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燃料电池用氢被纳入国家标准物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4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发布了2021年新批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45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774项,涉及食品安全、农业生产、大众健康、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计量技术支撑。

    聚焦新需求,为新能源提供“新动能”。燃料电池是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转换效率高、零排放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氢能利用技术。氢气作为氢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其品质影响着氢燃料电池性能和寿命。氢中二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等以氢为底气系列标准物质的研究成功,解决了底气杂质干扰等难题,为国内氢气品质实验室检测和方法开发提供了可溯源的高准确度的参考标准,同时也为我国氢燃料汽车快速健康发展,节能减排,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技术保障。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将那非类、拉非类物质纳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的公告》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7-1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管理规定》,现将那非类、拉非类物质纳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 特此公告。 附件: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录(那非类、拉非类物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25日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标准制修订流程发生重大调整》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0
    • 5 月 13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家标准制定流程改革的有关情况,同时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为了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标准制修订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 一是针对社会反映的国家标准申报难问题,赋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从制修订系统提报国家标准项目的权力,对于获得五名及以上委员支持的项目,就必须进行处理并由全体委员会审议投票,进一步畅通了社会各界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渠道,保证标准计划来源更加广泛,立项更加公开。 二是针对标准制修订过程公开问题,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平台。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阶段,起草单位除原有的征求意见渠道外,还应通过制修订系统对外征求意见,形成 “ 提出意见、反馈意见、按意见修改完善 ” 的闭循环,从而使公众方便地参与到每一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既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确保了各方面所提意见得到有效的采纳和处理,让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进一步提升。 会议同时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本次发布的国家标准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涉及网络安全、物流配送、能源计量、项目管理、绿色包装等多诸多领域。 网络安全领域 新修订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系列国家标准,可有效指导网络运营者、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指导测评机构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开展等级测评工作,进而全面提升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在物流配送领域,《物流中心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国家标准,有利于引导我国物流中心合理规划、提升物流中心运作效率、贯彻绿色物流理念。《车用起重尾板安装与使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规范了物流配送中用于装、卸货物的举升装置――车用起重尾板的生产、安装要求,保证了尾板安装、使用的安全性,有利于切实支撑物流业降本增效。 能源计量领域 新修订的《膜式燃气表》国家标准,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了数字化、智能化燃气表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在促进我国燃气表产业的转型升级、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国内燃气表企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项目管理领域 《项目管理指南》国家标准,规定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框架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我国各型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模式接轨。 绿色包装领域 《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国家标准,针对绿色包装产品低碳、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规定了绿色包装评价准则、评价方法、评价报告内容和格式。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绿色包装评价研究和应用示范、转变包装产业结构、实现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各个环节,为各相关方,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营造更加公平公开的标准制修订环境、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环境和更加优化更具活力的支撑环境,不断提升国家标准质量和水平,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