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美国研发更轻、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 可用于太空车和电动汽车》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12
  • 据外媒报道,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电气化研究,可能会制成更轻、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适合用于给航天服,甚至是火星车提供动力。该项研究由NASA提供资助,而且研究人员表示,该款变革性新电池很快将用于美国卫星上。
    研究人员表示:“大多数卫星都从太阳获取能量,但是卫星必须能够存储能量,以备其处于地球阴影下时可以使用此类能量。我们必须要让电池尽可能轻,因为卫星越重,成本也越高。”

    图片来源:克莱姆森大学
    研究人员表示,为了理解其获得的突破,人们可以将锂离子电池的石墨阳极想象成一副牌,每张牌代表一层石墨,用于存储电荷。问题在于,石墨并不能存储太多电荷。克莱姆森大学研究小组选择了硅,因为硅能够存储更多电荷,即更轻的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虽然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同硅具有高容量电存储能力,但是此种材料在充放电时会分裂成更小的碎片。
    于是,该团队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利用微小的“纳米”硅颗粒,增加其稳定性,让其拥有更长的循环寿命。即不是由石墨组成一副牌,新电池采用一层层称为巴克纸的碳纳米管材料,其中夹有硅纳米颗粒。采用此种内部封装法,即使硅颗粒分裂,仍然还在夹层里面。
    研究人员表示:“此类独立的碳纳米管薄片让硅纳米颗粒彼此通电相连,纳米管会形成准3D结构,即使在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让硅纳米颗粒固定在一起,而且可以减小纳米颗粒破裂时产生的电阻。”
    采用硅和其他纳米材料制成的电池不仅容量得到增加,还能够以更高的电流给电池充电,从而加快充电速度。此外,因为新电池采用纳米管作为缓冲机制,新电池的充电速度得以比目前快4倍。
    更轻、充电速度更快、效率大大提高的电池不仅对于穿着由电池驱动的航空服的宇航员而言是件好事,对于需要将宇航员送到目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言,也是件好事。
    研究人员还表示,此类新电池很快也可以应用到电动汽车上。下一步,研究人员想要与工业伙伴合作,将此种在实验室中实现的技术转化为可以进入市场的技术。

相关报告
  • 《美国研发新型电动汽车充液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18
    • 在电动汽车这一新生领域,续航是厂商和消费者都纠结的问题,甚至在电动汽车出现后,还出现了“里程焦虑”这个词。蔚来引出的几场“燃油车带电动车”的闹剧,也是基于这个纠结。针对该问题,日前,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获得专利的“流体”系统,开发了一项新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一种电池液生成驱动电动汽车所需要的电能和氢气,目前在高尔夫球车等车辆上进行测试。根据当前的进展,研究人员认为它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约4800-5800公里的续航里程。另外,新技术的零部件和电池液可以回收,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厂充电后再次使用。 普渡大学知名教授John Cushman指出,只使用一种电池液的新系统能实现高得多的能量密度——有潜力达到锂离子电池的3-5倍。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可以用上更轻的电池,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使流体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用电池的有力竞争者。IFBattery高级工程师Michael Dziekan解释道,这种电池既生成电能,还以低得多的压力存储生成的氢气。 新型充液电池用户只需每行驶480公里更换一次电池液即可,整个过程与当前加油极为相似,所需时间远远短于给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所需要的45分钟。而一旦电池阳极磨损——行驶约5000公里,更换它的时间与更换机油差不多,价格仅约为65美元。这项新技术将改变下一代电动汽车的游戏规则,因为它不要求斥巨资重建电网,目前的加油站经过改造就可以为它们服务。与现有的电池系统相比,它在易用性、安全和环保方面更有优势。 其实,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原因无非两点:充电点又少又慢、电池寿命低,解决其一,就能治好焦虑。 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声称,透过使用新型‘液流’(refillable)技术的车用电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达480公里,甚至有望在未来延长至5000公里。 普渡大学教授John Cushman表示,单电池液系统可实现更大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可以用上更轻的电池,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使流体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用电池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历史上流体电池因能量密度低一直没有竞争力。例如,传统流体电池能量密度约为每公斤20瓦时,锂离子电池为每公斤250瓦时,而新流体电池有潜力达到锂离子电池的3-5倍。 该新技术产生的氢气可以以更低的压力进行存储。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小型摩托车和高尔夫球车上进行了测试,基于该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认为其可让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约4,800至5,800公里。但要求就是驾驶员在行驶到480公里左右时,需要停下来更换电池液,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无需像给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充电45分钟一样麻烦。
  • 《CATL 推进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研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8
    • 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电池,有望提高能量密度。据一份新的本地报道,CATL正在大力投资,同时增加员工数量,以将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推向市场。据报道,随着试生产启动,我们可能会看到 CATL 比预期更早推出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据 LatePost 的一篇新本地报道(通过CnEVPost),CATL 已进入 20 Ah 样品的试生产阶段。此前,这家电动汽车电池巨头今年为其研发团队增加了 1,000 多名员工。 报道称,CATL目前专注于最终的硫化物阶段,并已开始20Ah样品的试生产。该公司的解决方案锂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 500 Wh/kg,比现有电池高出 40%。不过,报告称,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还未达到要求。在 20 Ah 时,电池解决方案已最终确定并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即生产技术探索。 CATL 正在推进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 报告称,此后主要面临的是制造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来克服。今年 4 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宣布,公司已开发出 10 Ah 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单元的验证平台。吴凯还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在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的小批量生产,这是该消息首次公开。今年 9 月,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CATL 对新电池技术的研究“首屈一指”。包括丰田、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 等多家公司都押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CnEVPost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9 月,宁德时代将以 36.7% 的份额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比亚迪以 16.4%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比亚迪还计划推出固态电池。在 2024 年 9 月的世界新能源大会上,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师廉玉波表示,固态电动汽车电池可能在五年内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