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被反垄断调查 国产替代迎来新机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5
  • 英伟达,这家在全球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巨头,正面临来自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反垄断调查。据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消息,英伟达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相关公告,已被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导致英伟达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6400亿元人民币。英伟达在全球数据中心图形处理器(GPU)市场拥有绝对垄断地位,据富国银行数据显示,其2023年的市场份额高达98%。同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也拥有重要地位,其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含香港)的营收达到115.7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2.7%。

    此次反垄断调查可能与英伟达在GPU、网络芯片等领域的统治地位有关,其技术和规模优势可能对其他企业产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此外,由于美国出台了新的芯片法案,英伟达可能为了合规而无法在国内销售相关产品,这也可能成为被调查的原因之一。

    英伟达此番被调查,涉及的是其5年前一起收购案。市场监管总局审查认为,英伟达收购迈络思这项交易,对全球和中国GPU加速器、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和高速以太网适配器市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尽管该交易在2020年4月16日最终落地,但市场监管总局附加了限制性条件以减少对竞争的不利影响。

    英伟达正面临来自全球多国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调查。法国、欧盟和美国都在对英伟达进行调查,主要关注其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是否在合同中将其GPU与网络设备等其他产品捆绑销售。此外,英伟达还曾一度传出因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将停止向中国市场供货的消息,虽然随后英伟达中国辟谣,但股价仍呈现下跌。

    对于英伟达来说,此次反垄断调查无疑将对其业务产生影响,但可能并不致命。英伟达可能需要通过拆分产品、业务等举措来应对调查。同时,英伟达在中低端芯片的份额可能会逐渐被国内企业切分,其主要市场仍为欧美发达国家。然而,中国市场的丢失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和扩张,并可能塑造潜在的竞争对手。

    对于中国芯片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它不仅为中低端芯片领域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时间,还为国内产业进一步向高端芯片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中国AI产业正在探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突破单卡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算力解决方案。虽然国产AI芯片的单卡算力与英伟达高端芯片存在一定差距,但AI计算走向集群化是大势所趋,这给国产算力中心的系统化方案带来了契机。然而,要挑战英伟达的行业地位,还需要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以及专利上取得领先。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7434.html
相关报告
  • 《美科技巨头或集体遭遇反垄断调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06
    •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6月3日宣布,将对脸书、谷歌和其他科技巨头就反垄断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查。消息一出,美科技巨头的股票价格应声大跌,一夜损失1700亿美元。 科技巨头“非凡权力”遭反垄断调查 在美国国会发起对科技巨头反垄断调查的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已启动了对科技巨头的调查工作。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确定了反垄断调查的分工,在初始阶段,FTC负责调查亚马逊和脸书,司法部负责调查苹果和谷歌。 美国国会和监管部门联手发起调查,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向调查科技巨头的反竞争行为迈出了重要和实质性的第一步。调查人员将记录竞争问题,分析科技巨头是否滥用权力,并研究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立法。 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称,少数公司在商业、通信和在线信息方面拥有“非凡的权力”,在市场上占据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委员会主席大卫·西西林说:“我们经济中垄断力量的增长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紧迫的经济和政治挑战之一。经历了40年反垄断执法不力及对反垄断案件的司法敌意,国会必须介入,以确定现有法律是否足以解决平台看门人的权力滥用行为,或者我们是否需要新的立法。”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收盘下跌1.6%,盘中一度跌去2%。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和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市值盘中一度蒸发1700亿美元。脸书股价重挫7.5%,盘中一度跌超9%;字母表下跌6.11%,市值损失大约500亿美元,创1月3日以来最低收盘价;亚马逊股价收跌4.64%,苹果股价收跌1%。 大型科技公司一直是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宠儿。华尔街一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美国国会和执法部门的任何监管威胁,但这种状况似乎正在改变。 美国为何此时提出加强监管 多年来,欧盟一直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巨大权力发出警告,并对谷歌的反竞争行为实施巨额罚款。美国似乎并不热衷于监管,相反,还对欧盟的行动发出严厉指责,称欧盟的行为是重商主义表现。监管往往被美国视为创新的抑制因素,而美国科技公司的卓越创造力和发展,往往归功于该国监管环境的松懈。 但为什么美国现在突然之间升高了对科技巨头实施监管的调门?合理的答案可能是美国政治。最近,一些美国著名的民主党人,特别是2020年总统参选人伊丽莎白·沃伦,一直在大声疾呼打破科技巨头的垄断,以阻止其损害消费者利益。 在过去几年,一系列事件激起了美国公众对科技巨头的担心,对其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脸书因允许剑桥分析公司收集超过80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为此而接受国会调查;谷歌则因有报道称其未能披露可能导致多达50万用户私人信息泄露的严重安全漏洞,而关闭社交网站。鉴于人们普遍怀疑硅谷的自由主义倾向,共和党人也想藉由对科技巨头的强硬态度争取民众支持。 沃伦在最近提出的拆分科技巨头的建议中表示:“我们必须确保今天的科技巨头不会挤出潜在的竞争对手,扼杀下一代伟大的科技公司。”她指出,美国科技巨头使用兼并和专有市场来限制竞争。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和微软等5家科技巨头在过去10年中,兼并了436家公司,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反垄断审查。脸书甚至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寻找它可以购买或杀死的竞争对手。 最近饱受虚假视频残害的美国国会众议院院长佩洛西直言,科技巨头“自我监管的时代结束了”。 对科技巨头实施监管并不容易 对科技巨头实施监管的势头尽管汹涌,但《麻省理工技术评论》3日刊文指出,对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并非易事,原因有三: 科技巨头通常提供免费服务。美国垄断法主要关注垄断者是否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市场投资来伤害投资者。像脸书和谷歌这样的企业在涉及隐私等方面肯定不是典范,但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免费的服务,并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这不意味着他们滥用市场力量——比如以推高价格方式操纵搜索结果——而不会受到制裁,但很难证明他们在法律范围内已广泛地侵害了消费者。 科技巨头不像公用事业那样的“自然垄断”。竞争对手面临的问题是克服支撑大型科技公司成功的“网络效应”。像亚马逊这样的服务对买家具有吸引力,因为买家知道他们会在其平台上找到大量卖家。随着越来越多买家的涌入,更多的卖家会想加入。这无疑会阻碍竞争,但这并不违法。 科技巨头主导数据收集,并利用洞察力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大量客户使用他们的产品意味着科技巨头可从有用的数据滚雪球中受益,然后,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用于定制吸引更多客户的新服务。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个周期更加强大,它依赖于处理大量数据的功效。 这篇文章指出,这些原因不会阻止调查的进行,监管机构或可从上世纪90年代对微软的调查案中获得启发。美司法部起诉微软,要求其停止将IE浏览器和占主导地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捆绑,虽然司法部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惨烈的法庭战争损害了微软的声誉,并遏制了其反竞争的本能。历史或会在互联网时代重演。
  • 《“反垄断调查”何时指向行政垄断?》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3-07-24
    • 2013-7-24: 新华网上海7月2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周琳、陆文军)进口奶粉、黄金首饰、包装行业……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反垄断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从食品、饰品延伸到包装品,反映了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竞争的强烈意图。