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_北海道大学研究称2019-nCoV感染在出现症状之前发生了大量的二次传播》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14
  • 1.时间:2020年2月13日

    2.机构或团队:北海道大学

    3.事件概要:

    北海道大学于2020年2月13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Serial interval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ons”的文章。研究人员估计了来自26对感染者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连续间隔。研究人员估计平均连续间隔为2.6天,比估计的平均潜伏期时间短,这表明在出现症状之前发生了大量的二次传播。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3.20019497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3.20019497v1
相关报告
  • 《2月4日_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从日本撤侨数据反推武汉2019-nCoV爆发现状》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11
    • 1.时间:2020年2月4日 2.机构或团队:北海道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 3.事件概要: 北海道大学等于2020年2月4日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期刊发表题为“The Rate of Underascertain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on: Estimation Using Japanese Passengers Data on Evacuation Flights”的文章。 文章指出,2020年1月29日至31日,共有565名日本公民乘坐三趟专机从中国武汉撤离。抵达日本后,所有乘客均立即接受了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关的症状筛查,并检测是否携带该病毒。假设病毒平均确诊窗口期是由连续两例患者发病间隔时间来确定的(大约为7.5天),则感染的确诊率估计为9.2%(95%置信区间:5.0到20.0)。研究表明,武汉市的感染人数约为20,767人,包括无症状和轻度症状感染者。感染致死风险(IFR,即所有被感染个体的实际死亡风险)约为0.3%-0.6%。研究人员们认为,这一次2019-nCoV的爆发可以与1957-1958年间亚洲流感的大规模流行相提并论。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7-0383/9/2/419
  • 《5月26日_中国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前引起的二次传播》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5-27
    • 信息名称:中国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前引起的二次传播 1.时间:2020年5月26日 2.机构或团队: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3.事件概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发表论文“Secondary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from Presymptomatic Persons, China”。 在COVID-19大流行下,我们需要更多关于症状前传播特征的信息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指南。文章分析了2020年1月28日至3月15日收集的接触者追踪监测数据,以探讨中国广州COVID-19不同类型接触者的二次发生率。文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之前的报告,并表明SARS-CoV-2可在无症状的COVID-19感染期间传播。大多数继发性感染发生在狭窄的家族群体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似乎更容易受到感染。文章提到,无症状感染的人似乎在传播病毒方面效率较低,然而,这一发现不应妨碍隔离和监测工作。在这一研究中R0为0.3(95% CI 0.2-0.5),远低于之前报道的2.2,这种低传播水平得益于积极监测、集中隔离和强有力的社会距离策略。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8/20-1142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