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物表型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07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作物表型对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遗传机制解析、生长特性理解、种植策略优化等均具有重要价值。作为高通量表型检测领域的新兴技术手段,作物表型机器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场景相比,表型机器人作业场景复杂,其对象多为娇嫩、复杂的农作物。由于作物表型的研究应用主要服务于作物育种科研,表型机器人需结合实际育种相关研究场景,这对功能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固定式表型平台,作物表型机器人具备灵活小巧的独特优势,可在无需额外基础建设的条件下行驶于不同地块。相较于无人机系统,虽然单套表型机器人采集效率低,但可通过部署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来缩小这一差距,此外表型机器人可同时搭载多种传感器,通过单一或多种光学传感器设备,如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从不同维度获取作物表型信息。基于表型机器人可以在地面端高效、精准行驶的优势,其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表型数据,为作物器官、单株等尺度的准确分割提供保障。 图1 国外典型作物表型机器人 国外作物表型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早,大多通过获取冠层表型数据的方式对植物表型进行评价。例如,德国博世公司于2009年研制出BoniRob机器人平台(图1a),可用于田间玉米和小麦单株的冠层表型性状检测。它通过铰接臂与底盘连接,构建出了具备全方位行走和行距可调的表型机器人。BoniRob主要由3个模块组成:用于控制机器人自主行走的导航模块、负责控制机器人运动转向的驱动模块,以及用于计算植物表型信息感知和计算的表型检测模块。该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并逐步迭代发展(图1b)。随着不同研究团队的深入推进,专用高通量表型机器人平台相继问世,如Ladybird和Thorvald II等跨行式表型机器人,在设计和功能上各有特点。其中,Ladybird配备了光伏遮阳板(图1i),不仅能够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电能,满足设备部分能源需求,还能通过优化光照条件,为可见光图像采集营造稳定成像环境。而Thorvald II(图1d)可适用于多种农业场景。例如,在果园中,它可灵活穿梭于果树间进行果实监测与采摘辅助;在大田作物种植环境,能执行作物生长状况巡查等任务。 除了大型机器人对冠层作物表型数据的获取,搭载各类传感器灵活穿梭于作物行间的小型机器人,更适用于作物内部或侧视多角度表型数据采集。为缩短开发周期,SHAFIEKHANI等基于商用HuskyUGV移动平台开发了用于玉米植物表型分析的Vinobot机器人(图1g)。该机器人通过安装深度相机的机械臂获取玉米植株三维形态信息。这种基于商用移动平台进行二次开发,为玉米表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由于种植环境和作物长势的多样性,商业化底盘往往难以适应田间实际种植场景,研究人员针对特定作物与田间环境,研制不同类型的表型机器人。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研制的Robotanist机器人(图1e),可实现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株行自主导航,通过机械手测量植物茎杆强度,并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模块化阵列收集表型数据。爱荷华州立大学研制的PhenoBot 3.0(图1f)搭载了多个自主设计的PhenoStereo相机,实现了玉米田间的自主导航任务,并实现了玉米叶夹角、株高、茎粗等表型性状获取。挪威生命科学大学设计了TERRA MEPP(图1c)和TerraSentia(图1h)两款小型机器人,其中TERRA MEPP是2016年YOUNG等开发的低成本履带机器人,用于高粱田间表型鉴定。它在桅杆顶部安装立体摄像机测高粱高度,下方搭载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原理的深度相机测茎秆直径,以解决高粱植株高大、冠层密集带来的测量难题。TerraSentia则配备激光雷达与框架式侧视RGB摄像机,可在玉米、大豆等行作物行间灵活行驶,通过结合激光雷达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与RGB相机颜色信息,实现多种作物表型分析。 图2 国内典型作物表型机器人 国内在表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浙江大学唐政等设计了一款用于田间作物表型获取的无人车平台(图2d),可搭载多种常见的光学表型设备,如高光谱相机、多光谱相机以及热成像仪等。为解决复杂农田路况通行问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徐圣林等设计出适用于复杂路况的表型信息获取机器人底盘(图2f),其摆臂结构可依路面起伏自动调整,改变底盘与地面接触,显著提高通过性,为复杂地形田间表型信息获取提供可靠基础。针对光学传感器田间信息采集易受光照干扰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研发出一款具备暗室结构的表型机器人(HPSFR),有效隔绝了外界光照影响,该机器人能稳定获取可见光、高光谱及三维点云数据。为进一步提高表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该团队基于机器视觉技术与深度相机,实现了对田间环境特征的快速识别分析,引导机器人避障并精准定位,实现日夜场景导航(图2a、2c),为表型机器人无人化作业奠定基础。针对设施环境作物表型采集需求,复旦大学潘宇真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的多场景农业机器人(图2k),该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理念使其能够根据不同设施环境和作业需求,灵活组合模块,快速适配多种场景,为设施环境下机器人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华中农业大学则研制了一款搭载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设施表型机器人(图2b),其采用激光雷达进行建图导航,并通过侧视相机进行盆栽识别和定位,并利用深度相机对盆栽植株全程无人化逐一进行表型性状采集和解析,实现设施环境盆栽作物表型性状采集全程无人化,该机器人还可应用于设施环境智能巡检。 由于农业场景的多样性,国内越来越多的团队针对特定场景和需求研制表型机器人。如南京农业大学邱小雷等设计了作物表型巡检机器人(图2i),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表型数据。华南农业大学陈学深等设计的表型机器人(图2j)可感知杂草密度,通过精准评定苗期水稻区域的杂草密度,为针对性的杂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苗期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FAN等设计的HTP表型机器人平台(图2g)能够灵活地在大田环境中玉米的狭窄行间穿梭,适应复杂的田间地形和作物布局,运用表型算法,可实现高精度的行间玉米茎粗原位测量,能够准确获取玉米茎粗。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樊江川等为了有效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图2e)实现了对草莓冠层的有效数据采集,通过实例分割技术,实现了草莓叶片的高通量表型提取。面向研究土壤物理力学特性中土壤原状采集的使用需求,北京农学院邱权团队设计了原状土样采集移动机器人(图2m),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土样采集。针对山地丘陵环境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福增团队升级了小型山地履带无人拖拉机(图2l),具备稳定的运转性能,有效避免了坡地侧翻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 鉴于篇幅有限,本文是节选,原文还包括:表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基于机器人的作物表型获取及解析、问题分析与展望等内容。 本文全文获取途径:后台回复“427”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蒋正 来源:宋鹏,李正达,杨蒙,等.作物表型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展望.农业机械学报,2025,56(03):1-17.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5563&idx=1&sn=ea6a81a77491dcb306728b02528aa622&chksm=c0012b49dbfbc9e0ec3b03500cccb641c5ccebbea93f5296f5216b389141cb606b110686ccac#rd
相关报告
  • 《2017年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发展现状及品牌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4
    • 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也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因此,不管是ABB、KUKA,还是新松、新时达等国内外各大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都不约而同地把控制器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即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左右。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1.817万台,跟去年同比增长68.8%,是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在此背景之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据预测,2017年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达8.78亿元。控制器、软件与本体一样,一般由机器人厂家自主设计研发。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各品牌机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因此,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机器人保持一致,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研究现状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高性价比的微处理器使得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计算与存储能力,目前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多采用计算能力较强的ARM系列、DSP系列、POWERPC系列、Intel系列等芯片组成。此外,由于已有的通用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某些工业机器人系统在价格、性能、集成度和接口等方面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工业机器人系统对SoC(SystemonChip)技术的需求,将特定的处理器与所需要的接口集成在一起,可简化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缩小系统尺寸,并降低成本。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伺服通信总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根据系统需求,把常用的一些总线,如以太网、CAN、1394、SERCOS、USB、RS-485等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中。 在控制器体系结构方面,其研究重点是功能划分和功能之间信息交换的规范。在开放式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方面,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硬件层次划分的结构,该类型结构比较简单,在日本,体系结构以硬件为基础来划分,如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将其生产的PA210可携带式通用智能臂式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划分为五层结构;另一种是基于功能划分的结构,它将软硬件一同考虑,其是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由于硬件大多都是外购,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几乎都能买到相同的硬件,而软件往往就成为了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核心,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环境和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很多大学在工业机器人开发环境(RobotDevelopmentEnvironment)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开放源码,可在部分工业机器人硬件结构下进行集成和控制操作,目前已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许多相关实验。 随着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结构封闭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缺陷,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模块化、标准化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是当前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一个发展方向。 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内外各大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品牌的现状。 ABB IRC5控制器是ABB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由一个控制模块和一个驱动模块组成,可选增一个过程模块以容纳定制设备和接口,如点焊、弧焊和胶合等。配备这三种模块的灵活型控制器完全有能力控制一台6轴工业机器人外加伺服驱动工件定位器及类似设备。如需增加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只需为每台新增工业机器人增装一个驱动模块,还可选择安装一个过程模块,最多可控制四台工业机器人在MultiMove模式下作业。各模块间只需要两根连接电缆,一根为安全信号传输电缆,另一根为以太网连接电缆,供模块间通信使用,模块连接简单易行。 KUKA KRC4是库卡开发的一个全新的、结构清晰且注重使用开放高效数据标准的系统架构,这个系统架构中集成的所有安全控制(SafetyControl)、工业机器人控制(RobotControl)、运动控制(MotionControl)、逻辑控制(LogicControl)及工艺过程控制(ProcessControl)均拥有相同的数据基础和基础设施并可以对其进行智能化使用和分享。使系统具有最高性能、可升级性和灵活性。 KEBA KEBA并不是工业机器人生产商,是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行业为数不多的非工业机器人生产商,他的产品是工业级伺服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控制,该控制系统中通过VxWorks平台或者Windows+RTX实时扩展平台保证软件运行环境的实时性,通过运动规划和运动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对总线式伺服驱动器的控制,从而达到对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控制。KeMotionr5000系列控制器是一套完整的面向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软硬件模块化控制器。硬件包括KeMotion控制器,以及各种外围模块组成,它们通过以太网或总线的形式与控制器连接,实现面向各种应用的搭配。控制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是运行在控制器硬件平台(x86嵌入式微处理器)上一整套软件。自底向上的看,首先底层的OS是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这为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一个基础,同时也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发那科 FANUCRobotR-30iA是发那科研发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具有性能高,响应快,安全性能强等特点。作为唯一集成了视学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将大量节约为实现柔性生产所需的周边设备成本。基于FANUC自身软件平台研发的各种功能强大的点焊、涂胶、搬运等专用软件,在使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的同时,也使系统具有彻底免疫计算机病毒的功能。 安川 安川开发的是基于PC开发的具有开放式结构、网络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2016年,安川还推出了配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控制,可自动设定焊接条件,高精度预测机器人主体的寿命等。将为启动作业的效率化、缩短机械障碍时的停止时间做出贡献。控制器内的AI可自行寻找最佳的焊接条件,反映至机器人的实际作业中。通常在焊接多个位置时需要设定不同的条件,新控制器中的设定工作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在焊接之外,还考虑在涂装、加工等机械臂前端动作需要进行细微设定的用途领域应用。 新松机器人 新松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巨头,其SIASUN-GRC机器人控制器具有自主版权、自主开发的实用化、商品化的机器人控制器,该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系统可靠、使用方便。采用交流伺服驱动,绝对码盘检测和大屏幕汉字示教编程盒等多项最新技术,形成了先进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第一个可商品化的机器人控制器,具有小批量生产能力。 新时达 凭借着在电气控制领域、伺服器与控制器方面近20年的研发积累,新时达已掌握了机器人及运动控制技术,是国产机器人品牌里自主化率最高的公司之一。据悉,新时达机器人智能系统中的机器人本体、控制器、软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为自主研发。 广州数控 在丰富的机床数控技术积累基础上,广州数控掌握了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的完全知识产权,其中GSK-RC是广州数控自主研发生产,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控制器。 华中数控 华中数控早在1999年就开发出了华中I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这三大核心部件领域均具备较大的技术优势,CCR系列是华中数控自主要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固高科技 固高科技从2001年就开始研发四轴机器人控制器,2006年涉足六轴机器人控制器,是国内最早研究机器人控制器的企业之一,截止目前,固高控制系统涵盖了从三轴到八轴各类型号机器人,其中技术难度最大的八轴机器人控制系统已经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汇川技术 汇川技术凭借变频器和伺服起家,从2013年扩展到控制器领域,2014年,汇川技术推出了基于EtherCAT总线的IMC100机器人控制器和IS620N总线型绝对值的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目前主要针对的市场包括小型六轴、小型SCARA和并联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
  • 《2020年7月国内外机器人行业新品一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8-24
    • 在当下机器人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众企业火力全开,纷纷加码产品创新研发,进一步开拓行业市场。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0年7月,配天机器人、海康机器人、极智嘉、迦智科技、马路创新、欧姆龙等17家企业/高校推出了新品,那么这些新品又有哪些亮点和优势,含金量如何?   2020年7月机器人行业新品一览 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整理   配天机器人发布SCARA四轴机器人AIR35C400-A   配天机器人发布SCARA四轴机器人AIR35C400-A新品,自重14.4KG。该产品采用自研紧凑型流畅本体结构设计,搭载配天inCube2S控制系统,搭配“视觉专家”传送带自动跟踪检测,具有“快、准、稳、智”的特点,可最大负载3KG。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AIR3SC400-A机器人自主原创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更协同,搭配配天视觉、传送带在线跟踪软件功能包,拥有高重复定位精度,可实现快速分拣。配天AIR3SC400-A机器人必将配合六轴机器人协同运作,打造完整的自动化产线布局,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海康机器人发布全新RCS-2000调度控制系统   海康机器人发布全新RCS-2000 调度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了地图规划、任务配置、AGV配置、异常处理、任务管理等功能模块,构建了更完整的机器人管理链路,让具备单体智能的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迈向群体智能。   RCS-2000新增全新的运行管理中心,便于服务器资源整合及统一管理。RCS-2000可与WMS、MES、ERP等各种企业上下层系统无缝对接,通过系统配置,完成移动机器人多种任务组合配置,24小时全方位管理机器人的运行状态、路径等,实现生产与物流管理的透明化、一体化、智能化。针对不同业务场景,RCS-2000提供仓储、搬运两种对接模式的标准接口,展现高度兼容性和扩展性。   极智嘉发布四款搬运AMR机器人和两款消毒机器人   极智嘉发布四款全新搬运AMR机器人,包括超小巧搬运机器人M200C、安全智能的重载机器人M600C和M1000C、以及牵引式机器人M1000T。   M600C和M1000C作为平台型机器人,重量均小于100kg,载重最大分别可达700kg和1100kg。其顶部支持搭载其他设备,支持多种导航方式(激光SLAM、视觉SLAM、视觉二维码等)的灵活选择,满足几乎所有工业场景的需求。   M1000T为搬运AMR家族中一款潜伏式牵引机器人,可以根据载具的大小定制尺寸,解决大型载具搬运难题。M200C是极智嘉搬运产品线中最小巧的一款机器人,高性能融合导航带来的高行走精度,轻松通过狭小通道,支持低矮物体检测,人机混行场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无人化消毒需求,极智嘉重磅推出两款智能消毒机器人——智能紫外线消毒机器人Lavender和智能喷雾消毒机器人Jasmin。该两款机器人不仅能够实现7x24全天候运行,大幅提升消毒效率,保障消毒效果;特别对于高风险区域的作业,有效避免了人员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   迦智科技推出了三款智能AGV新品   迦智科技推出了三款智能AGV新品,分别是轻量级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EMMA180,1000kg级柔性转运机器人EMMA1000,轻量级激光SLAM地面式自动叉车AURORA1000。   作为一款地牛式的AGV,AURORA1000采用了激光SLAM融合导航,场景适应性强,稳定性好。车身体型小,自重轻,最大额定载荷1T,叉齿举升高度6cm,可实现360度原地旋转,车身安装防撞触边等安全装置,柔性避障,可实现多机无人化集群作业。   针对制造工厂内物料智能转运的1T级自主柔性转运机器人EMMA1000 ,载重1000kg,双轮差速驱动,具备了超强的运动控制能力。针对制造工厂内更窄小作业空间使用的轻量型自主移动机器人EMMA180,负载200kg,支持单双激光任意选配,可穿越最窄70cm的狭窄通道,柔性高效运配上下料。   长虹研发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AI-NR11   长虹宣布子公司四川爱联成功研发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AI-NR11,AI-NR11 5G模组采用标准M.2封装设计,宽度仅比1元硬币宽5mm,真正做到了和4G模组同尺寸。采用四天线替代八天线,通过天线轮询SRS功能,智能快速选出最优天线方案,有效提升上网速率体验。   该5G模组可广泛应用在智慧工业、智慧能源、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视频安防、无人机等领域,尤其能满足超小摄像头、精密测量仪器等对模组尺寸有苛刻要求的场景。   云从科技发布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   云从科技正式发布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平台。在整体架构设计上,轻舟面向三大中台——不仅是数据中台,同时是业务应用和业务能力的中台,也是一个AI能力的中台。   轻舟平台基于云从CWOS基础能力,搭建三位一体的松耦合技术架构,无论是生态硬件合作,还是业务合作伙伴,都可以在数据、算法、能力引擎、标准应用级等四个层面,基于轻舟平台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对应的方案合作开发与生态搭建,最终形成更具有落地价值的云、边、端一体协同的解决方案。   马路创新发布VSLAM2.0定位导航技术   日前,马路创新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独立VSLAM定位导航技术实现新突破,并成功落地多个业务场景,标志着马路创新率先跨入VSLAM2.0时代。   相较于已经商业化的VSLAM 1.0,VSLAM2.0真正实现了全环境感知;通过算法优化,压缩海量图片信息,实现了总行程从40km提升至150km的超大范围跨越。VSLAM2.0同时采用边缘计算,支持多机交互,使每台AGV/AMR都具备大数据学习能力及自适应学习能力,在定位导航性能做到全方位大幅提升。   快仓最新研发“手脚并用”复合机器人   日前,快仓最新研发的一款可以“手脚并用”的复合机器人,它具备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的双重功能,可以快速部署在工厂、仓库等各种空间内的生产物流、仓储物流环节,能够替代多个人力完成上下料、搬运等作业,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   快仓复合机器人通过底盘的激光slam导航定位系统和机械臂上的机器视觉辅助,满足了工业流水线、半导体行业等的高精度要求。使用ARM架构及TX2计算平台,高性能、低功耗的超级计算机模块为它提供了高效且精准的人工智能推论机制。在快仓“智慧大脑”EVO系统的指挥下,无障碍进入电梯,实现跨楼层作业。   夏普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无人搬运车TYPE LC   富士康旗下夏普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无人搬运车(AGV)——TYPE LC。据悉,夏普将TYPE LC价格压低至194万日元,将于7月20日公开售卖,期望用低价格的方式降低导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使用。   该款产品使用附属的专用软体Easy Course Editor,可通过附赠的平板装置简单设定TYPE LC的移动路线,最高行走速度为60m/min,可进行前进、旋转等动作,可应用在物流仓库、工厂等场地。   顺丰推出智能配送机器人小优   顺丰旗下末端服务平台“驿收发智慧驿站”推出智能配送机器人小优,该机器人具备“自动化派送、自主搭乘电梯、错峰服务、云呼通知、取件码快速取件”等服务特点。   据了解,驿站小哥只需要在驿收发系统预约,系统便会自动呼叫小优派件,小优可以无障碍完成从驿站到各个楼层的派。除了送快递,小优还可以配送外卖。   阿里云研发智能汛情机器人并试点应用   阿里云方面称,已研发完成智能汛情机器人,开始在部分受灾地区进行试点应用。这款机器人具有专门针对应急场景的智能外呼采集研判能力,可自动回收灾情信息形成统计数据和态势分析报告。   据悉,用时不到5小时,智能汛情机器人就完成了十多个市、上千个街镇、万余名乡镇级灾害信息员的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阿里云方面表示,这款机器人并发量可达到5000以上,可随需求扩容,相当于5000名工作人员同时拨打电话开展调研工作, 1小时可完成10万个智能调研。   兴颂机器人推出一款光通讯传感器   兴颂机器人推出一款光通讯传感器,可应用于移动搬运车AGV的辅助对接、立体仓库和堆垛机的双向通讯、航吊龙门架的定位。   在兴颂机器人推出的OPCA系列光通讯传感器中,通过设置既可作为发射端也可作为接收端,并在传输时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校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为了适应现场设备的多种安装要求,还推出了2种安装方式,分别是顶端收发和侧端收发。   Piab矩形波纹吸盘系列新添三成员   Piab推出两款带额外波纹管的吸盘RBL20x45、RBL30x55,同时推出全新方形吸盘 RBL60x60。   Piab RBL 吸盘系列适合搬运高度差较大的物体,矩形吸盘尤其推荐用于处理狭长的物体和表面,此类应用需要最大提升力和抓取力。新款RBL20x45,RBL30x55,适用于开袋/薄纸 - 滑片金属板材/薄膜;流性包装中的长方形产品,例如糖果棒。   Duraflex® 选用独特材料,将橡胶的出色弹性与聚氨酯的超强耐磨性完美结合。新款方形RBL60x60 适用于瓦楞纸板、仓储应用、包袋搬运、木材、开袋/薄纸 - 滑片金属板材/薄膜。   欧姆龙推出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 HD-1500   欧姆龙发布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 HD-1500,该款产品为585公斤级机器,诸如车身之类的重达1.5吨的大型物料可以每秒1.8米的速度自动运输到目的地。在最大负载下,它将运行长达9个小时,并且当电池电量不足时会自动连接到充电器,并在约40分钟内完成充电。   由于其1500公斤的有效载荷能力,欧姆龙的HD-1500移动机器人可以用来运输大型汽车部件,如汽车底盘和庞大的托盘大小的有效载荷。此外,它还有助于避免因节省劳动力而采取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措施所需的措施和紧密接触。   苹果宣布其最新发明的iPhone手机拆解机器人Dave   苹果宣布其最新发明的iPhone手机拆解机器人Dave。据了解,苹果将在接下来十年内,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行动,实现全业务降低排放。该款产品的研发旨在更好地实现低碳产品计划。   据介绍,机器人Dave是苹果在产品回收领域的最新创新,它能够拆解iPhone中的触感引擎,从而更好地回收稀土磁体和钨等关键材料,还能在iPhone拆解机器人Daisy的工作流程结束后,继续回收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配备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夹爪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一款配备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夹爪,可灵活地处理绳索和电缆等细小、薄的物体。   该抓手能够可靠地从随机的抓握位置开始跟踪USB电缆,并与第二个抓手结合,能够像人一样 “手把手”地移动电缆,找到电缆的末端。该抓手还能够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线缆。机器人能够完成人类将耳塞插入手机时的常规动作。机器人从自由浮动的耳塞线缆开始,当感觉到插头接触到手指时,能够滑动线缆双指停止,并调整插头将插头插入插孔。   韩国斗山机器人推出六款新型协作机器人   韩国斗山机器人推出六款新型协作机器人,新系列包括四款A系列机器人和两款H系列机器人,进一步扩大了该公司永不过时的创新协作机器人组合。8月起通过其全球销售网络发售新款协作机器人。   A系列机器人由A0509、A0509s、A0912和A0912s这四款机器人组成,负载范围为5kg至9kg。凭借配备的可安装力矩传感器,A系列协作机器人可提供抛光和装配等很多应用所需的多功能性。   H系列机器人的工作范围1.7米,负载高达25公斤,是目前市面上负载量最大的协作机器人。H系列高功率机器人包含H2017和H2515这两种型号,重量仅75公斤。H系列在所有六个轴上配备六个扭矩传感器,为各种应用,尤其是物流和汽车应用提供它们所需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