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果冻”材料可抗汽车碾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1-26
  •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柔软而坚固的新材料,外观和感觉就像软软的果冻,但其可承受相当于大象站在上面的重量,在压缩时就像一块超硬、防碎的玻璃。其还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即使其80%的成分是水。

      无论是软的还是硬的、脆的还是强的,材料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其分子结构。有弹性的橡胶状水凝胶具有许多有趣的特性,如韧性和自愈能力,使其成为研究的热门主题,但制造能够承压而不破碎的水凝胶是一个挑战。

      该新材料的非水部分是聚合物网络,通过控制材料机械性能的可逆开/关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这是第一次将如此显著的抗压性融入软材料中。研究人员称,玻璃状水凝胶的成功研制,开启了高性能软材料领域的新篇章。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化学系黄泽欢(音译)博士说,为了制造具有所需机械性能的材料,研究人员使用了可逆交联剂。

      研究团队使用称为葫芦脲的桶状分子来制造可以承受压缩的水凝胶。葫芦脲就是一种交联分子,它将两个客体分子固定在其空腔中,就像一个分子“手铐”。研究人员设计的客体分子在空腔内停留的时间比正常情况长,这使聚合物网络保持紧密连接,使其能够承受压缩。

      研究人员表示,在80%的水含量下,一般认为它会像水气球一样破裂,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仍保持完整并承受巨大的压力。研究还发现,简单地改变“手铐”内客体分子的化学结构,就可轻松控制抗压强度。

      为了制造类似玻璃的水凝胶,研究团队为“手铐”选择了特定的客体分子。改变“手铐”内客体分子的分子结构使材料的动力学显著“减慢”,最终水凝胶的机械性能从橡胶状变至玻璃状。

      “超级果冻”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包括柔性机器人、生物电子学,甚至作为用于生物医学的软骨替代品。在演示中,这种“超级果冻”材料可在汽车碾压后也幸存下来。研究人员还制作了一个水凝胶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人体运动,包括站立、行走和跳跃。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与工程和材料科学家合作,进一步开发这些材料以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电子学。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材料》上。

      总编辑圈点

      80%都是水是什么概念?可以类比一下,我们人类的大脑差不多75%到80%都是水,其余一点成分才是脂肪和蛋白质,而大脑之脆弱,在坚硬颅骨的保护下依然“受不得丁点伤害”。本文中80%都是水的果冻材料,其主要功力在于结构中的“分子手铐”,在汽车反复强压下,它即便看上去还是个果冻,但分子动力学其实和玻璃已经别无二致了。换句话说,它的问世让人们拥有了一个柔软的甚至可能触感“咕叽咕叽”的、却表现异常坚硬的高性能材料。

相关报告
  • 《新能源汽车 如何化解“原材料之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31
    • 今年以来,碳酸锂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碳酸锂价格持续高企产生的效应不断向产业链下游传导,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不小压力。是什么原因让锂价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如何化解“原材料之困”?   3月17日,哪吒汽车发布车型价格调整说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供货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从18日零时起对在售车型的价格进行上调。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等多家车企也纷纷在近期上调了价格。这一轮车企调价,和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走高紧密相关。   碳酸锂价格的波动为何会带来如此大的传导效应?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用到的关键材料包括锂、镍、钴等金属。其中,在正极材料制作成本中,锂占到近一半。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年初的6.8万元/吨持续上涨,时至今日,价格约50万元/吨。   “目前市场上,一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概用到50千克碳酸锂。尽管由于厂商提前备货等原因,碳酸锂实际成交价格也许没有达到最高市价,但成本溢价也很可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吴艳华说。   “锂价上升大幅增加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说,10余年来,通过在技术上的改善,锂电池成本下降超过80%。如今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冲淡了产业链在技术降本方面投入的资金和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锂价高企主要源于供需不平衡。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2年初至今,快速发展势头延续。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必然会推高对上游材料的需求,带来短期内供给的紧张。”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杜硕告诉记者。   “在2016、2017年,锂价也出现走高周期,当时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带来需求上升。”吴艳华说,不论是锂盐还是上游矿产,资源建设扩产都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新建产能短期内很难释放,这些都造成了价格的波动。   业内人士也认为,不必对锂价高企过度紧张。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会实现调整作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市场保供。“我们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可释放的产能比较可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持在稳定增速情况下,上游供应是可以保障的。”吴艳华说。   近日,工信部召开锂行业运行相关座谈会,听取了重点企业生产、扩产和销售情况,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快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在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公司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形成正极材料的技术不断提升,机制不断完善,都有助于释放更多碳酸锂产能,推动价格回归正常。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市场上用回收动力电池形成的碳酸锂约为1万吨,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为3万吨。”吴艳华说,随着我国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的加强和回收体系不断健全、规范,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将不断提升。这些都将成为国内市场碳酸锂供给的很好补充。
  • 《用于汽车应用的轻质结构材料》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汽油价格的上涨继续促使消费者购买更节能的汽车。将汽车重量减轻10%可提高6%~8%的燃油效率,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重量减轻是通过增加轻质结构材料的开发和使用来实现的。对于车辆设计师来说,开发材料和制造工艺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减轻重量,还可以保持满足碰撞安全测试所需的强度。此外,他们必须在不将车辆成本提高到可接受的水平的情况下这样做。 背景 轻质结构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以及制造和生产工艺的优化需要测量关键的微观结构参数。 传统上使用光学显微镜测量晶粒尺寸,这需要合金特定的化学蚀刻。这种蚀刻可能不会暴露出所有的晶界。此外,它还使用有特殊处理和处置要求的化学品。 相分布传统上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来测量。这些测量通过测量的灰度级而不是通过提供结构和成分的直接测量来推断相位。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化学蚀刻处理以揭示存在的所有相。 单个晶粒上的晶体取向传统上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量的。TEM分析需要专门的样品制备技术、工具和专业知识。方位测量通常是手动进行的,这限制了可以收集的测量数量。 纹理,即优选取向的存在,通常通过x射线衍射(XRD)来测量。使用XRD的纹理测量不提供空间上特定的取向测量,而是提供具有测量体积的集体样品取向。 塑性应变,即由于施加的载荷而导致的晶粒内取向的变化,传统上是通过TEM测量的。TEM的分析范围是有限的。TEM样品的直径通常为3mm,并且样品的薄到足以进行TEM分析的部分小于此部分。缺乏自动化测量进一步限制了数据收集。 相反,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为测量轻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一种快速、自动化的解决方案。EBSD的优点包括: 使用离散定向测量的直接晶粒尺寸测量,以消除模糊的晶界确定误差。还可以识别特定的晶界类型,例如孪晶边界或相变取向关系,以帮助理解变形和/或热处理过程。 通过使用EBSD测量晶体结构和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测量化学成分来直接测量相分布。ChI扫描?,EBSD和EDS相映射的结合使用,即使对于复杂的轻质材料,如高级钢和Al-Si铸件,也能提供准确的相分布。 直接测量晶体取向和纹理。合金上的自动测量速度高达每秒6700点,可以快速收集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集。易于生成用于可视化方向的空间分布的地图。同时获得纹理信息以消除对额外分析时间的需要。 可直接测量定向精度值小于0.1°的塑性应变。定向精度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成形和制造过程中的变形过程,用于将轻质材料集成到汽车设计中。对大于1cmx 1cm的区域的自动分析允许对大面积和横截面上的变形进行可视化,以了解塑性应变和变形如何在材料内分布。 结果和讨论 铝和镁合金是用于减轻汽车重量的主要结构材料。虽然钢的密度是这三种合金中最高的,但其机械性能和可成形性使其成为碰撞防护的理想材料。使用微合金化和连续退火或其他热机械加工技术开发了先进的高强度钢。所得材料表现出改进的强度和韧性,以减轻重量并保持安全。先进工程钢的一个例子是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TWIP钢设计用于在碰撞中吸收比传统钢更多的能量,同时保持强度和稳定性。这种特性是碰撞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孪晶的结果,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屈服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