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沿海红树林等植被、海草、盐沼可能是抵消化石燃料排放最有效的栖息地,能够减少碳排放,研究结果发表在《Royal Society journal Biology Letters》杂志上。《巴黎协议》设定的目标是让所有国家在未来成为碳中性的国家,利用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海岸植物,被称为“蓝碳”的生态系统,可以快速增长,并有能力通过其周围浸水的土壤积累有机碳。因此,像红树林植被能够有效地储存碳,而热带雨林等其他生态系统不能够发挥类似功能。事实上,2014年,这些生态系统仅抵消了0.42%的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对于国家广泛的海岸线、温和的碳排放和有限的森林砍伐,可以使得这些栖息地更有效地抵消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研究显示,世界上排名前50的化石燃料排放国家,例如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孟加拉国,,2014年红树林就减轻了以上国家1%的碳排放。哥伦比亚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2300万吨,红树林表面面积覆盖大约1700平方公里。该研究表明,红树林每年减轻近260000吨的碳排放。如果国家碳排放减少,而且红树林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这个比例会更大。相反地,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其海岸线红树林很广泛。然而两国的红树林森林砍伐率非常高,实际上减少了自然碳汇过程。在马来西亚红树林反而成为了碳源,因为在红树林被转换成其他土地的过程中会释放许多存储的碳源。同样,2014年印尼的红树林只减轻了0.4%的国家碳排放量。研究人员称,如果停止砍伐红树林森林,可能会减轻约1.6%的马来西亚自然碳排放量,而印尼将更有成效,能减少大约2.6%的人为碳排放量。因此,人们应尽快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红树林。
(吕钊 编译;张灿影 审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