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晶科技2022营收7.68亿元 精密光学元件和海外市场营收增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4-24
  • 4月21日,福晶科技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2年营业收入约7.68亿元,同比增加1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6亿元,同比增加18.3%;基本每股收益0.5296元,同比增加18.32%。

    精密光学元件和海外市场营收增长

    各主营业务方面,2022年福晶科技晶体元器件业务较上年增长5.54%;精密光学元件得益于公司在光通讯领域、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光学元件等领域的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营收较上年增长28.00%;激光器件营收较上年下降1.00%。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提升3.07个百分点,营收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升促成公司全年盈利增加。同时,2022年度公司出口业务占比达51.32%,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本年度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国内外市场方面,受国内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及下游厂商价格战传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营收比上年小幅下降3.16%;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出口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30.38%。

    研发投入增长 产品、市场、产能多方面发力

    福晶科技长期深耕主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被国内外知名的激光器厂商广泛采用,在客户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品牌“CASTECH”已在全球激光界树立了高技术、高品质和优服务的品牌形象。

    在细分市场领域,福晶科技建立了品类齐全的产品体系,涵盖了制造激光器所需的晶体、光学和激光器件等核心元器件,具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客户的采购效率,降低综合采购成本。公司培育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攻关,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良,全年投入研发费用7733.28万元,比上年增加26.5%。2022年度,公司本部获得专利授权22项,在大尺寸α-BBO晶体毛坯生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1公斤级别大尺寸、高质量毛坯的稳定生长,完成了系列声光调制器、光弹调制器、相位调制器及其驱动等产品的开发。

    福晶科技自主开发了晶体生长炉,引进国际先进的高精度加工设备、镀膜设备和检测设备,具备“原料合成-晶体生长-定向-切割-粗磨-抛光-镀膜”完整的加工能力,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在晶体生长设备设计、原料配方、生长工艺、光学加工、镀膜、器件设计与装配等生产环节积累了成熟的工艺和技术,光电材料分析测试中心获得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

    同时,公司推动科学规划布局,积极推进公司二期D楼改扩建项目审批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完工前,根据产线建设的安排已租赁适量厂房,为车间的建设和升级做好充足准备。为优化产品和业务布局,推动市场拓展,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2022年12月,公司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福建至期光子科技有限公司,面向高端光学应用领域开展超精密光学元件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相关报告
  • 《北京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将超千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1
    • 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随着这些领域不断突破,北京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近日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将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北京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 放眼全球,新型储能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逐步将发展新型储能上升为国家或地区战略,各类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成本下降趋势明显,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根据预测,2030年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保持30%到40%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新型储能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全世界超70%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多项储能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并跑甚至领跑阶段。据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北京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在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要素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北京市经信局介绍,《方案》提出实施关键技术突破、数智融合示范、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平台构建四大任务,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力争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数智融合、公共服务三项能力领先全国的阶段目标,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策源高地。 南北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 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南一北”两个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汇集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方案》基于北京及天津、河北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谋划了“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这三大科学城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造新型储能创新策源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从“一南一北”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来看,北部以中关村科学城和“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布局数字能源、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环节,打造“融合创新区”;南部以中关村房山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制造基地,打造“协同发展区”。 明年产业营收将超600亿元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面向新型储能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发展需求,北京将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储能等三大领域,瞄准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回收利用等五大共性技术方向,组织实施8项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布局前瞻领域。”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到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 《移为通信2021年实现营收约9.21亿元,外销占比78.19%》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4-15
    • 近日,上海移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移为通信”)发布2021 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移为通信实现营业收入约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7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约1.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36%。 研发人员高占比,研发投入高比例 移为通信拥有一支成熟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共269人,占公司总人数61%,核心技术人员均有15年以上行业积累。团队研发工程师对基带芯片、单片机技术、电信运营网络通信、软硬件结合技术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拥有深入理解,对下游行业应用具备丰富的项目积累。 报告期内,移为通信围绕车辆管理、共享出行、资产管理、动物溯源管理、工业路由器5大领域展开,推出了GV车辆管理系列5款新品、GL物品及车辆管理系列8款新品、CV视频设备系列1款、WR工业无线路由器系列1款等,为客户制定了多款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研项目包含支持双CAN的CAT1车载智能终端、Bluetooth Sensor Tag、支持LTE CatM1/NB2/EGPRS等多制式多频段的资产管理信息智能终端和部分元器件国产化替代。 2021年,移为通信研发费用为9638.51万元,占营收的10.47%,较上年同期增长43.85%,继续保持研发高比例投入。截至本报告期末,移为通信拥有软件著作权165 项,授权专利100项。源源不断的产出新产品及技术的进步创新,是移为通信核心竞争力的提现。 积极开拓市场,主要收入来源海外 报告显示,移为通信建立了全球销售网络,聘用资深外籍销售人员,拥有专门驻扎海外的外籍销售团队,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产品销往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太等地,具备国际品牌优势;公司产品据销售地区要求,分别获得欧洲强制安全认证CE认证、美国强制安全认证FCC认证、Emark 欧盟车载认证、巴西ANATEL认证等,认证齐全。 2021年,移为通信外销收入约7.2亿元人民币,占比78.19%。从销售区域同比上年同期来看,南美洲增长134%、亚洲增长83%、北美洲增长78%、欧洲增长67%、非洲增长52%,各区域都取得了较高的增长。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虽然主要收入来源于境外,但是国内业务一直是移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点,2021年公司国内事业部主要布局于微出行领域的市场开拓。本报告期内,国内市场拓展顺利,同比上年增长 256%。 2021年度全球疫情趋于常态化,移为通信市场宣传策略主要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公司加大了在社交平台、线上渠道的投入,在北美、拉美、欧洲、中东地区成功举办了十四场专题线上峰会,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研讨话题覆盖了行业热点应用如:车辆防盗、冷链、车队管理;技术性研讨如: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信号干扰检测及应对,驾驶行为检测技术等等。线上活动的客户好评率高达98%,线上活动已经成为公司展示成果、促进行业交流的重要形式。 未来展望 移为通信产品的通信方式主要基于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公司产品的通信制式目前以2G、3G、4G、eMTC/NB-IoT为主,未来,移为通信将升级和开发基于4G的无线通信终端产品及开发基于5G的无线终端技术和产品,构建4G、5G网络环境下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测试平台。 除了基于3G、4G及未来5G通信产品升级,移为通信表示,公司规划开发应用无线M2M通信技术的动物溯源智能可穿戴产品及配套无线通信基站网关,同时将搭建可根据订单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生产任务能力的智能养殖全生命周期定制平台,提供“终端客户网上定制-工厂实时生产”的快捷路径,提升运营效率;战略布局基于4G和5G网络环境下的工业无线路由器;开拓两轮车市场;坚持内生和外延并举的经营策略,拓展新兴应用,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