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隧道股份打造“超级电容+锂电池”混合储能电站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8月27日,由隧道股份上海能建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单体“超级电容+锂电池”混合储能电站——中电金谷偏关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电站将以“秒级响应”速度深度参与电网调频,为晋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搭建起一条高效、稳定的“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传统火电调频响应慢、误差大的行业痛点,打通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关键瓶颈,成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的示范样本。

    新能源消纳的“稳定器”

    混合储能电站,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协同控制策略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特性的储能技术耦合,实现功能互补的储能系统。它的诞生,源于电网在新能源浪潮下面临的新挑战——风电、光伏天生“看天吃饭”,持续的波动会不断冲击电网频率的稳定。一旦发生波动,传统火电机组这个“慢性子”却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勉强跟上调节,常常力不从心。

    为了破解这一矛盾,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充分利用超级电容和锂离子电池的不同特性,创造性地打造了“超级电容+锂电池”混合储能电站。在风电、光伏“产电”稳定时,将电能储存在储能电站中。一旦发生波动,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马上“发力”,前者凭借毫秒级的响应速度,精准拉平每一次频率波动;后者则迅速接棒,提供更持久有力的功率支撑。

    这种“快慢搭配、取长补短”的智慧组合,不仅能够帮助火电的稳住电网频率,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空间,还因超级电容承担了大量频繁小任务而显著延长了锂电池寿命,降低了整体运维成本,可以说是新能源消纳的“稳定器”。

    毫秒级响应、超精准出力

    在中电金谷偏关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中,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以“毫秒级响应+超精准出力”为建设为目标,让每种储能技术都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从而克服单一储能技术的局限性,实现1+1>2的效果。

    响应速度更快

    超级电容可以在毫秒级开始动作,电池也可在1s之内完成AGC(自动发电控制)调度指令,几乎是火电机组响应速度的60倍;弥补传统火电机组爬坡速度慢、响应滞后的缺点,可快速稳定系统频率,防止频率波动的进一步扩大。

    调节精度更高

    储能平均出力误差小于1%,可以进一步改善电池储能调频的出力精度,提高调频效果。

    电池寿命更长、更安全

    此外,由于大量小容量频繁调频任务由100万次寿命的超级电容承担,有效更加合理延长了电池寿命,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成本,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寿命和可维护性。

    工况适应性更强

    超级电容和锂离子电池联调策略,通过EMS的策略,灵活应对季节、新能源波动带来的调频工况需求;对于参与调频的大型共享独立储能电站,混合储能方案能够降低电池频繁充放带来的不良损害,显著提升整体电站的收益率。

    新型储能应用领域的示范样本

    该项目是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政策指引的积极响应和有力贯彻落实。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电网频率波动,有效帮助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电网消纳,保障当地电网安全,从而进一步促进偏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设与发展。据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收益将突破亿元大关,税收贡献超千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更将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对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创新技术

    铺就绿色之路

    为城市低碳发展

    做出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chuneng.in-en.com/html/chunengy-48325.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单体容量最大共享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5
    • 7月31日16时12分,全国单体容量最大共享储能电站并网发电——华电海西托格若格共享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今年以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延伸“氢”“储”“碳”“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多个产业链,抓好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用户侧服务,打造华电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 本次投运的共享储能项目位于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由华电青海公司建设,总建设规模为27万千瓦,配套容量为108万千瓦时,共8个储能区域56个储能单元,预计每年提供清洁能源约3亿千瓦时。作为华电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储及3兆瓦制氢项目的配套工程,电站采用户外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和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目前国内一次性投产的最大电化学储能项目,同时,也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建成投产规模最大的智慧化共享储能电站。 该项目投运后,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灵活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为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和清洁发展,助力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 《55MWh!全球最大规模混合电池储能系统将开通运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1
    • 据外媒报道,全球规模最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组合——牛津能源超级枢纽(ESO)即将在英国电力市场全面开始交易,并将展示混合储能资产的潜力。 牛津能源超级枢纽(ESO)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混合部署电池储能系统(55MWh)。 Pivot Power公司在牛津能源超级枢纽(ESO)混合部署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和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在该项目中,瓦锡兰公司部署的50MW/50M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自2021年年中以来一直在英国电力市场交易,Invinity Energy Systems公司部署的2MW/5MWh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可能在本季度建设,并将在今年12月开通运营。 这两个电池储能系统将在3~6个月的引入期后作为一项混合资产运营,并将分别运营。Invinity Energy Systems公司的高管、交易商和优化商Habitat Energy公司以及项目开发商Pivot Power公司表示,这个混合部署系统将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利用商户和辅助服务市场的机会。 在商业领域,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获得利润差,虽然差价可能较小但持续时间更长,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较大的差价但较短的时间获利。 Habitat Energy公司英国业务负责人Ralph Johnson表示,“能够使用同一资产获得两种价值,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是一个真正的积极因素,也是我们真正想要探索的东西。” 他表示,由于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可以提供动态调节(DR)等辅助服务。 牛津能源超级枢纽(ESO)从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Innovate UK)获得了1130万英镑(1500万美元)的资助,该枢纽还将部署一个电池汽车充电站和60个地源热泵,尽管它们都直接连接到National Grid公司变电站而不是电池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