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地下天然气储气库的天然气储量降至65%以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8
  • 国外媒体消息,欧盟地下天然气储气库的天然气储量降至65%以下,该地区的风力发电量达到1月底以来的最高值,为31.2%。截至2月21日(2月22日上午结束),欧洲储气库已填充64.7%,比最近五年截至该日平均高出16.7个百分点,比去年高出1.1个百分点。

    截至2月21日天然气日(2月22日上午结束),欧洲储气库已填充64.7%,比最近五年截至该日平均高出16.7个百分点,比去年高出1.1个百分点。自11月上旬从储气库抽取天然气季开始以来,地下储气库的填充程度目前已下降了34.9个百分点。

    以实物计,气库中的天然气总量目前约为716亿立方米。这比前五年截至该日平均增加了约19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了23亿立方米。自供暖季节开始以来的三个多月里,欧洲消费者抽取了387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上月,地下储气库的填充量减少了178亿立方米。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锐减,欧盟面对供气不足风险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保障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

    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3月8日提出了《重新赋能欧盟:欧洲联合行动促进更加廉价、安全及可持续的能源》,5月1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该行动计划的详细方案,并将计划改名为《重新赋能欧盟:为欧洲提供廉价、安全及可持续的能源》。根据计划,欧盟将从3个方面入手以减少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手段之一就是促进多元化的天然气进口渠道。

    在推动天然气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欧盟通过增加LNG的进口量来增加欧盟天然气供应源的多样化。根据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年欧洲LNG进口量从2021年的1075亿m3增至1702亿m3,增幅为58.4%;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从2021年的2317亿m3降至1508亿m3,降幅为34.9%。2021年欧洲管道天然气的进口量为同年LNG进口量的2.15倍,而2022年欧洲LNG进口量则超过管道气进口量,约为其1.13倍。

    同时,与其快速增长的LNG进口量相匹配的是LNG终端建设、扩建及升级,增加了欧盟国家LNG进口能力。如荷兰鹿特丹、荷兰埃姆斯港、德国威廉港均建设了大型LNG终端,法国弗兰维尔、比利时泽布吕赫、波兰希维诺乌伊希切的LNG终端均开展了扩建工程,增加储罐容量、改进卸船设备、升级气化设施等。此外,欧盟也加大了对本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积极探索和开发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欧洲本土天然气产量从2110亿m3升至2204亿m3,增幅为4.5%。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88000.html
相关报告
  • 《天然气“银行”扩容 储气库建设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6
    •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为保障能源安全,将着力加强储备,未来将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气设施,同时引导重点能源生产企业和大用户加强社会责任储备。 作为重要储气设施,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天然气“银行”,在我国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储气能力不足给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带来风险。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约为170亿立方米,在当年天然气消费量中占比不足5%,远未达到12%的世界平均水平,加大了冬季保供压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储气库工程首席专家郑得文表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开展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布局研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对于推进储气库建设、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我国经济长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供“硬核担当” 国际燃气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世界约有695座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达4165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2%。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20%-25%,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供应安全中作用突出。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建设速度快,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储气库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应用到形成大规模产业的飞跃,已经成为世界上储气库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郑得文说,“尽管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们用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国外50年的发展道路。” “储气库建设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储气库调峰和保供的作用日益凸显。”郑得文说,“比如刚刚结束的供暖季,中国石油24座储气库供气突破110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能力达1.6亿立方米,与国内自产气、进口管道气和LNG联合保供。” 例如,辽河油田辽河储气库群周期采气量达22.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32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单日调峰能力最高突破3000万立方米,较去年翻番,日调峰增量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本轮采气周期共有36口井参与保供,为历年之最。 “不过,我国现有的地下储气库尚无法满足当前天然气的调峰需要。为改善这一局面,政府、供气企业都在切实推进地下储气库建设。”某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说,“未来储气库的建设进度必然加快,储气调峰能力的改善将为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储气设施要建,但也要赚钱” 201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仅为1083亿立方米。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6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量约26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14%。预计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4500亿立方米。以天然气消费量的12%为地下储气库最低工作气量计算,2020年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应为432亿立方米,2025年需进一步提升至540亿立方米。 但目前,我国储气库建设仍存在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产权界定不清晰、标准规范不健全、盈利水平偏低、投资主体单一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障碍”。 当前,世界上典型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类型有4种,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含水层储气库、盐穴储气库以及废弃矿坑储气库。受访人士均表示,目前国内对于枯竭油气藏等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尚无规范,既无强制退出机制也无相应二级市场,导致其失去了作为资产的融资功能。同时,其他3种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设规模也非常有限。 此外,调峰气价不明确也限制了企业建设储气库的热情。“由于各级管输储存费用、用途等不同,各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不尽相同,价格体系复杂,调峰价格直接影响了企业建设储气库的动力。”上述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回报渠道和运营机制不完善。储气设施要建,但也要赚钱。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收益机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尽快出台支持政策。” 上述参与储气库建设督导工作的业内人士补充说。 由于储气库垫底气费用约占总投资的一半,目前受储气库区位及资源渠道限制,大部分垫底气源为进口管道气与LNG,资金沉淀严重,极大增加了设施建设和后期运营成本。 据郑得文透露,垫底气相关补贴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届时将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调动企业建设积极性。 “单纯依靠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不现实,应探索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但也不能一拥而上,合理有序建设,完善盈利模式和收益机制更为重要。”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建议。 技术支撑跨越发展 据郑得文介绍,由于我国库址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储气库建设十分艰难。最初,按照国外成熟的建库方法建造,设计符合率也只有70%左右,目前这类储气库工作气量的占比仍未达标。 要实现“2025年全国集约储气能力达550亿立方米-60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12.7%-13.9%。2030年达到600亿立方米-700亿立方米,2035年达到700-800亿立方米”的目标,离不开技术的不断攻关。 “‘十四五’期间,我国确定了加快地下储库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需求,中国石油将新建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112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要用5年时间完成前20年新建调峰能力的总和,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郑得文表示。 郑得文进一步介绍,“经过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的连续攻关,我国已形成自己的复杂地质条件建库理论和技术方法,以及产品和装备。最核心装备的‘卡脖子’技术解决了,配套的一些小精尖设备和产品也已实现了国产化。” “但油藏建库在国内属于新类型,配套技术还有短板。我们的攻关团队已开展油藏建库选址评价研究,在塔里木、冀东、辽河和吉林等油田筛选了一批库址资源,开展油藏建库配套技术攻关。未来还将攻克大面积低渗岩性气藏甜点区建库,这属于气藏建库新方式,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而复杂连通老腔储气属于盐穴储气新领域,建库速度快、潜力大,国际尚无先例,我们将针对张兴、叶县等薄盐层库址开展多井型造腔工艺优化。”郑得文表示。 “下一步,将选择一个断块群来整体建库,难度更大。我们也在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化调峰保供的智慧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储气库用气调配的最优方案,精准供气。”郑得文说。 受访人士均表示,未来,可加速推进“小而快”的储气库建设,创造盈利空间,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同时从规划、建设、运行各环节进行监管,促进储气库建设良性发展。(本报记者 渠沛然)
  • 《储气库不足 欧洲决定把天然气存在乌克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8
    • 尽管仍处于战争之中,但由于欧盟的天然气储备已达到极限,供应商们决定将天然气储备在拥有欧洲大陆最大储气库的乌克兰。 法国《星期日报》报道,受去年以来天然气危机影响,欧洲各国都加紧了天然气储备。目前,欧盟的天然气储存量已达99%,甚至超过了布鲁塞尔制定的到11月达到90%储存能力的目标。 该如何解决储存容量不足的问题?据英国《金融时报》(FT)披露,一些公司选择将储备天然气储存在乌克兰。尽管这个东欧国家仍陷于与俄罗斯的交战中,但这里储存费用便宜,且未来三年内都可以减免关税。 “俄乌冲突开始后,欧洲储存的天然气远比一些人担心的要多。”一些欧洲能源供应商告诉《金融时报》,因此27国“不太会受到能源冲击的影响”。 据悉,这些储气库主要位于乌克兰西部地下,远离冲突地区,储存有20多亿立方米属于欧盟各国的天然气。截至目前,乌克兰储存着外国客户超过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乌克兰全国容量的三分之一。 “欧洲尽可能多地采购了天然气。”欧洲天然气价格分析机构阿格斯(Argus)主管娜塔莎·菲尔丁说,“今年冬天欧洲天然气短缺的风险很低,除非出现重大的意外供应中断,或者遇到欧亚同时受到严寒影响的情况。” 与此同时,位于欧洲沿海的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装置也在增加,为欧盟提供了额外的储存能力。此外,欧洲本来储存的天然气亦可以满足约两个半月的冬季消费量。 然而,尽管目前的储备水平提供了欧盟一些短期喘息空间,但也有专家警告说,如果遇到极寒天气,或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国挪威遇到供应问题,这些储备可能会迅速耗尽,从而使欧洲天然气市场面临更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