预示与往年相比,今年重污染天气过程相对提前。 “受北极海冰融化面积扩大、太平洋海温变化等因素影响,西伯利亚冷高压可能弱于常年,冷空气南下频次可能少于常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增强,可能造成秋冬季的气温较高,湿度大。”他说。 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环保部今年以来采取了“压茬式”强化督查、整治涉气“散乱污”企业等一系列强效措施,初见成效。自今年3月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北京市3月至8月的PM2.5平均浓度仅为4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约25%,月均浓度均为2013年以来最低。 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呈持续改善趋势的同时,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显著,特别是2016至2017年采暖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出现小幅反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幅度也不明显。 为此,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省市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1+6”配套方案。 攻坚行动聚焦“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和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措施力度。尤其是把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作为重要突破口,明确了重污染天数的下降比例,督促地方政府全力应对重污染天气。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环保部要求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不同预警级别污染物减排比例,将减排措施落实到清单上,做到“一厂一策”,确保应急减排措施取得实际效果。 同时,环保部要求大幅提升预报平台计算能力,将预测预报能力从7天提升至10天,提供充足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将强化督查监管力度。强化督查组将按照各地应急减排清单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 为开展区域应急联动,一旦预测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将第一时间向相关城市推送预警提示信息,区域内各城市及时启动相关级别预警措施,减缓污染物积累,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另外,一个跨区域的机构--京津冀大气环境管理机构也将尽快运行,助力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环保部这位负责人同时提示,重污染天气应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公众在做好健康防护的同时,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举报违法排污行为,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