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能源等煤企转型加速,布局新能源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3
  • 转型煤企再添一家,辽宁能源11月10日宣布将收购母公司旗下新能源资产,具体对价尚未披露。

    在交易预案中,辽宁能源称,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光伏、风电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进入该行业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北京能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焦敬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本次交易可拓宽辽宁能源的业务范围,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可进一步提升母公司集团资产证券化程度,符合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要求。

    在风光等新能源占比持续上升的当下,煤企转型迫切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赛道上均不乏参与者。

    辽宁能源拟收购母公司新能源资产,称看好光伏风电产业

    辽宁能源加快新能源布局,于11月10日宣布将收购辽宁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能集团”)全部股权。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光伏、风电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进入该行业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辽宁能源称,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置入行业前景良好、竞争优势突出、盈利能力较强的新能源发电业务,在目前主营的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销售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业务之外,向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天然气业务等领域布局,拓展盈利增长点。

    此次收购标的清能集团的具体对价尚未披露。

    辽宁能源拟收购的清能集团据介绍是辽宁省属国有企业中领先的综合性清洁能源公司,主营业务为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具体包括风电业务、太阳能发电业务及天然气业务。

    清能集团由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能投资”)持股83.66%,辽能投资与辽宁能源同为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辽宁能源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50亿元,同比增长8.66%;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同比增长2570.71%。就业绩增长,辽宁能源称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煤炭产品销量同比增加、平均售价同比上涨,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辽宁能源前身是红阳能源,受限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煤炭产业在全行业内竞争力相对较弱。”北京能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焦敬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通过本次收购,一方面可以拓宽辽宁能源的业务范围,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关注,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母公司下属非上市资产,进一步提升集团资产证券化程度,既符合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要求,也可能进一步提升母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2021年末,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受辽宁省国资委委托管理了沈煤集团,后者同为辽宁能源的股东,据披露此次托管系出于深化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

    煤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转型或有望增加估值

    在煤企转型的路上,辽宁能源并非孤例。

    盘江股份今年8月宣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安排由盘江股份作为投资主体,在安顺市开展盘江“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公司已在安顺市关岭县、普定县、西秀区、镇宁县获得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项目21个,规模合计258万千瓦,初步规划总投资约98.95亿元。

    “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新能源。” 国家能源集团在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集团建设的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390万千瓦,位列央企第一;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集团公司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28.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焦敬平告诉记者,由于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的行业下行,煤炭企业在非煤产业方面的布局较上次下行前更为审慎,结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头部煤炭企业都加大了对新能源发电项目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例如国家能源集团加强风电、太阳能、氢能投资,中煤集团参与光伏整县推进,山东能源集团加大对海上风能和氢能产业布局等,另有部分企业布局或关注碳资产管理。

    “煤炭作为一种周期性行业估值较低,新能源等领域估值相对更高。”焦敬平另提到。

    为何转型?在风光等新能源占比持续上升的当下,对煤企而言,答案或许不言而喻。

    安信证券分析师池光胜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煤企转型新能源,一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大型新能源项目与煤炭资源分布重合度较高,另一方面,近年煤炭行业资本开支明显下降,但煤价大幅增长,煤企尤其是优质大型煤企在手现金规模大幅增加。

    据池光胜梳理,煤企转型新能源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新材料三种。

    现有产业链的延伸也不失为一种方向。“煤炭在能源属性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不断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煤炭的工业原料属性将越来越突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张宏此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煤炭作为现阶段我国的主体能源将逐渐转为支撑性能源、并向应急和调峰能源转变,面向未来应推动煤炭由化石能源向高端化工材料和碳基新材料领域突破发展。

    据张宏介绍,这十年来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未来依托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领先优势,可加大煤炭气化、转化制精细化工产品和碳基新材料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进一步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鼓励高端精细化工、具有特殊性能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研发,弥补我国化工产业链短板。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21525.shtml
相关报告
  • 《央企发力加速布局风、光、氢、储新能源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8
    •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央企纷纷发力加速布局风、光、氢、储等新能源项目。 国家能源集团在风电领域排名世界第一,其风电装机量达到5000万千瓦。旗下企业龙源电力已在2022年在A股上市。不仅拥有巨大的装机量,还获取了国家第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390万千瓦,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开机1089万千瓦,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峡集团也在2021年开始大力投资装机,其中风电装机1426.9万千瓦,同比增长61%。预计到2024年年底,三峡集团投资411.69亿元在广东阳江建设的三大海上风电项目将完成全容量并网。届时凭借海上风电装机量500万千瓦的容量,三峡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企业。 光伏方面,中国大唐在2021年收获颇丰,获得了51个试点县区,总容量约12GW,建设项目包括浙江象山长大涂、黄冈三里畈、陕西澄城、四川采乃风电场项目、广东南澳海上风电和辽宁庄河等多处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另一位明星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目前氢气年生产能力超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广西、贵州等地建成若干油氢合建示范站。
  • 《中国石油清洁能源布局初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710亿元至750亿元,增长374%至395%,创7年来最好水平。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石油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原因。2021年,在确保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中国石油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实现了“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展新格局,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45万吨标煤,总能力接近700万吨标准煤/年,创历史新高。 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石油上海平霄路油氢合建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油氢合建站项目,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加氢、加油、充电、便利店等服务于一体。开业当天,引来不少好奇的司机“尝鲜”。 氢能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石油踊跃参与其中,希望通过技术突破,探索出清洁能源发展新路径。 位于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于2021年2月投入使用。“加氢站建设的背后,是中国石油打造的一条氢供应链。”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崇礼北综合能源新形象站站长秦渊说,前端是北京、河北一批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相继投产,后端是华北石化建成投用的500标准立方米/小时副产氢提纯装置,每天满负荷生产可产出纯度接近100%的氢气4750公斤至5500公斤,为近千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 中国石油发展计划部副总经理陈明卓介绍,中国石油目前在北京、河北、重庆等地建成8座加氢站、6座换电站、3座综合能源服务站,在环渤海、陕甘宁等7个区域部署建设19个氢提纯项目,氢气年产能将超过260万吨。 地热跑出加速度 在关注氢能这个“新选手”的同时,中国石油还注重更好发挥其他“老选手”的作用。这个冬季,在全国正式供暖前,从辽河到雄安新区、从唐山到德州,中国石油新投产的6个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全部加入“保供大军”,新增供暖面积900多万平方米。 在地热领域,中国石油发展迅速。毗邻雄安新区的华北油田,高效开采油田深层的地热资源,用于石油新城、万锦新城等小区供暖,坚持100%同层无压回灌,实现地热供暖可持续发展;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欢三联合站地热应用工程是中国石油典型地热工业应用示范项目,利用10口地热井替代原水套加热炉,实现清洁供热。 中国石油集团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新能源处处长苏春梅告诉记者,中国石油积极开拓地热产业,加大对内清洁替代、对外清洁供能。眼下,中国石油正致力于打造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东北用能替代示范和长三角采暖制冷示范“三大示范区”,受益人口达350万,年替代标煤4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 光伏发电谋突破 如果说氢能与地热利用的是石油生产副产品和地质资源,还属于石油公司的业务延伸。那么,光伏发电基本已经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迈向新的领域,开启老油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六大基地”之一的玉门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座巨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约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97吨、二氧化碳28万吨。 这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获得保障性并网指标、批复立项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单体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2020年11月,玉门油田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老君庙采油厂太阳能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年发电总量155万千瓦时,约减少碳排放1545吨,节约标煤626.2吨。其成功运作是玉门油田向新能源业务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也为油田后期光伏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样是在西部,中国石油的绿色清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宁夏销售公司建成国内首座BIPV光伏发电油气合建站,相比传统的BAPV光伏发电模式,效率高、寿命长、成本低。塔里木油田已有12座泵站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灌溉示范站,替代柴油机发电灌溉。目前正在建设塔中沙漠公路太阳能利用工程,完工后将实现全长436公里的沙漠公路光电抽水灌溉全覆盖。 如今,中国石油对外清洁电力新增光伏装机20万千瓦,已有117座加油站开展充电业务、91座加油站开展光伏发电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