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规模太阳能在美国最具竞争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0
  •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新的电厂规模太阳能项目的资本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但电厂规模太阳能很有可能仍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电力来源,而且自愿采购是其发展的最大动力。
    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即便联邦投资税收减免收窄,自愿采购也仍将是美国电厂规模太阳能发展的最大动力。伍德麦肯兹表示,自愿采购指的是太阳能经济效益驱动的购买,有别于政策驱动的购买。
    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购买了5吉瓦新的电厂规模太阳能项目,尽管不如2019年,但仍是最高的记录之一。同期,美国新增电厂规模太阳能装机容量达2.3吉瓦,是伍德麦肯兹对于美国2020年电厂规模太阳能新增装机预期的16%。
    虽然有一些项目因疫情相关因素而被推迟,但开发商报告说,总的来说,推迟的情况并不严重,不过疫情仍然会对未来的项目构成威胁。

相关报告
  • 《数字化转型,助力伊顿电气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2021年新冠疫情还在继续,“后疫情时代”企业应该如何提升竞争力?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大势为何?近日,在伊顿电气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召开的“伊启未来”发布会上笔者找到了答案。 去年,在疫情的考验下,“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法宝。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伊顿电气顺应能源大势,打造智能预制化产品,搭建智慧IoT配电平台,赋能数字转型,加强能源管理,在保证电气系统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与节能水平,开启了伊顿电气数字化转型大幕。 “在数字经济与新基建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无疑将加速进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升级实现再增长的必经之路,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能增效,推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业务在不确定时期的韧性。”伊顿电气中国区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低压配电总经理杨旸在接受中国能源网采访时表示,“而这一切离不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伊顿电气将一如既往地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产品,专业的团队和中国制造企业共创共赢。” 伊顿电气中国区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低压配电总经理 杨旸 战胜疫情,伊顿电气表现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100多年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在疫情中,许多能源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如全球范围内石油需求出现了大幅缩减,电力需求增速大幅放缓。 杨旸表示:“在去年年初,社会经济还存在诸多的风险,即使现在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在去年的发展中,伊顿的业绩有着诸多亮点。” 首先,伊顿电气大力推进本土化进程,在疫情发展初期,伊顿电气进行了快速响应。是比较早在疫情之后快速恢复服务和供应的电气厂商之一。 杨旸指出:“随着伊顿对中国市场的深耕,低压配电业务基本实现了本土化,目前在苏州、西安都建有生产及知识产权研发基地,核心产品包括低压断路器,工控类产品,熔断器,真空灭弧室产品,低压成套技术,数字化平台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等,伊顿长期专注电力工业、新能源基础设施、物流自动化和数据中心行业,销售网点遍布中国、东南亚、澳洲、新西兰等主要国家和城市。” 伊顿电气能够对疫情做出快速响应,得益于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全球性风险的准备。伊顿集团进行了大量的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在欧洲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 其次,在疫情期间,不仅航运受到了影响,海运也受到了限制。伊顿电气首次利用大量的集装箱卡车打通了德国直通苏州的亚欧陆地通道,紧急运回原材料并为抗疫情前线火神山医院首批CT设备的安装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疫情中,与伊顿电气合作的中小企业存在各方面的难题,对此,伊顿推出了中小企业合作伙伴关怀与扶持计划,在度过疫情的困难中,与客户一同成长,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此外,伊顿在疫情中依然注重产品研发,针对中国能源转型以及数字化进程,通过长时间积累,推出了完整的全系列产品线以及行业定制化产品,迎来了创新产品推广大年。这些产品线得益于欧洲、美国以及中国本土团队,长期加强产品开发过程。 过去的一年,社会经济与能源各行业都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伊顿电气业务实现了逆势上扬。 “伊顿电气坚持深入行业挖掘,加强产品创新,紧抓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在制造业、建筑市场、新能源和电力市场等方面表现出色,在疫情的考验下仍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增长。”提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业绩时杨旸不无自豪地说。 转型加速,布局数字化战略 去年年初,中国首先受到疫情冲击,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了以“两新一重”为基础的新基建作为刺激国内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新基建核心概念提出后,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方向。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为各领域带来了新的升级。杨旸表示:“在新产品方面伊顿未来将重点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楼宇、电力和新能源、数据中心等行业,不仅从功能上满足行业需求、降低成本,从外观上更便于行业进行并柜扩容以及改造升级。” “伊顿电气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新基建5G基站建设、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四大领域,打造高端智能化产品及定制化产品,抓紧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产业升级。”杨旸在采访中表示:“从数字化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为此伊顿电气博采众长,打造了IoT智能管理平台以及集合全球资源的智慧配电能源管理系统生态圈。” 新技术的发展使智能化与配电系统互相融合,打开了更多的能源场景,伊顿也在着手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的高端柜型,智慧的配电物联网平台,互惠的生态合作赋能盘厂智能配电系统,解决客户的配电资产生命周期管理难题,实现可预测运维。 据杨旸介绍,伊顿在基础元件层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核心低压元件层面的许多产品已经完成了自我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不同于传统以动作损耗扣减生命周期的机械生命周期管理方式。伊顿电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对元器件的的各项指标进行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实时分析对比,以人工智能来预测设备的生命周期以及潜在的风险。 此外,杨旸还强调,伊顿今年将会加强软件SaaS应用场景深度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推进数字化共享生态系统。伊顿在大平台下积极与中国国内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一起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目前,伊顿依靠世界领先的硬件技术,通过加强研发大数据软件平台,预计在2021年初整合软硬件,搭建全新的数字化配电系统推向中国市场。 百年伊顿,深耕中国市场 伊顿集团自1911年成立以来已经度过了百年历史,近年来,伊顿致力于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而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的总部,是伊顿集团全球四大总部之一。 穆勒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控制和低压配电元件供应商,一直保持着在机电保护器、断路器、接触器、微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等领域的领先地位。穆勒的加入提升了伊顿电气国际化和多元化格局。两家百年企业的技术积淀和融合在伊顿平台上发扬光大,为伊顿电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目前,中国政府提倡节能减排。伊顿电气认为这将极大的推动未来中国能源的低碳发展和新能源开发,而随着中国减碳的步伐不断深入,伊顿未来将会在产品和资本合作等多方面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杨旸表示:“伊顿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伊顿不仅不会离开中国,而且未来会加强在中国区域的投资。” 与此同时,减碳政策会激发市场需求,加快能源转换步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海上风能,分布式能源及储能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另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3亿,如果在将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三分之一,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一亿时,对电网快速充电以及背后的整套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目前,伊顿电气低压产品事业部已经制定了未来几年市场份额翻番的目标,基于未来的战略重点、市场反馈以及此次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对电路保护及控制产品来说,2021年将会是新产品发布的高峰时期。 未来,伊顿集团将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智能化高端产品。杨旸强调:“伊顿电气的战略是借助百年伊顿的全球研发平台,先进的产品理念,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中国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生产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快速的市场反应,高效的本地化服务,打入世界各国配电市场。” 关于伊顿(EATON) 伊顿公司致力于通过运用动力管理技术和服务来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并提升环境质量。我们提供各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地有效管理电力、流体动力和机械动力。2019年,伊顿公司实现销售额达214亿美元,全球汇聚了约9万2千名员工,产品覆盖超过175个国家。 伊顿公司深耕中国市场二十余年,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迅速发展其中国业务。2004年,公司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至上海。大中华区约有近9千8百名员工,29家生产制造基地和5家研发中心。如今,伊顿公司旗下绝大多数产品已实现中国制造。  
  • 《太阳能屋顶:光伏差异化竞争的未来 特斯拉的能源战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10
    • 特斯拉发布全新太阳能屋顶,掀起光伏差异化竞争序幕特斯拉于2019 年四季度发布全新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 产品历经三代,产品形态臻于完善。外观类似于普通的瓦片,但表面为带纹理的玻璃,内部隐藏有可以发电的光伏电池,使得太阳能发电与屋顶融为一体。传统的光伏组件,外观均大同小异,用于屋顶的产品与用于大型地面电站的产品并无太大差异。相比传统光伏组件,Solar Roof 毫无疑问对个人消费者吸引力强。而综合成本也低于“屋顶+光伏组件”成本。一改光伏产品同质化,掀起差异化竞争序幕。 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规划了一整套以家庭为单位的能源生产、存储、使用方案,从利用太阳能屋顶发电,到使用储能存储富余的电力,再到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创始人马斯克认为,将这套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扩展到全世界,再辅以集中式的太阳能发电,可以解决整个能源及环境问题。收购SolarCity 后,特斯拉“发-储-用”的可持续能源生态闭环开始形成。 产能达到1000 套/周计划,计划进入欧洲和中国市场太阳能发电是特斯拉未来要重点打造的业务。随着产能爬坡,太阳能屋顶1000 套/周的产能目标已经达到。特斯拉也在计划太阳能屋顶业务进军欧洲和中国市场。而特斯拉确实已经在中国进行相关储备,包括人员的招聘等。 中国企业有望在特斯拉太阳能屋顶产业链获取更多份额松下宣布将在今年五月结束与特斯拉在Gigafactory 2 的太阳能电池联合生产的合作关系。目前Solar Roof 生产模式为采购电池片、玻璃等原料,在Gigafactory 2 中完成封装。中国光伏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在特斯拉产业链获取更多份额。未来,如果太阳能屋顶市场发展顺利,差异化竞争路线逐渐被验证,特斯拉也将迎来更多的追随者和竞争者。 太阳能屋顶市场空间达万亿元级 只考虑私人住宅屋顶,美国市场按特斯拉3.395 万美元/套(10kW)、10%渗透率对应26.5 亿美元增量市场、3045 亿美元存量市场空间,中国市场按5元/W 单价、10%渗透率对应400GW 装机规模、2 万亿元市场空间。假设1000套/周的出货目标实现,测算特斯拉太阳能屋顶业务初期年营收可达17.7 亿美元。特斯拉太阳能屋顶利润较高,假设净利率8%,对应每年净利润1.4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