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信息素养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0月28-31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协办。会议以“数智时代的泛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与展望”为主题,设有主旨报告、专家沙龙、专家报告、论文与案例分享、参观交流等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7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0余位信息素养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曲建升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肖康教授分别致辞。
刘细文主任在致辞中指出,科研信息素养教育是研究型图书馆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服务阵地,在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科研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变革时代,信息素养有巨大的潜力和服务空间,希望业界同仁通过本次研讨会将科研信息素养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肖康副部长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充分肯定了信息资源管理系在构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支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此次研讨会必将在信息素养教学改革、服务创新和立德树人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
在主旨报告环节,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系统阐述了全球视野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初景利教授报告了泛信息素养教育设计体系并倾囊相授了最新的教育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蔡迎春馆长介绍了“寓教于阅”的信息素养教育新路径。
在专家沙龙环节,初景利、黄如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秦小燕、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韩丽风等专家进行圆桌对话,并与参会者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展望数智时代的泛信息素养教育新发展和新实践。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张久珍教授和刘雅琼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王媛副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郭劲赤研究馆员、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研究馆员、吉林大学禹平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李玲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徐英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周成效副研究馆员等十位专家,分别围绕数据素养、创新人才培养、写作素养、数字原住民、科研工具素养、教师信息素养、学术出版素养、知识产权素养、学科领域科研素养等不同主题,分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实践和新思考。
在分享交流环节,共有十三位投稿作者进行了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分享。此外,会议还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历史展以及科学印记系列等展览。
本届研讨会内容丰富、选题新颖,搭建了学习、研讨和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科研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会议得到了各界同仁和广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