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 X 受体影响肿瘤微环境、炎症和肿瘤发生的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0-12
  • 肝X受体(LXRs)已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肿瘤微环境中的 LXRs 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缓和炎症,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这篇综述系统地介绍了在 LXRs 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发生的影响方面的最新进展。还总结了 LXRs 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而介导的抗肿瘤作用。此外,还讨论了迄今为止肿瘤研究中 LXR 研究的局限性。

    以往的研究表明,LXRs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异常,而 LXRs 的激活已被证明可抑制肿瘤发生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然而,LXRs 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功能来影响肿瘤发生。通过总结 LXRs 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我们对 LXRs 作为抗肿瘤靶点的多面性有了新的认识。

  • 原文来源:https://europepmc.org/article/MED/37753584
相关报告
  • 《Hepatology:乙肝病毒上调LncRNA促进肝脏肿瘤发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6
    •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许多lncRNA在肝细胞癌中出现失调,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不良预后都存在相关性。为了发现H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lncRNA,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RNA深度测序对HepG2细胞和HBV转基因的HepG2-4D14细胞的lncRNA的丰度进行量化,他们发现lnc-HUR1在HepG2-4D14细胞中显著上调并对其功能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上。 研究人员发现HBV编码的HBx能够增强lnc-HUR1的转录,过表达lnc-HUR1能够促进细胞增殖,而敲低lnc-HUR1则会抑制细胞生长。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lnc-HUR1能够与p53发生相互作用并抑制其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比如p21和Bax。研究人员构建了lnc-HUR1转基因小鼠并进行肝脏部分切除以检测肝脏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在切除后2天和3天进行检测,发现lnc-HUR1转基因小鼠的肝脏/体重比例比野生型小鼠更高,并且BrdU染色结果也表明lnc-HUR1转基因小鼠的Br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提示lnc-HUR1能够在肝再生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DEN诱导肝肿瘤实验,结果证明lnc-HUR1转基因小鼠的肿瘤数目也高于对照小鼠,表明lnc-HUR1能够增强DEN诱导的肿瘤发生过程。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HBV上调lnc-HUR1,通过与p53相互作用阻断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这些发现表明lnc-HUR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可成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标志物。
  • 《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竟能控制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泰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细菌与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他们证实在小鼠肠道中发现的细菌会影响肝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些发现对理解导致肝癌的机制和开发治疗肝癌的方法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5月2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ut microbiome–mediated bile acid metabolism regulates liver cancer via NKT cells”。 论文通信作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医学博士Tim Greten说,“我们利用不同的肿瘤模型发现如果用抗生素治疗小鼠来消灭某些细菌,那么这就能够改变肝脏中的免疫细胞组成,从而影响肝脏中的肿瘤生长。这是我们从基础研究中学到的知识如何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癌症和可能的治疗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微生物组是生活在身体内或身体表面上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集合。在人类中,人体总微生物组的最大部分存在于肠道中。尽管对肠道微生物组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人们对肠道细菌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研究肠道细菌是否会影响肝脏中的肿瘤产生,Greten博士和他的团队对小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使用了三种小鼠肝癌模型,并发现当他们利用抗生素混合物消灭肠道细菌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小鼠形成更少更小的肝脏肿瘤并且降低肿瘤转移到肝脏中。 这些研究人员接下来研究了肝脏中的免疫细胞以便理解消灭肠道细菌如何抑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小鼠肝脏中的肿瘤生长。抗生素治疗增加了这些小鼠肝脏中的一类被称作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免疫细胞的数量。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所有的三种小鼠模型中,因抗生素治疗导致的肝脏肿瘤生长下降依赖于这些NKT细胞。接下来,他们发现这些NKT细胞在肝脏中的积累是由于位于肝脏毛细血管内部的肝窦内皮细胞表面上的CXCL16蛋白表达增加所导致的。 Greten 博士说,“我们问自己,为什么用抗生素治疗的小鼠在它们的这些内皮细胞中产生更多的CXCL16?当时我们发现胆酸(bile acid, 也译作胆汁酸)能够控制CXCL16表达时,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随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用胆酸治疗小鼠,那么我们实际上能够改变肝脏中的NKT细胞数量,因而改变肝脏中的肿瘤数量。” 胆酸是在肝脏中形成的,有助于在消化过程中降解脂肪。 最后,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作Clostridium scindens的梭菌物种控制小鼠肠道中的胆酸代谢,并最终控制肝脏中的CXCL16表达、NKT细胞积累和肿瘤生长。 Greten博士解释道,尽管许多研究已表明肠道细菌与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但这项新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鉴定出这种关联性,而且还鉴定出细菌如何影响肝脏中的免疫反应的完整机制。在这项新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胆酸也能控制人类肝脏中的CXCL16蛋白表达,并报道尽管这些结果是初步的,但是这项研究中描述的这种新机制可能潜在地适用于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