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开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7
  • 日前,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在天津港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未来该基地将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行试点探索,致力于打造行业一流的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逐渐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海工制造”体系。

    据介绍,作为我国规划建设的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位于保税区临港区域,由中国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据悉,基地规划面积57.51万平方米,码头岸线长度1631米,设计产能约为7.1万结构吨/年。总建设共分两期,一期工程预计于2021年9月建成投产,全部工程预计将在2022年底完工投产。

    该基地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先期完成3条自动化海工生产线、1个智能立体仓库的建设,实现板材切割下料、单层甲板片及工艺管线车间预制、中小件物料存储等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升级,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生产链条的智能化落地。未来,该基地将按照“保障北方能源基地,辐射东亚、北亚地区”的区域定位,重点发展油气生产平台及上部模块、FPSO模块、LNG模块等高端海工产品,并逐步成为集海洋工程产品智能制造、油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原始创新研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油工程将与行业内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针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进而实现整个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行业不断向高端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从“海工制造”到“海工智造”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开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27
    • 记者武自然商瑞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26日在天津开工建设。未来该基地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行探索,致力于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海工制造”体系。 作为我国规划建设的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由中国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据悉,基地规划面积57.51万平方米,码头岸线长度1631米,设计产能约为7.1万结构吨/年。总建设共分两期,一期工程预计于2021年9月建成投产,全部工程预计将在2022年底完工投产。
  • 《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机械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3
    • 记者1月10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WHPA平台完成连接调试并顺利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进入投产倒计时。 据了解,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是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项目,也是中国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包括1座8腿井口平台,由东、西组块和生活楼等组成,总重量约12000吨,可同时容纳100人工作生活。油田建成后,高峰日产油将达15300桶。 据悉,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采用工程设施标准化、智能化设计,建造过程中,依托中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创新应用数字化智造管控系统、平面分段生产线、智能仓储等软硬件智能制造技术,打通图料优化匹配、工单精准派发、线上叫料及报检等关键智能制造流程,有效落实了“准时生产”与“资源平滑”等精益管理理念。项目型钢切割下料工效提升23%,甲板片装焊工效提升14%,结构预制人力配置降低20%,预制周期缩短15%,甲板片构件一体化率最高达98%。 据了解,海上安装正值渤海冬季施工高峰,数十条工程船舶同时作业。中国海油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组建海上流动指挥部,统筹协调海陆资源,全面调度作业船队,实现各项目快速转场、无缝衔接,历时32个小时,成功完成WHPA东、西组块吊装就位,为按期完成海上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全力开展投产前的准备工作,确保该项目按期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