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签约100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01
  • 6月26日,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哈密市招商引资专场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乌鲁木齐市哈密大厦举行,2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645.98亿元。
    哈密是全国风光资源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风能技术开发量3亿千瓦,太阳能技术开发量32亿千瓦。积极推进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新能源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在这次亚博会上,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新疆电投盛元能源有限公司与巴里坤县人民政府签约了哈密北100万千瓦风储
    一体化项目

    国家电投
    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翔介绍:“我们按照风电+储能模式来进行建设的,项目总投资是39亿元,建成后上网发电是24亿度,计划在7月份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建成,通过项目建设和产业投资为哈密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国家电投的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0628/1385941.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7-29
    • 【内容概述】据智能制造网7月28日报道,7月26日,吉林大安,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大安项目”)投产,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动力”。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新能源装机800兆瓦(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可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立方米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不仅如此,项目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在一体化调度、集群控制等方面完成工业化实践,探索出工业生产新模式。
  • 《隆基签约40万吨风光氢储制绿甲醇一体化项目》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28
    • 近日,据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网站消息,乌拉特后旗与隆基绿能集团举行项目签约。 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李青来代表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站业务中心副总裁虞立涛签订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按照项目协议,隆基绿能乌拉特后旗年产40万吨风光氢储制绿甲醇一体化项目。计划建设1.05GW风光发电项目,年产5.4万吨绿氢,所制氢气直接用于合成年产40万吨绿色甲醇。 另据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8月16日消息,隆基乌拉特后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投资业主是乌拉特后旗隆富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配套新能源规模为105万千瓦,同时配套建设储能15.75万千瓦/31.5万千瓦时,设计制氢能力5.4万吨/年。项目计划投资69.74亿元,计划2025年开工建设,2026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