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3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确定了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monkeypox virus DNA polymerase holoenzyme”。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用来揭示这种病毒DNA聚合酶结构的过程以及他们能够看到的一些特性。

    他们还巧妙地提示着,在当前大流行病的整个过程中遇到政治问题后,此类研究在中国得到了更认真的对待。为此,这项新的研究得到了中国许多基金会和机构的财政支持,从而确保了它能够彻底完成。

    猴痘病毒可引起一种称为猴痘的病毒性疾病,它具有双链DNA。该病毒已被发现可感染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最初出现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雨林中。先前的研究已表明,它与天花病毒存在亲缘关系,可以在其他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发烧、疲劳、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和呼吸道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导致死亡。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作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了解该病毒并开发针对它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些作者研究了猴痘病毒DNA聚合酶。

    这项新的研究涉及将猴痘病毒样本置于低温电镜中,并利用低温电镜的特征对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约2.8埃)分析,其中DNA聚合酶参与病毒DNA复制。它具有这些作者所描述的“前向滑动钳(forward sliding clamp)”,被用作病毒DNA复制的一种手段。

    他们还发现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结合方式在许多方面与其他病毒物种中其他B家族聚合酶中发现的DNA聚合酶相似,这表明在进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这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参考资料:

    1. Qi Peng et al. Structure of monkeypox virus DNA polymerase holoenzyme. Science, 2022, doi:10.1126/science.ade6360.

    2. Structure of monkeypox DNA revealed us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https://phys.org/news/2022-12-monkeypox-dna-revealed-cryo-electron-microscopy.html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612e532554d.html
相关报告
  • 《微生物所揭示猴痘病毒聚合酶全酶工作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13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有82000多人感染猴痘病毒。与同为正痘病毒属的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一样,猴痘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复制工厂进行基因组复制,产生首尾相连的DNA多串联体,之后在解离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个病毒基因组。在进行DNA基因组合成时,至少需要8种病毒蛋白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由聚合酶F8、可持续因子E4和A22异二聚体组成的聚合酶全酶复合物是病毒复制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负责合成子代DNA,是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开发靶点。过去对痘苗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让科学家对于正痘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正痘病毒聚合酶全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结构以及基因组可持续合成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解析了聚合酶全酶处于复制构象时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聚合酶生成子代产物的分子机制;同时阐明了猴痘病毒聚合酶是通过“前置滑动夹”(forward sliding clamp)来增加可持续合成能力的特殊模式(如图)。此外,还发现猴痘病毒聚合酶与核酸的结合模式与其他B家族DNA聚合酶的非常相似,说明其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为进一步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经费支持。
  •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猴痘病毒聚合酶全酶工作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1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有82000多人感染猴痘病毒。与同为正痘病毒属的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一样,猴痘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复制工厂进行基因组复制,产生首尾相连的DNA多串联体,之后在解离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个病毒基因组。在进行DNA基因组合成时,至少需要8种病毒蛋白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由聚合酶F8、可持续因子E4和A22异二聚体组成的聚合酶全酶复合物是病毒复制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负责合成子代DNA,是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开发靶点。过去对痘苗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让科学家对于正痘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正痘病毒聚合酶全酶复合物的高分辨结构以及基因组可持续合成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解析了聚合酶全酶处于复制构象时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聚合酶生成子代产物的分子机制;同时阐明了猴痘病毒聚合酶是通过“前置滑动夹”(forward sliding clamp)来增加可持续合成能力的特殊模式(如图)。此外,还发现猴痘病毒聚合酶与核酸的结合模式与其他B家族DNA聚合酶的非常相似,说明其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为进一步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