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 低压设计实现紧凑型三相电机逆变器IC》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1-06-18
  • 在电池供电应用、汽车行业和IT 基础设施中,48V 技术正在兴起。在此电压等级中,氮化镓(GaN)功率晶体管在安全性、紧凑性和效率之间实现了最佳折衷。现在,Fraunhofer IAF 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用于低压应用的GaN 集成电路(IC)的开创性概念。

    无论是电动自行车、机器人或无人机等电池供电应用,还是移动领域的驱动和板载系统以及IT 基础设施,这些领域都依赖于具有成本效益、高效和紧凑的电子产品。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弗劳恩霍夫应用固态物理研究所 IAF 正在研究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的GaN集成电路,并且适用于48V的低电压条件。

    48V技术正在兴起,并在各种行业中得到应用。这是因为与较低的电源电压相比,48V的电力传输更高效,因此改用 48V 是一种节省资源的替代方案。与高压电力电子设备相比,48V 实现了高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理想折衷,不需要复杂的安全措施,适合日常应用。

    高度集成的氮化镓(GaN)组件和系统是 48V 技术的理想解决方案。与Si相比,GaN 具有更好的电力电子物理特性。此外,GaN 技术允许将整个电路组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Fraunhofer IAF 开发了各种高度集成的 GaN 电路,开创了低电压应用的集成概念,并在2021 PCIM国际领先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

    会议上,研究人员展示了在不使用并排集成的条件下,利用一种交错设计将集成半桥的两个晶体管合并的高度紧凑,从而提高了其面积效率。他们进一步将三个这样的半桥集成到电机逆变器GaN集成电路中,实现了一种先进的GaN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几年来,GaN-on-Si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一直是各种电力电子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组件。Fraunhofer IAF 展示了其先进的布局和新设计,使 GaN 器件更加紧凑和高效。此外,Fraunhofer IAF 的科学家Richard Reiner还在PCIM 2021上发表了关于GaN HEMT 的面积效率设计的论文。

    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Michael Basler博士表示:“GaN技术允许在一个芯片中集成一个由两个功率晶体管组成的半桥,这显着提高了系统的紧凑性。然而,为了利用这一点,在封装和芯片层面优化集成也非常重要。”Fraunhofer IAF的低压GaN IC 集成概念展示了该公司对材料开发、封装设计等方面的努力。此类高效紧凑型 GaN 技术将促进未来 48V 类应用关键组件的发展。

相关报告
  • 《Sunways 推出用于屋顶光伏的三相逆变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0
    • Sunways为住宅和小型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开发了新型三相逆变器。 这家中国逆变器制造商表示,其新款 STT-15-30KTL-SE(-S) 逆变器支持高达 110% 的交流过载。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 150% 的直流过载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安装额外光伏模块的优势,确保在日照高峰时段获得更大的能量。” 该系列包含五个版本,输出功率范围从 15 kW 到 30 kW。逆变器尺寸为 550 mm x 410 mm x 199 mm,重量为 27.4 kg。 无变压器逆变器具有两个最大功率点跟踪 (MPPT) 点,效率等级高达 98.6%,欧洲效率等级高达 98.2%。MPPT 电压范围为 200 V 至 950 V,最大输入电压为 1,100 V。 该逆变器具有 IP66 防护等级,工作温度范围为 -30 C 至 60 C。它们配备直流和交流的集成电涌保护。 “STT-15-30KTL-SE(-S) 逆变器配备可选电弧故障断路器 (AFCI),有助于检测和缓解电弧故障,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制造商表示。“逆变器的设计支持高达 20 A 的串电流,可适应市场上越来越流行的更高电流太阳能电池板。” 新产品还具有针对多个内部功率晶体管的实时温度监控和保护系统。
  • 《Fraunhofer IAF研究用于量子技术的紧凑型片上光子对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1-03-08
    • 德国弗赖堡的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已启动一个纠缠光子的紧凑型片上光源项目,这是实现工业量子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QuoAlA项目(AlGaAs Bragg反射波导的电信波长量子纠缠光子对源)中,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将砷化铝镓(AlGaAs)作为产生纠缠光子源的波导,AlGaAs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设计和芯片集成。 量子技术的应用的基础是各种量子现象和基本粒子的物理定律,其中包括纠缠光子的影响,这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和安全量子通信前景概念的基础。为了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光子电路中,就需要一种紧凑而高效的纠缠光子对源。 量子光子系统的主要组件(例如反射镜、分束器和移相器)现在都可以集成形式实现。但是,这还不适用于所需的光源和检测器。 Fraunhofer IAF的目标是将量子通信所需的所有功能(即单个和纠缠的光子的生成、操纵和检测)集成到一个芯片中。通过QuoAlA项目,研究人员正在朝着光源迈出第一步。 AlGaAs布拉格反射波导作为光子对源 QuoAlA的重点研究方面是对基于AlGaAs的光子源及其外延制造。目的是在精确定义的波长下产生具有高纠缠质量的光子对,目标波长为1550nm,即在电信范围内(1500-1600nm)。 AlGaAs在光子对源方面的应用很有前景,主要因为它具有非线性特性。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材料中,由于光学效应,光子可以在高光强度下自发地分裂为两个光子。这样的轻粒子对可以被量子机械地纠缠。 特别紧凑的设计潜力 此外,AlGaAs布拉格反射波导允许在芯片级水平上集成其他光学和电子组件。 在QuoAlA项目中使用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集成泵浦激光二极管的潜力,这使得超小尺寸的设计成为可能。减小部件的尺寸、重量将满足实际应用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信中的光源,必须能够非常精确地调整光子的波长,因为通道的波长间隔小于1nm。产生的光子的波长非常敏感地取决于波导的外延层结构。因此,该项目专注于基于AlGaAs的布拉格反射波导的外延精度,这可以决定所产生的纠缠光子的波长。 此外,科学家正在使用软件对布拉格反射波导进行光学仿真,该软件是他们先前在NESSiE项目(电信波长下量子纠缠源的非线性波导)中所开发,该软件在2019-2020年期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