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斥巨资建8个世界级超算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12
  •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公报称,“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EuroHPC)已从欧盟成员国中选定8处地点,建设世界级超级计算机中心,来自各方的项目总预算高达8.4亿欧元,这一举措使欧洲朝着成为全球顶级超级计算区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报称,8个超算中心将分别设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亚、捷克的俄斯特拉发、芬兰的卡亚尼、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卢森堡的比森、葡萄牙的米尼奥、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按计划,这8台超级计算机中,3台将具备每秒15亿亿次浮点运算的能力;另5台将具备每秒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它们将用于个性化医疗、药物和材料设计、生物工程、天气预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预计欧洲学术界、工业界和公共部门用户可以在2020年下半年使用这些超级计算机。

    负责欧盟单一数字市场建设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安德鲁斯·安西普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欧洲获得下一代计算能力的关键一步,将帮助我们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分析等面向未来的技术领域迈进。”

    据悉,未来几个月内,EuroHPC将与有关国家及承建机构等方面签署协议,以确保资金到位。EuroHPC旨在研发欧洲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系统,于2019年至2026年实施。

    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全球超算榜单中,位于榜首的是美国超级计算机“顶点”(Summit),其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4.35亿亿次。目前,世界多国都在朝下一代速度更快的超级计算机——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所谓E级超算)挺进,美国能源部今年早些时候就先后推出了两个百亿亿次超算建造项目。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6/12/content_423268.htm?div=-1
相关报告
  • 《欧盟决定斥巨资建设现代电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9
    • "稳定的供电网络是欧洲内部能源市场的重要支柱,更是实现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在不久前发布的《欧盟电网建设行动计划》中,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旗帜鲜明地指出,欧洲电力网络必须朝“更智能、更分散、更灵活”的方向迈进。为此,欧委会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5840亿欧元,致力于实现电网现代化。 欧委会此举背后折射的,是能源界对欧洲电网建设进度滞后日益加剧的担忧。分析普遍认为,欧盟当前电网规模太小、相对落后、过于集中、连接不够,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先,老化的输配电网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消耗需求。据预测,到2030年,欧盟的电力消耗将较当前水平增加约60%。而欧洲目前约40%的配电网络已使用40多年,距离初始设计寿命终结只有不到10年时间。老化电网不仅在电力传输中失去效能,更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可再生能源供需两端的增长势头对现有网络构成了考验。数百万个新增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热泵以及当地能源社区共享资源亟需电网接入,而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和氢气生产需求则要求配套更灵活和更先进的电网系统。 另外,繁冗的监管流程也令许多电力生产商叫苦不迭。《计划》注意到,在许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并网权。欧洲电力工业联盟负责人、德国意昂集团首席执行官莱昂哈德·伯恩鲍姆曾抱怨道:“作为德国最大公用事业公司,意昂的入网申请也石沉大海。” 不仅如此,欧盟内部日益增长的电力交易也对成员国间的电网互联提出了更高要求。欧洲知名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当一个成员国国内发电不足时,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能源,这将增强整个欧洲的能源韧性。例如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气候期间,法国国内核电站发电量减少,转而增加从英国、西班牙、德国和比利时的电力进口,以保障国内需求。 代表39家欧洲电力企业的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联盟测算结果显示,在未来7年中,欧盟跨境传输基础设施应增加一倍,到2025年应增加23吉瓦容量,在此基础上到2030年再增加64吉瓦容量。 为了应对这些迫在眉睫的挑战,欧委会在《计划》中明确了重点发力的7个关键领域,包括加速现有项目实施及新项目开发、加强长期网络规划、引入前瞻性监管框架、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拓宽融资渠道、精简许可审批流程和完善加强供应链等。《计划》针对上述每一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设想。 欧洲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尔斯·迪克森认为,欧委会推出该《计划》实属“明智之举”,“这表明欧委会已经认识到,如果不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投资,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迪克森赞赏《计划》对于电网供应链标准化的重视,“输电系统运营商需要获得明确的激励措施来采购标准化设备”。 与此同时,迪克森强调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尤其是解决申请并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排队问题。迪克森认为应该确保优先考虑那些最成熟、最具战略性和最有可能建成的项目,避免“让投机类项目把事情搞砸”。迪克森还呼吁欧洲投资银行等公共银行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反担保。 在欧盟积极推进电网现代化的背景下,各成员国应共同努力,克服挑战,推动欧洲电网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只有这样,欧洲才能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 《E级超算将迎来“新队员” — 美国“极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1
    • 据美国能源部(DOE)网站19日报道,能源部表示将拨款5亿美元给英特尔公司和克雷公司,以共同建造美国首台可实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机(简称E级超算)“极光”(Aurora)。“极光”预计2021年交付,将主要用于推进科学研究,促进新发现。 “极光”将助力解决世界重大挑战 美能源部表示,“极光”将建在能源部下属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内,目标是促进科学创新、引领新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在全球的科学领导地位。 “极光”可实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兼具传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的能力,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工具,来解决科学问题。这些突破性的研究项目包括开发极端尺度的宇宙模拟、为药物反应预测寻找新方法、发现可用于研制更有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19日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实现百亿亿次计算对于提升美国科学界的研发能力以及改善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极光’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可将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癌症研究、气候模拟等领域,基于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创新将对社会产生难以置信的重大影响。”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则表示,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不仅是解决世界重大挑战的机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极光”超级计算机将基于克雷公司新一代超算系统“沙斯塔”(Shasta),并采用英特尔专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和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一系列新技术。 E级超算“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E级超算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因为它体现了各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它强大的能力。科学家们估计,E级超算有望在气候科学、可再生能源、基因组学、天体物理学、军事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大显身手”,帮助他们解决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被公认为“超算界的下一顶皇冠”。目前,多个国家正竞相研发E级超算。 中国计划于2020年推出首台E级超算;美国能源部此前启动了“百亿亿次计算项目(Exascale Computing Project)”,希望于2021年至少交付一台E级超算,“极光”是其中一台。 欧盟预计于2022年—2023年交付首台E级超算;日本发展E级超算的“旗舰2020计划”由日本理化所主导,完成时间也设定在2020年。 中国目前已走在E级超算研制的前沿,据悉,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牵头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系统”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研制部署,并于2018年7月22日顺利通过项目课题验收,其将逐步进入开放应用阶段,预示着中国E级超算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18日报道,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目前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名为“顶点”的超级计算机去年在每年排两次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重夺第一名,此前,这一位置已被中国占据5年。但中国在上榜数量上领先——中国有227台超级计算机上榜,而美国只有109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