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漂浮式风机研发 国家电投风电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来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29
  • 近日,由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风电产业创新中心)牵头申报的“超大型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正式获批立项,实现了国家电投风电领域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的首次突破。

    该项目由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风电产业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绿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打捞局、上海电力大学、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攻关。

    项目针对现有漂浮式样机单机容量低、单位兆瓦基础用钢量高、造价高,规模化开发困难的难题,通过攻克复杂环境条件下漂浮式风机-塔架-基础-系泊-锚固系统设计理论、漂浮式风电系统动力学灾变机理2项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一体化仿真与试验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大幅摇摆控制技术、静对动安装施工技术等5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整套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制造、运输与安装试验技术,为研发高承载、低成本、高可靠深远海超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提供技术方案,形成系列创新成果,在广东海域进行16兆瓦级漂浮式风电样机不少于半年的实海测试验证。

    研究成果和示范项目将积极推动我国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从样机示范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转变,引领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64808-1.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电投全面发力“绿电交通”领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本报讯 记者朱学蕊报道:2月26日从国家电投绿动未来媒体日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获悉,该公司在“综合智慧能源”探索实践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已全面进入“绿电交通”领域,构建起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交通替代生态圈,同时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推动氢能交通发展。 据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祖斌介绍,国家电投近年来致力于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创建。尤其面对我国数字GDP飞速增长,以及能源行业与云、大、物、智、移、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现状,该公司主动转变观念,尝试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和客户,由此打开了“绿电交通”这扇新窗口。 据祖斌介绍,绿电交通是以清洁电力即绿电替代化石能源,依托智慧能源网、交通网和信息网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清洁能源和交通、充电及储能设备的智能互动和深度融合,提高交通运输和物流的能源效率和绿能比例,改善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和交通行业的共生、共享和可持续发展。“自2017年进入‘绿电交通’领域,国家电投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目前主要成果包括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和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替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2.7亿辆,其中私家车占73.3%,载货汽车占10.9%。2009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技术原因,能耗和排放更大的货运车辆、尤其是重卡的电能替代进展较慢,国内电动重卡2019年才逐步开始销售。 目前,全国重卡有1000万辆,其中用于短倒场景的重卡有100万,“绿电”重卡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电投产业中心主任吴金华介绍,国家电投2017年初进入重卡领域, 目前换电服务已涵盖34款换电重卡、铲车、叉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全方位匹配电厂、港口、钢厂、矿区、城市渣土、水泥搅拌等场景的电动化应用需求。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年底,国家电投已落地换电重卡、工程机械累计突破5000台,分布在北京、山西、河北、江苏、陕西等地,运营里程累计超过600万公里。全国换电站布局落地签约66座,充换电设施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其中换电站建成交付11座。 对于下一步充换电服务的延伸,吴金华表示,国家电投将进一步加大对运输和物流业绿能替代的投入力度。“成立了启源芯动力公司,加强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充换电服务,为用户提供绿色交通综合性解决方案。到2025年,计划新增总投资规模1150亿,推广换电重卡20万台,其他类型车辆37万台,新增投资持有换电站4000座,新增投资持有电池22.8万套。” 除了绘制交通领域电能替代的蓝图,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布局也正在厚积薄发。 据了解,国家电投于2017年进入氢能领域,打造氢能源和氢能装备两条业务主线,尤其重点涉足氢燃料电池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经过三年潜心研发,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燃料电池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银广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客户签订项目协议,销售40套燃料电池系统,并达成400台(套)采购意向订单,产品已步入产业化推广阶段。“位于北京、宁波两地的中试生产线已形成1000台/年的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并在宁波、武汉两地启动万台生产线建设。” 对于外界广泛关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推广情况,张银广介绍,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去年初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12米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宁波下线,续航里程600公里。去年12月,该公司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11米氢能旅游客车进入工信部公告,将分别投入10辆客车服务于2021年博鳌论坛和吉林氢能交通示范,投放20辆公交车服务于宁波氢能交通等。 “我们正在与各地汽车生产商开展战略合作,预计到今年底,推广氢燃料电池的总规模将达到500台。2025年前后,随着燃料电池成本大幅降低,加氢网络逐步完备,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在汽车的推广应用将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祖斌透露。
  • 《山西鹏飞集团首个氢能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7
    • 近日,山西鹏飞集团与上海氢晨、上海交大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燃料电池电堆高精密度批量制造工艺与成套装备技术”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复。这是鹏飞在氢能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标志着山西鹏飞集团氢能产业在研发领域取得开创性进展,全面进入专业深入研讨与稳健学术表达阶段。 项目围绕国家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等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氢能便捷改质与高效动力为突破口,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电堆制造、装配、活化等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设计及制造研究,切实提升我国氢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实现到2025年我国氢能技术研发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该项目由山西鹏飞集团与上海氢晨、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9家知名企业、高校联合申报,也是这些主体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平台后的进一步深度共融。山西鹏飞集团重点承担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重载车辆适应性研究与批量示范应用”项目,为项目提供实际测试平台,检验批量化电堆在重载场景的实际效果与适用性,支撑项目的最终验证工作。 多年来,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山西鹏飞集团氢能创新成果显著: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燃料电池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北大学共建先进炭基电极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氢能成果转化基地、山西省氢能中试基地获得省科技厅批复;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250kW氢燃料发动机(单堆)在孝义发布;“焦炉煤气制氢吸附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有5种设备、装置、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与太原理工大学黄庆学院士课题组共同开展Ⅳ型储氢瓶的研发制造;在吕梁市成立首家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焦炉煤气制高纯氢转化工艺安全技术要求》《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在焦炉煤气制高纯氢领域标准化的空白;与省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市场拓展等深化合作,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累累硕果,充分彰显了该集团在氢能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鹏表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重点解决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用于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未来,山西鹏飞集团将在氢能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利用氢能源领域积累的优势,不断补链、强链、延链,进一步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将鹏飞氢能打造成为全国氢能源创新应用示范高地,为建设能源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