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红海可能正在变冷而不是变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6-17
  • 国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学(KAUST)的地球科学家和海洋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红海的 海表温度可能会降低而不是升高。

    “对长期数据集的分析表明,目前红海的高变暖率似乎是全球变暖和海表温度(SST)的 自然长期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红海表面温度呈现出一系列交替的正负变化 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这些趋势表明了一个可能会对抗全球变暖影响的降温阶段。” Ibrahim Hoteit 教授说。

    超过一百年的卫星数据揭示了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如何强烈影响红海的表面温度。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趋势相反,该研究指出了未来几十年的降温阶段。“我们发现红海的水 有一个 70 年的周期,红海目前正处于 70 年周期的顶峰。我们的预测显示,其水域的温度将在 未来 10 年内开始下降,在接下来的 30 到 40 年间,水温将继续下降,但在 70 年后,它将再次 开始上升,达到另一个高峰。”

    NOAA 将 AMO 描述为“北大西洋海面温度持续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自然的,并 且至少在过去的 1000 年里一直在发生。”KAUST 团队的工作表明,与 AMO 相关的长期振荡 在过去三十年中已经调制了红海的变暖,并且在过去十年中达到顶峰,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将进入负位相阶段,在 70 年后再次升温。“AMO 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永久性特征,主要与 大西洋输送带的变化有关,”Hoteit 解释道。“AMO 还与重要的全球气候影响有关,比如几十 年来北半球平均表面温度的变化。”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8GL081397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赤道附近珊瑚礁受海洋变暖影响较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4-08
    • 海洋变暖正威胁着全球的珊瑚礁,全球范围内持续的热应力事件正在使珊瑚礁发生退化。但是,由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博士生Shannon Sully和教授Rob van Woesik以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珊瑚礁普查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认为,赤道附近的珊瑚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地方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Zegar家族基金会提供了资金支持。这项研究成果已于3月2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通过对全球81个国家3350多个珊瑚研究地点进行20年野外观察并分析得出,正如预期,珊瑚礁白化现象在经历高温压力的地区最为常见,但在那些月度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珊瑚礁白化的情况并不显著。 研究人员认为,在过去的珊瑚礁白化过程中,对温度敏感的珊瑚数量减少,这可能是导致这十年来珊瑚高温白化的原因,而余下的珊瑚种群则有更高的白化温度阈值。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共同作者Deron Burkepile提到,尽管赤道附近的珊瑚礁也有类似的热应力水平,但赤道附近的珊瑚礁受白化的影响比其他地方要小。 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全球生态研究所的教授兼所长Rob van Woesik表示,即使有了新的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不确定为什么赤道附近的珊瑚礁对当前的温度压力更加宽容,但我们知道必须保护这些赤道珊瑚礁以及各地的珊瑚礁免受其他干扰,它们保护了沿海居民免受风暴波浪影响并养活了全世界数百万人。 (冯若燕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珊瑚独自生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3-11
    • 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来说都是坏消息,海洋温度过高会导致大面积白化,从而削弱和杀死珊瑚。然而,得克萨斯大学(UT)奥斯汀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使珊瑚具有了一项新特征—更喜欢独自生活而非群居。该研究已于1月21日发表在《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期刊上。 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现代珊瑚礁保护工作落脚点的线索,是基于对地球过去变暖期间存活的珊瑚物种的调查,这种变化类似于当今的气候变化。虽然研究表明珊瑚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但幸存珊瑚孤立的生活方式可能意味着未来的珊瑚生态系统将会很单调。“尽管珊瑚本身可能存活下来,但它们如果没有建造珊瑚礁,那将导致生态系统内的其他问题,”研究主持者、UT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的博士生Anna Weiss说。 该研究调查了大约5600万年前居住在古新世晚期到始新世早期过渡期间的珊瑚物种,这段时间间隔持续了大约20万年,其中存在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的峰值。峰值产生的全球气温比现在高14华氏度(8摄氏度),使海洋的酸性增加。研究人员即追踪研究在此期间的珊瑚,了解当今珊瑚如何应对当代气候变化。 他们利用国际化石数据库(ThePaleobiology Database,https://paleobiodb.org/#/)开展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有关多时期的数百种珊瑚物种及其物理特征的信息,例如物种进食、生活环境类型、繁殖方式以及能否形成殖民地等。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独立的珊瑚物种在温暖时期的多样性增加。研究还发现,某些可能有助于珊瑚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特征与珊瑚的生存条件有关。 其中一个特点是独立捕捉食物,而不是从生活在某些珊瑚组织中的热敏藻类获取营养,一旦水变得过热时会离开,导致珊瑚褪色。另一个特点是喜欢生活在石质海底底部,水温较低,而不是在较温暖和较浅地区的碳酸盐岩石上。研究人员表示,了解过去哪些特征与珊瑚生存有关,有助于预测现在的珊瑚如何应对持续气候变暖并开展集中保护工作。 Weiss补充道:“古新世期间的变暖发生了数千年,而今天的变暖速度发生在数十年到数百年之间。尚不清楚珊瑚是否能够应对当前正在发生的快速变化。更多的研究探讨珊瑚的特定群落—而非把珊瑚看做一个整体—如何应对气候变暖,这有助于加深科学家们对世界各地不同环境中的珊瑚如何应对当今气候变化的理解。”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