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出口!俄罗斯两大煤炭巨头在布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3
  • 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从俄罗斯的煤炭日平均进口量增长明显。2023年1-2月,俄罗斯煤炭进口量达到1480万吨,即250892吨/天,使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二大煤炭供应国。相比之下2022年12月,交付量为222346吨/天,2022年1-2月为110470吨/天。俄罗斯煤炭贸易商认为,恢复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不太可能对中国的煤炭供应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压力来自较便宜的俄罗斯煤炭的激烈竞争以及来自中国国内矿井的供应增加。此外在禁止向中国进口煤炭的同时,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将销售转向其他市场。现在他们很难放弃新市场,转而转向在中国的潜在销售。

    俄罗斯国内煤炭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俄罗斯煤炭巨头SUEK认为,现在煤炭行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这是过去十年来全球煤炭消费量最高的行业。欧盟国家的实践表明,依靠非碳氢化合物替代能源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开采煤炭一直是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SUEK煤炭公司的煤炭产量约占该地区煤炭产量的70%: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Borodinsky、Nazarovsky和Berezovsky的煤炭产量为3420万吨,创历史纪录。为了满足现代要求和应对时代挑战,SUEK公司计划今年投资40亿卢布发展煤炭业务。

    今年SUEK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分公司有着雄心勃勃的任务——计划开采3200多万吨煤炭。该公司指出,去年提前准备的储备有助于确保增长。今年将有更多的工作要做,40亿卢布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将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这一投资数额是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投资计划的主要方向是设备采购和现代化建设以及生态维护。

    ELSI(埃尔西)也在布局新的物流。目前ELSI正在开发埃尔加矿床,该矿床拥有俄罗斯最大的焦煤储量。也将供应到亚太地区,但在地缘政治冲突和物流变化的背景下,运输能力出现了短缺。东部边疆区的装载能力限制了ELSI利用附近的港口如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的运送煤炭的数量。

    TJD(太平洋铁路)将成为ELSI公司的替代供应渠道。这条路将经过雅库特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到达鄂霍次克海(乌达湾)的Manorsky角,全长626公里,该项目将使ELSI的铁路的总长度增加约两倍。这条铁路的终点将是埃尔加港。该码头每年可处理约3000万吨煤炭,该项目的第一阶段旨在接收最大载重55000吨的船舶。

    这个项目在复杂性上比BAM差得多。施工条件恶劣,温度可降至-55-65℃,土地会冻结到2.5公里的深度。这条路附近没有大型定居点,工人必须用直升机运送。材料通过海上运输到一个短的“通航窗口”。尽管困难重重,项目仍在推进。ELSI原计划在2026年完成TJD,目前ELSI的目标是加速该项目的实施,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推出铁路支线和新港口。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1746.html
相关报告
  • 《上半年对华煤炭出口1625万吨!同比增长10%!俄罗斯加大出口力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据资料显示,中国在2019年的煤炭进口达到29967万吨。中国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名号自是当之无愧,这使得近年来想要进军中国市场、抢占在华市场份额的煤炭出口国愈来愈多,进一步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煤炭来源国有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印尼、蒙古。需要注意是的是,今年10月以来“中国叫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的消息传出后,其他来源国的煤炭出口商就开始展开更积极的行动,试图想要吞下澳大利亚煤炭在华市场份额。 俄罗斯对澳在华煤炭市场份额的虎视眈眈 据11月17日报道,俄罗斯能源部表示,2020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10%,达到1625万吨。近些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日渐密切,在诸多领域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一直以来,俄罗斯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煤炭贸易合作。据悉,作为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对华煤炭出口地区,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代表人士在11月初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中国可能叫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这将增强雅库特煤炭对华出口的机会。 此外,17日当天的俄中煤炭领域合作工作组会议也针对缩短鉴定时间、增加铁路口岸过货量等措施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了消除俄罗斯煤炭出口中国的阻碍。由此可见,俄罗斯对抢占澳大利亚在华市场份额的虎视眈眈,以及迫切扩大在中国煤炭市场影响力的愿景。要知道,澳大利亚在华市场份额占比为26%,如果俄罗斯能够顺利“吃下”澳大利亚煤炭在华市场份额,那么俄罗斯将会成为中国煤炭市场上份额占比仅次于印尼的主要煤炭出口国。 印尼与蒙古两大“劲敌” 现阶段,俄罗斯煤炭每年对华出口量达到3000万吨,但与俄罗斯能源部门在2019年12月定下的“2025年底前出口2亿吨煤炭,其中对华出口5500万吨煤炭”的目标相比,仍然有一段距离。而俄罗斯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也具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俄罗斯还需要面对印尼与蒙古两大“劲敌”。 一直以来,印尼煤炭在华市场占比都相对较高,而蒙古煤炭在近年来对华出口量也出现明显增长。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蒙古煤炭在今年9月的出口量达到465万吨,环比增长17.2%。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华出口的煤炭占了近96%。再加上预计目前中国建设的一条从蒙古国延伸到沿海地区的铁路将在明年完工,届时蒙古煤炭对华输出的速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快。因此,即使少了澳大利亚,俄罗斯的竞争压力也不会减少。(来源:财经ShareV) 俄罗斯煤炭的主要产地研究 俄罗斯煤炭储量概况 俄罗斯是煤炭总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预测储量超过5万亿t,可采储量2000亿t以上,约占世界可采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俄罗斯煤炭种类多样,如长焰煤、褐煤、炼焦煤等。其中焦煤不仅储量大,并且品种齐全,能充分保障钢铁工业需求。约42%的硬煤储量可用于炼焦,不足3%的硬煤储量为烟煤。煤田与煤矿床在俄罗斯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绝大部分的煤炭可采储量(约90%)位于西伯利亚东部与西部,约5%的可采储量分布在远东和欧洲部分。大部分煤田的地质采矿条件复杂,探明储量中约1 600亿t或80%埋藏深度达300 m。 俄罗斯煤炭的主要产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型含煤带内:一是位于贝加尔湖与土尔盖凹陷之间, 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一阿钦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和卡拉干达等煤田;另一个位于叶尼塞河以东, 北纬60°以北, 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尔等大煤田。此外, 远东地区的南雅库特等煤田也很重要。焦煤产地主要有库兹巴斯煤田、伯朝拉煤田、南雅库特煤田和伊尔库茨克煤田。 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南部, 克麦罗沃州境内, 西起萨拉伊尔山, 东至库兹涅次克山, 北起西伯利亚大铁路, 南至绍里亚山区, 煤田面积26 000 平方公里,其中有工业意义的面积为12 000 平方公里。库兹巴斯煤田开发较早, 1860 年就已开始采煤, 十月革命前规模很小, 1917 年的产量仅为 130 万 t。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大规模开发。30 年代初, 随着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钢铁基地的建立, 采煤区向南推移, 产量迅速增加。 通古斯卡煤田位于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之间, 地质储量为22 990亿 t( 其中有17 890亿 t 标准煤) , 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9 670亿 t ( 15 320亿 t 标准煤) 。由于该煤田地处边远地带, 加之当地煤炭需求量有限,因此, 还没有大量开采。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次克州和克麦罗沃州境内, 沿铁路线东西长 800 km, 南北最宽为 280 ~ 300 km。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发现于 18 世纪 70 年代, 至本世纪 30 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和研究。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根据煤炭的用途与供应去向不同,可以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 3 个矿区。西部矿区生产的煤主要用于满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区西部和西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对燃料和电力的需求。伊达特和巴兰达特是西部矿区最大而又最有发展前途的两个矿区。中部矿区生产出的煤主要用于满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中部地区的需求。其地质储量为 400 亿 t, 其中有 123 亿 t 煤适于露天开采。东部矿区主要保证伊尔库次克州和外贝加尔地区的需求,其储量为 542 亿 t, 其中有 340 亿 t 煤适于露天开采。阿巴坎矿是东部地区最主要的矿,东部矿区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伊尔库茨克煤田位于伊尔库茨克州东部, 其地质储量为 765 亿 t( 折合成标准煤为 536 亿 t) , 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 326 亿 t( 226 亿 t 标准煤) ; 炼焦煤的地质储量为 104 亿 t, 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 42. 7 亿 t,含硫高的几乎占半数。煤田的大部分储量( 690 亿 t)埋藏在 300 m 深度以内。煤田以露天开采为主, 在1975 年生产的2 500万 t 煤中, 有2 300万 t 是采用露天方式开采的。目前, 该煤田的煤主要满足本州的需要。 米努辛斯克煤田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南部, 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专线相连。煤的质量较好,近似库兹巴斯煤田南部出产的煤, 但由于丝炭含量高( 达 12% ) , 烧结性差, 在现今的炼焦技术条件下, 米努辛斯克煤只能做库兹巴斯炼焦煤的添加料。米努辛斯克煤田有 4 个矿, 最先开发的切尔诺戈尔斯克矿生产能力可达1 100万 t 左右, 另一个是伊兹赫斯克矿, 生产力为 100 万 t。 外贝加尔煤田位于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和赤塔州境内, 地质储量 250 亿 t, 1975 年产量为 900 多万 t。外贝加尔煤田分为布里亚特和赤塔两大矿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的煤炭区有北泰梅尔含煤区、泰梅尔盆地含煤区和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东北与萨哈共和国西北交界处的阿纳巴—哈坦加煤田, 其煤炭储量也很丰富, 这里的煤主要是长焰煤。 远东地区煤炭的地质储量为 5. 5 万亿 t, 占原苏联储量的 61% , 占西伯利亚和远东储量的 79% 。A + B+ C 1 级储量为 118 亿 t, 其中 65% 为褐煤, 35% 为石煤( 其中 46% 为焦煤) 。已勘探的煤田约有 100 个。 萨哈共和国的主要煤田有勒拿煤田、南雅库特煤田、涅柳恩格里煤田、丘利马坎煤田等。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煤田主要有布列亚、乌尔加尔、阿姆贡河沿岸盆地的利安斯基煤田等。阿穆尔州的煤田主要有赖奇欣斯克、斯沃博德内、穆辛、奥戈贾、叶列科韦次克等。滨海边疆区的煤田滨海边疆区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51. 6亿 t, 符合工指标的储量为 106. 1亿 t。 萨哈林州煤炭资源主要是褐煤占52% , 此外还有长焰煤、气煤等。这里的煤质量好、含硫少, 热值高达8 000 ~ 9 000 k cal, 可供炼焦。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蒙托夫、贝科夫、乌格列托沃茨克、锡涅戈尔斯克、戈尔诺扎沃茨克、洛帕季诺和瓦杜丁诺等地。 马加丹州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030亿 t( 790亿 t 标准煤) , 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 835 亿 t。主要煤田有阿尔卡加拉煤田、奥姆苏克昌煤田、鄂霍茨克煤田、阿纳德尔煤田和恰翁 - 楚科奇煤田。 堪察加州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800亿 t, 其中平衡表储量为 900 亿 t。有 80 多个煤矿, 其中在西堪察加有 60 多个, 在东堪察加有 20 个。主要煤田有科尔夫煤田、克鲁托戈罗沃煤田、季吉利煤田、波德卡格尔诺耶煤田。
  • 《俄罗斯煤炭出口“西风东渐”趋势日益明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7
    • 2020年,俄罗斯煤炭出口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是7月-12月强劲的煤炭出口扯平了上半年的出口疲弱,远东和南部港口增加的煤炭出口对冲了西北波罗的海沿岸港口煤炭出口的下滑。据外媒消息,2020年俄罗斯海运煤炭出口1.9亿吨,略高于2019年的1.89亿吨和2018年的1.822亿吨。 俄罗斯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 2020年远东港口煤炭出口1.072亿吨,其中7月-12月完成5720万吨,高于上半年1月-6月的5000万吨。主要是由于中国限制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以及东北亚地区去年冬季比往年更加严寒的气候因素影响, 去年下半年亚洲区域市场包括中国的煤炭市场需求增长迅猛。海关数据显示,去年12月,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动力煤为420万吨,使得下半年出口中国的煤炭总量达146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1090万吨增长33.9%。 从南部黑海港口煤炭出口20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大约一半的数量是由塔曼港(Taman)装船发运的。 而面向欧洲市场从西北地区波罗的海港口出口的煤炭,去年全年只有6280万吨,比上年下降18.6%,为四年来的最低水平。一方面是遭受到价格低廉的天然气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也受防控疫情采取的区域封闭措施影响,西欧煤炭市场需求十分疲软。西欧ARA煤炭价格指数,2020年降为50.27美元/吨,而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60.65美元/吨和91.73美元/吨。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能源部 (MINISTRY OF ENERGY ) 在去年末,欧洲煤炭市场也显现有所复苏,12月从西北港口出口煤炭620万吨,首次呈现自2019年7月以来的月度出口量同比正增长,为15个月以来煤炭出口的最高水平。然而,俄罗斯煤炭在欧洲市场还面临着哥伦比亚煤炭的激烈竞争。同是12月,俄罗斯煤炭从远东港口和南部港口出口了870万吨和1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4% 和 15.7%。 2020年俄罗斯煤炭出口流向 近些年来,俄罗斯煤炭出口“西风东渐”之趋势加快演进。过去长期时间,俄罗斯煤炭出口是“西重东轻”,随着西欧国家“去煤化”步伐加快,煤炭需求持续大幅下降,西欧市场长期低迷,煤炭价格跌成了地板价甚至一度跌破地板价。而反观东部亚洲市场,煤炭需求持续上升,不仅有需求长期比较稳定的日韩市场,还有印度、越南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快速增长的煤炭进口需求,再加上还有进口规模一直名列第一的中国市场,俄罗斯煤炭出口重心由西向东转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俄罗斯政府也曾表示,将继续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和出口,加快煤炭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煤炭出口向东部转移的步伐,积极拓展亚太区域煤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