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著名市场分析咨询公司IDTechEx3月31日发布《量子传感器:通过半导体晶圆厂从实验室到芯片(From Lab to Chip )》报告。报告指出,与传统的现有传感器相比,量子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大提高,甚至完全实现了新的传感能力。预计多个行业将受益于量子传感创新,包括原子钟、量子磁力计、量子陀螺仪等。然而,将量子传感器从实验室原型推向商业产品需要优化其尺寸、重量、功率和成本(简称SWaP-C)。正如IDTechEx最近的报告《2025-2045年量子传感器市场:技术、趋势、参与者、预测》所探讨的那样,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成功方法是在高度可扩展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制造尽可能多的传感器。通过现在更有效地生产量子传感所必需的组件并集成在价值链中的半导体晶圆厂将获得最大的收益回报。
蒸汽电池和VCSEL等激光技术对量子传感器的发展至关重要。量子传感器的专用组件以及更广泛的量子技术,面临着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高生产成本限制了最终产品的可寻址市场,这反过来又限制了扩大制造规模以降低成本。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正在发起将工业和学术界聚集在一起的倡议,以支持新兴量子技术的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将生产设施集中到“量子代工厂”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量子行业内部的对话可以减少在内部开发组件上花费的资源,从而更快地实现可扩展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