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需要新的靶点以防止疱疹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3-14
  •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合作的一项新研究为开发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巨细胞病毒(CMV)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的疫苗提供了重要见解。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CMV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多数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然而,对于发育中的胎儿而言,这种病毒会带来显著风险,可能导致包括听力损失、发育迟缓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终身健康问题。有效的疫苗将有助于保护婴儿免受这些未来健康影响的威胁。

    研究表明,缺乏某种特定病毒蛋白复合体的CMV——目前被认为是预防跨胎盘传播的关键疫苗靶点——仍然可以传播并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严重伤害。这一发现强烈表明,必须识别并探索能够提供更好保护的额外疫苗靶点。

    OHSU疫苗与基因治疗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兼该研究的资深作者Daniel Malouli博士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选择更有前景的疫苗靶点铺平道路,这些靶点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测试。最终,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促成一种可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

    CMV是全球导致严重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传染原因,包括儿童听力损失和智力障碍。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大约每200个美国新生儿中就有1个会受到先天性CMV感染的影响,其中约20%的婴儿会发展成严重的出生缺陷或遭受长期的神经或其他健康问题。

    尽管进行了超过四十年的临床研究,但至今仍未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防止父母向胎儿传播CMV。这一进展缓慢主要归因于对哪些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允许CMV在人类患者中穿过胎盘的理解不足。

    Malouli提到,“关于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更为有力的信息对于选择可用于开发有效疫苗的有希望的靶点至关重要。”他指出,“我们研究中揭示的数据反驳了CMV疫苗开发领域普遍持有的假设,并表明一些最广泛使用的疫苗靶点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跨胎盘传播。这表明未来的疫苗设计中可能需要包含其他CMV蛋白质以阻止这些传播事件。”

    这项研究是美国各地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共同通讯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兼纽约长老会Komansky儿童医院首席儿科医生Sallie Permar博士;OHSU疫苗与基因治疗研究所教授Klaus Früh博士;以及该研究的第一作者,Malouli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Hsuan-Yuan (Sherry) Wang博士。

    研究人员原本假设诱导针对CMV五聚体复合体的中和抗体——即感染某些细胞类型所需多种病毒蛋白的组合——也应该能够阻止病毒向胎儿的跨胎盘传播。然而,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测试这一假设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即使没有五聚体复合体的病毒仍然能够穿过胎盘并对胎儿造成伤害,这表明需要调查其他靶点。

    Malouli及其团队的未来研究将继续利用本研究中使用的模型,进一步了解跨胎盘传播所需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并确定新的、更有效的疫苗靶点。

    Permar表示:“作为儿科医疗保健提供者,我热衷于给孩子一个尽可能最好的开始,让他们拥有完整而健康的生活,所以看到孩子经历这种感染并面临毁灭性的且可能是终身的并发症是令人心碎的。这些发现令人兴奋,因为它们使我们在开发有效疫苗方面迈进了一步,我们希望这种疫苗能够保护全世界的孕妇和婴儿。”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3-vaccine-herpesvirus-transmission-newborns.html
相关报告
  • 《新疫苗使小鼠免受艾滋病病毒侵害》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5
    • 粘膜艾滋病疫苗的有效性受限于疫苗穿过上皮屏障的能力,近期来自马里兰大学,Jackon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neonatal Fc receptor-targeted mucosal vaccine strategy effectively induces HIV-1 antigen-specific immunity to genital infection”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研发的一种新型疫苗,这种疫苗能突破上皮细胞的屏障,保护小鼠免受艾滋病病毒的侵害,这项研究也许将能用于开发人类艾滋病疫苗,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马里兰大学华裔科学家朱小平博士,朱小平研究组主要从事病毒分子免疫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曾获得过许多这方面的新成果,发表PNAS,Nature Biotechnology等多篇文章。 目前全球有三千三百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美国占据约4%,我国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9月底)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可以获得抗病毒治疗,但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尽快研发有效的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 I型艾滋病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生殖器或者其它粘膜传染,从这里,这些病毒会快速的传播到远程粘膜处,以及全身淋巴组织中,因此当艾滋病I型病毒存在于粘膜中的时候是理想的靶标时间,可以防止其传播。但是粘膜上皮细胞的物理结构限制了疫苗蛋白,使之无法与免疫受体细胞,比如T细胞,B细胞等相互作用。 为了能使疫苗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称为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的免疫蛋白——这种受体是负责上皮细胞主动转运免疫球蛋白IgG的受体,在许多细胞和组织中都有表达,包括成体动物的粘膜上皮细胞。FcRn能结合到IgG中的Fc结构域上,并带着IgG穿过胎盘,或者肠道上皮细胞,帮助胎儿在发育出自己的免疫系统之前,抵抗病原的侵害。除此之外,FcRn还能通过上皮细胞,或者其它系统再循环IgG,延长IgG抗体的半衰期。 研究人员首先构想,将IgG Fc结合片段与HIV抗原融合在一个蛋白中,然后通过FcRn来传递穿过粘膜上皮细胞,到达抗原细胞,之前他们曾成功的将IgG Fc结合片段与一种疱疹病毒抗原联合在一起。 Gag-Fc融合蛋白 为了确定HIV-IgG融合蛋白是否能通过FcRn进行传递,并引发B细胞和T细胞针对HIV I型病毒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将HIV Gage上的p24蛋白,与IgG Fc重链融合在了一起,之后经鼻把蛋白加入到了C57BL/6 (B6) 小鼠体内。结果发现,这种融合蛋白确实能穿过鼻,肺部,以及气管的上皮细胞,而对照组(FcRn被敲除的小鼠)则不能穿过,这说明FcRn介导了传递过程。 接着研究人员又在小鼠上施用了复合了CpG位置富集免疫激活DNA的Gag-Fc融合蛋白,这又进一步提高了Gag特异性的血清,以及粘膜抗体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Gag-Fc/CpG融合蛋白能诱发高强度的FcRn介导的B细胞应答,而且在引入了这种融合蛋白的小鼠脾脏中也发现,小鼠能产生比对照小鼠多10-15倍的IFNG CD4+ and CD8+ T细胞,这说明Gag-Fc/CpG融合蛋白免疫作用也能引发强烈的FcRn介导的,HIV T细胞应答。 远程免疫作用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也证明这种FcRn介导的粘膜免疫作用也能引发远程的病毒保护作用——B6小鼠施用Gag-Fc蛋白四个星期之后,研究人员在其阴道加入了一种剧毒的牛痘病毒(rVV-Gag),结果发现比较于对照组,这些小鼠感染病毒率更低,子宫更小(也许是由于炎症,出血等情况减少),而且这些小鼠肺部纵隔淋巴结中也产生了更多的B细胞应答,其它相应的实验也证明了T细胞应答大量增加了。 长期持久的免疫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还证明了这种FcRn介导的粘膜免疫作用能产生长期持久的B细胞和T细胞免疫记忆,研究人员发现在施用Gag-Fc蛋白的4个月后,HIV Gage抗原重新刺激的B6小鼠能产生大量的长时间B细胞,以及骨髓浆细胞(分泌Gage特异性IgG抗体)记忆,而且体外HIV Gage抗体刺激这些小鼠的脾脏,也会产生比对照组多得多的CD4+ and CD8+ T细胞。除此之外,同样这些小鼠受到rVV-Gag抗体感染的也少于对照小鼠。 总而言之,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小鼠中经鼻加入的HIV Gage抗体与IgG Fc片段融合蛋白疫苗,能有效的通过FcRn传递,穿过粘膜上皮细胞,达到长时程的HIV Gag特异性B细胞和T细胞免疫基因,而且不仅是在感染的位置,在远程位置也有相同的作用。如果能在人类中研发相同作用的疫苗,这将是人类对抗艾滋病的一大利器。 FcRn如何获取 抗体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血清的半衰期,IgG血清半衰期通过FcRn途径得以延长。由于小鼠和大鼠的FcRn与人类FcRn差异很大,因此要开发以IgG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受到限制,JAX的Derry Roopenian教授开发出了两个小鼠系,能避免这种限制: B6.Cg-Fcgrttm1Dcr Tg(FCGRT)276Dcr (004919) B6.129X1-Fcgrttm1Dcr/Dcr (003982) (来源:生物通 王蕾)
  • 《今年的流感疫苗或许不能彻底防止流感病毒传播,但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1-16
    • 来自UCLA医学中心的医生们呼吁大众提高对当季流感疫情的重视,做好预防与治疗的准备。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流感疫情正在整个国家内传播:目前加州范围内已经有了36例因流感死亡的病例,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13. 在这些警示的声音中,有一个正在逐渐得到大众的警惕,那就是今年的流感疫苗并不十分有效。 对此,来自UCLA医学院临床儿科教授以及感染病专家Deborah Lehman称:“当人们听到流感疫苗效果不佳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其没有一丁点的保护作用,而事实上这一季的疫苗尽管不理想,但还是能够促进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当然,这话背后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严重的疾病以及死亡,” Lehman说道:“尽管它不能给与充分的保护,但还是能够提供部分的帮助”。Lehman医生承认,今年的疫苗确实不能够有效抵抗H3N2的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当流感疫情来袭时,医院办公室里人满为患,而学校、单位却人去楼空。 Lehman还建议大众适当降低期望值,大众期望值过高可能是由于以往的疫苗效果出众所导致的。“当然,流感疫苗一直以来并不十分有效,今年的尤其如此,但不妨碍它作为一个好疫苗为机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最后,为了尽可能降低患病的几率,我们还是要做好如下几点: 1. 照顾好老年人与儿童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首先,需要注意脱水的问题,体内水分含量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于儿童来说,心理方面的影响也要格外注意。 2. 对于感染流感但是还没有出现严重症状的人群来说,不要放弃治疗的希望。 3. 还有其它一些小贴士,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平衡、有规律的锻炼、适当补充点锌元素、勤洗手以及接种疫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