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一季度完成投资359.5亿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14
  •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应对能源市场变化,主动顺应市场供需再平衡趋势,完成投资359.5亿元,发电量2964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1%,光伏发电增速保持领先,实现首季“运营稳、对标优、开门红”。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经营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季度自产煤生产连续42个月保持5000万吨水平,日均产量追平历史单季最高纪录,北方港下水煤市场占有率保持40%以上;运输产业拓展非煤物流,铁路、港口、航运非煤运输量分别同比增幅7.8%、27.4%、486.3%,创历史单季新高。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优于上年同期。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聚焦“双碳”目标及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研究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优化煤电运化各产业投资发展路径。深化推进“AI+”专项行动,承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任务,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下一步,国家能源集团将系统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形成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扛牢能源保供首责,坚决实现主要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扛牢能源保供首责,坚决实现主要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加强重大项目攻关,勇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高效科学的集团管控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50514/1441301.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电网2025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2
    • 重点工程建设蹄疾步稳,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稳增长强信心,赋能高质量发展,首次跻身全球十强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局答卷。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家电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实现“开门红”,为“十四五”完美收官夯实基础。  聚焦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电网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开展基础施工,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开工,陇东—山东、金上—湖北、宁夏—湖南、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组塔、架线已基本完成,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推进线路组塔工作,青藏直流工程换流站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发布“双八百”(±800千伏/800万千瓦)柔直技术成果,电网发展提质加速,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投产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等5台机组、140万千瓦装机。  聚焦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国家电网推动完善省间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扩大跨省跨区绿电交易规模,发展“含绿量”持续攀升。1-3月,省间交易电量累计完成35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截至3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累计电量14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华北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2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华东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38.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3%;东北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14.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开展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为后续建立全国范围跨经营区交易的长效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建立绿电进京新模式,相继与西藏、新疆等地签订绿电合作协议,一季度累计绿电交易超100亿千瓦时。京津冀“算力之都”张家口市一季度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18.59亿千瓦时,其中绿电达5.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31%,绿电用量创历史新高。  聚焦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坚持“全网统筹、保量稳率”,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投运甘肃酒泉750千伏金塔输变电工程,为当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新能源电量消纳和外送提供重要支撑。在山西,首次完成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日前调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在江苏,实现分布式光伏聚合注册、交易、结算、绿证核发全链路业务贯通。在安徽,建立新能源高精度预测体系,提前通过市场售电、调峰资源优化等措施,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在湖北,华中地区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已具备常态化运营能力,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季度,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新增并网容量5380万千瓦,同比增长19.1%,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一步,国家电网将持续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电网基础支撑、创新引领、产业带动作用,按计划有序推进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新能源送出配套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新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更强保障,奋力开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能源局: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4-27
    • 摘要: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通报监管投诉举报处理情况,解读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等。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产运行情况,通报监管投诉举报处理情况,解读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等。 出席发布会的有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先生、煤炭司副司长任育之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先生、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国宏先生、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副主任丁勇军先生,法改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主持了发布会。 发展规划司司长 李福龙 一季度,我国能源运行开局良好,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能源消费延续回暖态势,能源生产平稳,进口增加,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传统行业用能进一步放缓,新兴产业用能较快增长。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一季度,全国能源消费延续增长态势,分品种看:煤炭需求持续回暖。前两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6亿吨,同比增长4.2%。其中,发电用煤同比增长9.8%,钢铁行业耗煤小幅增长0.6%,建材和化工行业用煤分别下降1.6%和2.2%。电力消费大幅增长。在主要用电行业需求增加、各地煤改电力度加大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作用下,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9.8%,创2012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较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回升2.9、4.1个百分点。 天然气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表观消费量7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其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气和发电用气同比分别增长23%、2%、12%,化工用气同比下降15%。石油消费中低速增长。一季度表观消费量约1.54亿吨,同比增长5.5%左右。成品油消费量7680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汽油消费相对平稳,同比增长约3.8%,柴油消费较为低迷,同比下降0.1%,煤油消费稳中有进,同比增长6.7%。 第二,能源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8亿吨,同比增长3.9%。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稳步推进。一季度,火电新增装机639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减少499万千瓦;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089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52小时。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油气企业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投资力度,加快在建气田和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开发。一季度,天然气产量39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进口2062万吨,同比增长37.3%。 清洁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太阳能、风电利用率显著提高,弃风弃光率显著降低。福建核电市场化交易规模大幅增加,采暖期辽宁红沿河核电实现3台机组满发。 第三,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工程深入实施。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稳步推进。各地加快编制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和2018年清洁取暖工作计划。“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启动,装机容量380万千瓦。清洁煤替代劣质散煤供暖扩围提速。北方地区煤改电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去冬今春北方地区煤改电新增用电量约120亿千瓦时,涉及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居民约200万户。农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分两批下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约40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 第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清洁电力引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一季度,水、核、风、光等清洁发电合计投资同比增长18%,远高于全部电源投资10.5%的增速,投资比重为66%,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能源新业态加快培育。一季度,新增电动汽车充电设施7.6万台,同比增长152%,3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累计达到52万台,同比增长123%。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有序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方案初步拟定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展开。 第五,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 电力市场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跨省区和区域电网输电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内原油期货正式上市。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推动天然气消费量较快增长。 第六,能源行业效益好转。 前两个月,全国煤炭采选业利润总额463亿元,同比增长20%;油气开采业利润总额286亿元,增长13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444亿元,增长18%;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588亿元,增长3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李创军 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情况: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66亿千瓦,一季 度新增153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42亿千瓦、风电装机1.6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4亿千瓦、生物 质发电装机1575万千瓦,一季度新增分别为77万千瓦、394万千瓦、965万千瓦和9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 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9%,比2017年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专门组织召开清洁能源消纳会 议,研究提高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基本无弃水;弃风电量91亿千瓦时, 弃风率8.5%,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 水电 一季度,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77万千瓦,新增装机较多的省份为甘肃26万千瓦、四川19万千瓦、湖 南7万千瓦、江西7万千瓦和新疆7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85.7%。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 约3.4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869万千瓦。 一季度,全国水电发电量19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分省份看,水电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 )依次为四川548亿千瓦时、云南400亿千瓦时、湖北247亿千瓦时、广西122亿千瓦时和贵州116亿千瓦时 ,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74.1%。 风电 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394万千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超过50%,风 电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新增装机较大的省份是青海、河南、宁夏和江西,分别为75万千瓦、54.6万千瓦、 34.76万千瓦和30.8万千瓦。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68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26.2%, “三北”地区占73.8%。 一季度,全国风电发电量9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4%;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592小时,同比大幅增加124小时;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703小时,华东地区701小时,其中云南904小时、福建809小时、四川765小时。一季度,弃风率进一步降低。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均有所好转,其中吉林弃风率下降35.5个百分点,黑龙江弃风率下降27.8个百分点,山西、辽宁、蒙东、甘肃、新疆、天津弃风率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18个省份弃风率同比下降。 光伏发电 一季度光伏发电市场整体发展形势向好,呈现“双升双降”,所谓“双升”,一是装机增长,光伏发电新增装机965万千瓦,同比增长22%。二是发电量增长,光伏发电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所谓“双降”,一是弃光电量下降,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二是弃光率下降,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6.16亿千瓦时,弃光率21%,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2.45亿千瓦时,弃光率10%,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 一季度,从新增装机结构看,光伏电站197万千瓦,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光伏768.5万千瓦,同比增长217%。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提速,新增装机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新增容量分别为110.1万千瓦、103.4万千瓦、103.2万千瓦和102.1万千瓦,四个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4.5%。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南地区新增装机76.71万千瓦,同比增加262%;华北地区新增装机270.76万千瓦,同比增加137%;东北地区新增装机42.72万千瓦,同比增加75%;华东地区新增装机为323.98万千瓦,同比增加8%,占全国新增容量的33.6%;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199.58万千瓦,同比增长11%;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51.93万千瓦,同比下降37%。 生物质发电 一季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99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575万千瓦,同比增长24%;一季度生物质发电量17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以上就是2018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 煤炭司副司长 任育之 一季度,我们组织对各地截至2017年底的煤矿产能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了最新的煤矿产能公告,以国家能源局2018年第3号公告正式发布。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告生产和建设煤矿4980处、产能43.6亿吨,其中生产煤矿3907处,产能33.4亿吨;建设煤矿1156处(含生产煤矿同步改建、改造项目83处)、产能10.2亿吨。建设煤矿中已进入联合试运转的230处,产能3.6亿吨。公告的具体煤矿名单可查阅国家能源局网站。 我国煤矿产能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煤矿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此次公告中,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2061处,产能2.2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5.1%;30万吨/年及以上、120万吨/年以下煤矿1914处,产能11.0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25.3%;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1005处、产能30.3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69.6%。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二是煤炭开发布局加速向资源条件好的地区转移。晋陕蒙宁四省(区)公告煤矿1782处、产能29.7亿吨,占公告煤矿产能总数的68.2%。这些地区的煤矿普遍资源禀赋好、达产率高,对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是建成煤矿产能与产量基本匹配。截至2017年底,公告生产煤矿33.4亿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建设煤矿3.6亿吨,产能合计约37亿吨。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建成煤矿产能与实际产量基本匹配,建成煤矿产能总体上得到了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